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肖芳  陈浩 《金卡工程》2010,14(8):363-363
大自然的价值在于生养万物,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也包括于其中,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必须善待自然,否则无异于自毁家园。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人与自然是辨证的统一体,人通过实践作用于自然界就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发展规律。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树立新型发展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圣熠 《中国外资》2012,(23):221-221
自然是人类的生存基础,人类要维持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与发展,就必须把握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是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却日益尖锐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成为迫切的需要。所以,人类应该对这一关系进行深刻地反思,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为了寻求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不同国家的思想家、理论家从不同的角度纷纷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寻求良策,从生态学角度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思想进行研究,努力挖掘他们理论中的生态哲学思想的精华。因此,形成了一个把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与生态学相结合研究的新趋势,体现了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召唤。马克思思想中的生态思想已经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同,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在国内外的学术界还存着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作为追求公平与正义的必然产物,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法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以人类的彻底解放为归宿,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马克思恩格斯针对部分国际规则和规范提出的独到见解以及国际交往规则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当时的国际法理论;它为工人阶级洞悉国际政治的秘密、反对欧洲列强反动的外交政策提供了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性的人口剧增和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环境容量扩张,大大超出了原有环境承载力,进而使人类进入环境"非安全"的灾变时代。新世纪之初,地球表层的环境问题更加凸显,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严峻挑战。本文回顾2010年前8个月发生的国内外极端自然灾害事件,深刻反思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教训,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自然观来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阐释了构建新型的环境伦理体系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行为不再仅限于满足人类基本的物质需求。消费主义横行和物欲膨胀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枯竭,也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紧张。绿色消费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生态环境,是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我国绿色消费起步较晚,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瘟疫文学往往具有隐喻性或象征意义,表达人面对死亡绝境的生存选择或者价值判断.不同时期的瘟疫文学作品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问题、思想冲突或精神追求.现代主义文学之后瘟疫文学发展到顶峰,隐喻意义更加丰富,反映的主题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国家文化身份、对美和自由的追求、爱情及其他方面.瘟疫隐喻的丰富性和主题的多样化充分彰显了现代社会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展现了现代人对承认差异、尊重他者的精神诉求,反映了各国人民对团结凝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渴望.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人与自然重复博弈的合作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可以是合作的,也可以是不合作的。基于经济理性的博弈均衡在有限次博弈中常常是不合作的,而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却可以导致合作的结局。本文将博弈分析工具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中,如果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博弈就是无限次重复的,可以实现合作均衡,并进一步论证了循环经济是人与自然合作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与自然重复博弈的合作解。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人与自然和谐问题逐步被提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日程上来.从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是一种利益关系,并且这种利益关系还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这就需要我们在利益视阈下通过转变发展观念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等的投资力度来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其小说中反映出了强烈的生态批评主义思想,且这种思想在她的作品中存在着发展深入的过程.本文将通过分析她的四部小说《可以吃的女人》、《浮现》、《使女的故事》和《羚羊与雉鸡》来研究她小说中生态批评思想的发展过程,并指出阿特伍德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人类生存之本.  相似文献   

11.
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如同燃烧秸秆导致南京重污染等层出不穷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才能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文明才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2.
张秋虹 《浙江金融》2005,(12):44-45
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政府与企业、富裕与贫困、企业与职工、城市与乡村、人类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工业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及其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它在深层上是同现代资本生产方式本身所决定的.马克思对人的对象性活动原则的揭示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革命性的变革,它是成为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视野。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划归为这样的问题,即我们应当以自然为中心?还是以人为中心?正如后现代主义作家所批判的,现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惜造成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对立,这种做法最终将导致主体的终结;而自然中心论学者把自然看作是自身以自身为中介的主体,进而陷入了直观唯物主义泥潭。在马克思看来,人类可以通过实践来中介自然,不过自然物质并没有完全进入到对它进行实践加工的方式中去;人类既要承认必然性的束缚,又要在自然界中边劳动边确证自己。马克思指出,人化自然过程中的矛盾和先在自然中的固有规律导致了新陈代谢断裂,他主张在人和自然之间建立一种合理的新陈代谢关系,而这一愿望只能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央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之一,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形势仍然严峻,日趋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本质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经济是基础,环境是保障。马克思主义在充分肯定自然的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指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才能更加系统深刻地阐述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伦理学的关系,这一论述将两个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伦理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人类从2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探讨,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对两者关系的讨论也越来越频繁.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实质上可以说是主体、客体两者之间的基本矛盾问题,同时也可以被看作是人类实践、认识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清晰明确的认知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对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真理与价值的区别和联系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党校马桂英教授的《蒙古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关系研究》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线,采用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大量史料和文献的基础上,对蒙古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做较为系统的考察。我认为在林林总总的人与自然关系研究中,本书实现了四个突破: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的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性及途径,并对学生思想问题以及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包含了许多循环经济思想,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的科学分析论证了人类与自然要和谐共存的观点,这正是推行循环经济的理论根基,原料日益昂贵等市场因素是"生产、消费排泄物"再循环的内在动力,科技进步以及排泄物达到一定规模等是"生产、消费排泄物"再循环的条件,这种循环正是循环经济的Recycling原则的理论依据。对原料等生产资料的"节约"与循环经济的Reduc ing原则一致,其中固定资本"节约"理论体现了循环经济的Reusing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