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的现实选择,其特殊风险将会给金融监管带来很大的挑战。我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制度安排方面应采取多元化监管模式、严格资本充足率监管并加强防火墙建设和管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呈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鉴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经验并结合国内有限的案例,对金融控股集团的特殊风险和监管制度安排进行了探讨。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的现实选择。然后对金融控股公司所独有的风险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其特殊风险将会给金融监管带来很大的挑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制度安排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美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及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控股公司这一法律范畴的提出给美国甚至全球的金融监管理念和体制都带来了一系列变革。借鉴美国等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已相当成熟的国家的实践经验,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体系,必须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资本充足率制度以及防火墙制度,同时要与国际监管机构合作。  相似文献   

4.
为防范特有的道德风险,美国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中实行了加重责任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本维持承诺、力量之源原则、新的银行关闭措施、交叉担保条款和及时改正措施等。该制度的实施,对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管理、约束其道德风险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汲取该制度的有益成分,正视并解决其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如控股公司融资成本提高、担保能力受限等问题,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面对国际金融业的激烈竞争以及混业经营趋势的强大冲击,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从分业向混业转型的过渡性经营模式.具备多方面优势的同时,金融控股公司也存在着资本不足、高财务杠杆、关联交易等各种风险.因此,必须完善立法,建立有效的集团整体的资本充足情况监管机制,建立"防火墙",从多方面防范风险才能维护我国金融业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全球化浪潮的兴起,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国际化,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相继放松了金融管制.银行、证券、保险业之间的业务逐渐融合交叉,这种现象在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通过和实施后表现得更为突出,混业经营成为新世纪全球金融业发展的四大趋势之一,金融控股公司也由此成为全球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有效组织形式.近几年各种类型的金融控股公司在各国得到迅速发展,尽管我国法律尚未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地位,但在现实生活中,金融资本控制实业资本,以及实业资本控制金融资本的现象呈现出逐渐放大的态势.金融控股公司有其自身经营优势,但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实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防范金融控股公司带来的新的风险,确保我国金融体系安全有效运行,是一个十分必要而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模式:国外实践与我国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以适应金融混业经营的潮流已是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借鉴国外经验,研究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所带来的风险,然后介绍了国外的监管模式,最后构建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在近期、中期、远期的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银行混业经营及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世界金融业纷纷抛弃分业经营体制转而实行混业经营体制的主流趋势下,尽管我国目前的金融制度和技术条件不宵允许我国近期实行混业金融体制,但从发展的观点看,开放的中国不可能在金融制度方面长期游离于国际金融制度之外,加入WTO后我国的金融业必然会走上混业经营、统一监管的道路。因此在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下,有必要加强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问题的研究。本对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必要性、途径及对金属控股公司的监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金融体制正在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成了这一进程中实现混业经营的重要组织形态,金融控股公司与一般控股公司相比,有其自身的经营优势,但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我国应构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0.
保险企业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动因、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保险企业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有深刻动因:一是顺应国内外金融混业经营发展趋势的内在要求,二是保险企业在实现混业经营后对经营模式的理想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具有双面性,在给保险公司带来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化解金融控股公司带来的风险可以从六个方面着手:加快金融立法;创造良好的外部市场转嫁机制;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跨行业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金融自律性组织。  相似文献   

11.
现在全球的金融业向着全能、综合的方向发展,这些多元化经营的金融集团大都采用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在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得以发展,而金融控股公司能否获得健康发展,不仅取决于其运作优势,而更多地取决于能否充分认识其风险,构建有效的监管机制。如果失去了这个基石和前提,金融控股公司快速发展反而会成为引发金融市场灾难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2.
王芳 《全国商情》2007,(9):68-69
在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背景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也得到快速发展,并对现行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本文介绍了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模式及规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各国金融制度和监管环境不同,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模式也不尽相同。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实践来看,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进行构建,将是现阶段我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现实选择。为保证金融控股公司的规范有序发展,目前应在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促进产品开发与创新、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实行改革。  相似文献   

14.
张田 《西部金融》2013,(11):24-28
本文深入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我国现有金融控股公司的生存困境,并运用进化博弈理论推导出金融控股公司打造协同效应的基本条件.本文结论是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推进既需要外部政策环境支持,包括立法和配套监管体系,同时也需要经营主体尽快完善内部操作机制,建立可持续性的协作模式以及有关的风险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5.
面对WTO的严峻形势,组建中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显得尤为必要.从国外及我国光大集团的运作经验看,金融控股公司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实行战略重组与混业经营,可方便监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我国金融业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思路,即以商业银行为集团公司组建.在组建前,应加快我国金融业的股份制改造;组建后,应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与监管,同时应加快相关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德隆控股集团的崩溃,反映出中国在金融控股公司方面的立法还不够完善.对金融控股公司的规制,最关键的是对其集团内部关联交易的规范.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子公司独立法人人格、加强内部监管三方面来对关联交易进行规制,从而发挥出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协同效应,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控股公司这种混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为了适应这种趋势,许多国家相应地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立法与监管体系改革.金融控股公司在中国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但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相对滞后,为此,探讨国际上近十年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模式,对中国完善和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一种趋势。区别于发达国家多倾向于混业经营,我国金融界目前仍采取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然而,这种较为保守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无法满足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需要。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混业经营的重要形式,其蓬勃发展对于我国金融业推进意义重大。本文拟从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出发,通过探讨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制度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9.
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的建立是在经济、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之下.自由化进程造成了台湾金融控股公司发展过于迅速,各子公司体制不健全,治理结构较为薄弱等缺陷,而由此也带来了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难度.分析这一自由化进程下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总结和吸收经验与教训,将对我国金融市场改革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魏峰  王安 《西部金融》2010,(2):31-32
近年来地方政府为发展地方金融、整合金融资产,组建了不少地方金融控股公司.一方面,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具有规模经营、协同效应、风险分散等优势,并有利于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但同时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存在易受地方政府过度干预、降低竞争水平、盲目多元化和监管困难等风险.因此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须谨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