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段琳 《中国外资》2014,(3):48-49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银行业如何深化改革、转变经营模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成为业界普遍关心的话题。作为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石,银行业是中国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引擎和稳定器。为提高银行业服务水平、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业经济体的效能、培育市场竞争力,早在十年前,中国银行业便掀起了所有制改革,由此,各种形式的股份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银行业主推民营银行的试点,希望能够为国内银行业的结构变化带来新的动力。相较于美国的资本完全私有化的银行业态,中国银行业的私有化程度尽管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有了逐渐的变化,但是仍然没有发生质变。美国银行业作为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行业,已经进入成熟阶段,通过分析比较中美银行发展模式,希望能够为中国民营银行的设立和经营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引。  相似文献   

3.
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化问题探讨闫萌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化是指遵循国际惯例,按照国际标准,规范化、科学化地对中国银行业进行行为监督和业务管制,以使我国银行业的监管与国际银行业的监管相接轨,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银行业风险,提高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金...  相似文献   

4.
2014年7月刊的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了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中国银行业在榜上的总资产、一级资本和税前利润等三大指标的规模,首度全面超过美国银行业。但是,中国银行业所取得业绩仍集中于本土市场,尽管欧美国家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有所下降,但仍然显著高于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水平。本文结合历年1000家大银行所展现的中国银行业业绩表现与国际化程度的关系,研究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和特征,从中探寻未来将会推动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未来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应关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日,由SAS公司联合亚洲著名银行业信息研究机构“亚洲银行家”共同主办的“2008年SAS银行业中国论坛”在上海召开。百余位来自中国主要银行机构的个金、卡部和风险部门的高管与全球银行业风险管理领袖们,围绕“次贷危机”等热点话题,共同探讨了信用风险与客户管理在银行业中的应用,并对中国银行业如何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分析体系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智慧碰撞。  相似文献   

6.
信息发布     
《中国信用卡》2004,(12):69-73
中国银行业监管力度加强(本刊讯)日前,惠誉国际评级公司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特别报告中指出:中国的银行业监管自银监会成立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采取了一个更为严格的银行监管方法,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框架有所转变。报告总结了中国各家银行所适用的管理规定的主要变化,  相似文献   

7.
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将走到全面对外开放的转折关口,这不仅意味着我国银行业从此真正融入了国际金融市场,也迫使国内银行加速蜕变。外资银行涌入中国,也将涉足人民币业务,从而使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值得欣慰的是,国内银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不少国内银行也在积极谋求上市,借此提高资本充足率,改善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并利用资本市场发展业务。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银行业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之所以中国银行业能够领先是因为中国的银行有很好的政策而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于银行的监管和其他领域,中国银行业在全球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银行业近些年的发展令人瞩目,银行资产规模、盈利水平都有了大幅提高。从2009年初至今,银行资产规模在短短的4年半时间里增加了1倍,目前已经达到了100多万亿元,是GDP的两倍,这样的增速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前所未有。中国银行业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国际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面前,银行业更是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6年年底中国银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中外银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变得越来越密切。在此次中国金融高峰会上,本刊记者对印度银行董事总经理巴拉康德兰进行了采访,他表示印度银行将逐渐加强与中国银行业之间的合作,在中国开设更多的分支机构,使印度银行在中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杨军 《新金融》2012,(3):48-50
本文从世界发达国家和中国银行业以及上海和纽约银行业市场结构情况出发,对中国银行业集中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综合判断.研究得出结论:银行集中度与银行市场竞争力呈非线性关系;银行同业合并及业务整合能够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文章最后提出改进中国金融监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经营,在对中国银行业形成冲击的同时,也是对国内银行业发展的巨大激励,有助于提高竞争效率、管理水平、创新能力,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来看,中国银行业应在金融监管、银行企业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谭雅玲 《银行家》2005,(4):1-13
增强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本刊进行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排名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第三方力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信息并对银行的行为增添市场约束,从而推动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2005年3月12日,本刊邀请了业内专家对本刊此次的排名活动进行了讨论,专家们在肯定银行竞争力排名的重要意义的同时,也提出了值得我们借鉴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从专家们热烈的讨论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他们对于竞争力排名的技术上的真知灼见,还有他们对中国银行业提高竞争力的热切盼望。随着中国银行业信息披露制度的逐步完善,在各方专家和广大读者的关心与支持下,本刊将吸收更先进的方法,把中国银行业竞争力评级工作推向成熟,更好地发挥第三方监督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1932年6月6日,上海圆明园路1号热闹非凡,近代上海银行业一个重要的金融服务机构——中国征信所成立了。作为近代中国银行业第一个专业征信机构,其主要活动是为会员制银行及其他信用调查委托者提供信用调查业务。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不长的时间里,中国银行业正在经历着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在经营战略上。中国银行业放眼全球,加。决了国际化的步伐。在外汇业务经营上,扩大了中间业务的市场拓展——这个市场曾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提高银行业竞争力的最大障碍之一。而原有外汇产品的“同质化”使得银行加大了对外汇经营服务“差异化”的决心。毫无疑问,2008年将是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相似文献   

16.
肖振宇 《金融论坛》2011,(11):26-30
本文在分析系统重要性银行内涵的基础上,借鉴宏观审慎监管工作组(MPG)的评估方法,选取反映银行规模、关联度和可替代性三方面的指标对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了界定。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等10家银行被认定为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针对我国银行业...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国银行国际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更多的机遇。中国银行不断的增加自身的竞争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的贡献出自身的力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中国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中国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力量,引导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成为金融业的先锋力量,经济一体化,加深了对中国银行发展的要求,中国银行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银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介绍了中国银行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中国银行在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快中国银行国际化发展进程的措施,使中国银行发挥我国银行业的表率作用,促进我国银行业稳定、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很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大力开展零售业务,一些银行也定下打造零售银行的目标,但中国的零售银行业务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ATM机、信用卡、支行这些银行伸向客户的服务触角中,我们就能感受到这种差距。在这里,记录下我对美国银行业的一些观察,希望能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在银行秋天有两种声音:一种是“狼来了”的呼声,认为中国加入WTO后,由于中国银行业起步较晚,总体规模不大,将受到外资银行的巨大冲击,遭受灭顶之灾,上述论述虽不无道理,但失之偏颇;另一种是“羊来了”的声音,认为中国加入WTO后,对银行业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外资银行业的进入不会对民族金融业产生不利的影响,反而会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这种意见也有不当之处,笔者认为加入WTO后,中外商业银行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还有裁判(世贸组织),只要我们准备充分、谋划得当,发展对路也是可以与之抗衡并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中国银行业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银行业几百年的发展道路,注定了中国银行业的特殊性。因此,对中国银行业的监管具有强烈的特殊性。本文会介绍我国银行监管框架的基本状况,分析次贷危机和新巴塞尔协议对国内商业银行监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