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背妻     
星期天我和老婆一起逛街。路上有一对情侣很惹眼,男的乐呵呵地背着他的女朋友,女孩笑语嫣然,一副幸福的模样。老婆动情地说:“想当初我们谈恋爱时,你也这样背过我的,可现在……”“我们结婚已经八年,老夫老妻了,还怎么好意思像年轻人一样?”我说。“老夫老妻难道不能浪漫?来,背着我走!”老婆红着脸说。我有点不好意思,老婆嗔怪道:“怎么,嫌我老了?”我只好拱起身子,背起老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宗和 《东北之窗》2012,(21):46-46
谭在订今年74岁,入党37年了。退休后他常常问自己:“夕阳之年,还能为社会做点什么?退休不等于退志啊!”他2006年入住骏腾社区,社区开展的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给了他机会。在这次活动中,谭在订向社区认领了绿化美化、文明新风倡导、党的政策宣传等多个岗位、大家怕他太辛苦,劝他少千点。谭在订说,我有30多年党龄,一个老党员,必须多干点,得做出个老党员的样儿来!  相似文献   

3.
巍巍大别山,滔滔淮河水。这山清水美、钟灵毓秀之地,养育了开国少将、原空军政委、中顾委委员高厚良。高厚良深深地热爱着那片“红”土地,电话里一听我是他的小老乡.就开心地笑了,他语调缓慢却吐字清晰地说:“老乡见老乡……”我也笑了.因为他语调中透出的风趣、幽默.让我想起了名电影演员、饰演“老解决”的赵子岳。  相似文献   

4.
曹秀玲 《魅力中国》2010,(3):178-178
一天,读六年级的儿子回家后,急冲冲地对我说:“妈妈,快点,我要在你那儿背书!我们老师说的}”我高兴极了,赶快接过书,生怕耽误了这大好时光。因为我平时主动陪他读点课外书,他就满肚子不高兴,今天竞对背书这样积极。“背啥?”“背中心思想。”“啊一一,中心思想?没搞错吧?!”“没有!快点呢,我背呀!老师说的。”为了不打消他背书的积极性,还有师命难违呀,我只好装模作样的看他背下去……  相似文献   

5.
曹秀玲 《魅力中国》2010,(7):178-178
一天,读六年级的儿子回家后,急冲冲地对我说:“妈妈,快点,我要在你那儿背书!我们老师说的}”我高兴极了,赶快接过书,生怕耽误了这大好时光。因为我平时主动陪他读点课外书,他就满肚子不高兴,今天竞对背书这样积极。“背啥?”“背中心思想。”“啊一一,中心思想?没搞错吧?!”“没有!快点呢,我背呀!老师说的。”为了不打消他背书的积极性,还有师命难违呀,我只好装模作样的看他背下去……  相似文献   

6.
1990年,我曾经帮助一个卖脚气皂的朋友写了一篇小稿子,题目叫:我的脚气治好了!大致的内容就是刊登了一位读的来信,说他受脚气的困扰好久,终于有一天用了“XX”牌药皂,结果治好了他的脚气,于是他想借着“某刊物”隆重地推荐给大家,如此云云。最后,还留了一个销售的电话号码和邮购地址。  相似文献   

7.
“老赵是不是调走了?”“这样的好警察不能走啊!我们需要他,舍不得他!”……在佛坪县石墩河乡,这位名叫赵树新的普通民警,因病住院,一下引来许多群众前来询问:还未痊愈的赵树新返回工作岗位,村民们又奔走相告欣喜相迎……  相似文献   

8.
前天晚上市电视台《红绿灯》栏目曝光的一个镜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一小伙子无证驾驶摩托车被执勤交警“逮”住了,路过的行人纷纷停步围观。交警当场对小伙子进行批评教育,他惭愧地低下了头。就在交警正要开罚单的时候,围观的路人再也沉不住气了,你一言我一语的为小伙求情,交警并不为之动容,执意要处罚之举,却引起“众怒”!“批也批了,还罚什么!”……  相似文献   

9.
“吃亏吃在不善于说‘不'” 1991年冬,因为与孙见喜先生编辑《贾平凹散文精选》,我随他第一次去拜访贾平凹,至少有三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的是一敲开门,平凹竟腰系了围裙,脸上、手上都是面粉。他说他正在揉面,中午准备吃油泼扯面。我跟他进了厨房,说:“贾老师,没想到你还亲自做饭!”他笑起来脸如莲花,说:“我不光亲自做饭,还亲自吃饭!人生在世,有些事必须自己亲自去做才有意义,譬如吃饭;有些事呢只有亲自去做才有意思,比如恋爱!”此前听说他不善言辞,不好接近。如今一见面就说笑,平易而幽默,这是我的第二个没想到。告别时他主动送了我一本他刚出版的《抱散集》。这是我第三个没想到。  相似文献   

10.
“他醒了,醒过来了……”“方……检,看……看来,我帮不上……你的忙了!”“你呀!总是那么不要命,让我说你啥好呢!”静静的病房里。临潼区检察长方满友看着和自己肝胆相照的战友,与病魔顽强抗争的情景,眼里充满了泪水。  相似文献   

11.
幸福的乞丐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曾在街上遇到一名老乞丐,他想施舍点钱给他.但翻遍了所有口袋.竟发现自己连一个铜板也没带,而老乞丐的手却一直在寒风中伸着.瑟瑟发抖.这使屠格涅夫十分窘迫,无奈地抽出双手紧紧握住了老乞丐冻僵的手.尴尬地说“兄弟,对不起您,我忘了带钱。”老乞丐抬起头.毫无怨言地说道:“你叫我兄弟?老哥,你叫我兄弟?这已经是最高贵的礼物了.我已经感到很幸福。”  相似文献   

12.
桥梁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小时候因住在具有小桥流水之称的苏州而有种优越感,但也暗自疑惑过:难道苏州比杭州还要好?一位老人告诉我,苏州有二干五百年的文化底蕴,这里的山山水水都刻上了吴文化的印迹,清朝的乾隆六下江南都必经此地,自马涧还建有他的行宫呢!当时虽不甚明白,却记住了吴文化、白马涧。  相似文献   

13.
幸福枣园     
龚德明 《老区建设》2021,(17):87-89
周六一早,接到电话:“明哥,今天回来摘枣吧!再迟,就只有晒好的红枣干了!”打电话的是老家村里的老邻居田浩。“秋来红枣压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盘。”夏末初秋,田浩枣园枣园里的枣由青转黄,由黄变红,此时也是他一家最忙的收枣之季。因之前,我与田浩有约定,连续三年,每当收枣之时,他都电话通知我回村摘枣。我也有叫必到,不仅感受收获的喜悦,也想看看他的枣园和村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卫士李银桥回忆说,1964年,他已经到天津工作,那年夏天,他去看望毛泽东,毛主席知道他家乡遭了灾,吩咐秘书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1000元钱帮助他。李银桥执意不要,毛泽东生气了,说:“难道还要我亲自拿给你?!你是知道我从不摸钱的……”  相似文献   

15.
官渡古镇     
这天是个周日,张永鹏休息。 头天晚上他说带我去昆明附近的古镇。我想了想,成都去了一个洛带古镇,昆明怎么的也要选一个。于是说:“好的!条件是……嘿嘿?”“哪有什么条件?跟你一起玩儿就高兴……要不给我买一碗豌豆粉就成。那地方做的好吃……”小张戏谑。  相似文献   

16.
咱老陕人     
我有位朋友南下十年,归来问他观感,他竟然告诉我,他一下飞机的直接感受是好像回到了乡下!我听了有点刺耳,就回敬了一句:“太夸张了吧?你也是老陕人呀,怎么能说这种话!”转过身来一想,无论他,还是我,不正是典型的老陕人思维吗?说话不拐弯,  相似文献   

17.
微吧     
《中国经济快讯》2013,(18):15-15
@我就叫阿亮:我在中央公园打开电脑看行惰。一个乞丐向我乞讨。我给了他一块钱,继续看K线。他没有走。看着我在干什么。过了一会儿,他悄悄地说:“这股过了布林中轨了。”我惊诧地睁大眼睛问他:“这个你也懂?”他说:“就是因为懂这个,所以我才有了今天!”  相似文献   

18.
智光 《东北之窗》2010,(18):66-67
1949年春天.正当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之际,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传遍中华大地:国民党海军的王牌军舰“重庆号”光荣起义。安全驶抵解放区!听到这个消息.一位清瘦的中年人从收音机旁兴奋地跳了起来。他对妻子说:“这下咱们有军舰了,我敢肯定,解放军的队伍里很快就会有一支海军!”  相似文献   

19.
时有所闻:供销合作社的同志在和外界打交道时,常被问道到:“供销社是干什么的?”干什么的?我们干得多啦!我们服务“三农”,除了农村商品流通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还负责全国城乡再生资源的回收,现在叫做“循环经济”;还在城乡社区建立综合服务社(或中心),为居民提供综合服务……不少人在感到不被了解、不被理解的同时,也为不能用一句话解释清楚“干什么的”而苦恼。  相似文献   

20.
悠幽斋     
《广西经济》2010,(6):60-60
太发赶着坐火车,他刚一进站。火车就开动了。他连跑带喊让停车,火车就是不理他,而且越开越快,气得他跺脚发誓:“好吧,咱明天再算账!” 第二天,他提前买好票,早早坐在候车室里,检票了,他第一个排队进了站,可就是不上车。眼看火车慢慢地开走了,他才举着手里的车票,抽了火车一眼说:“哼!昨天你轻轻闪了我—下,我今天可美美闪你一下,看你以后还敢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