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品牌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开展品牌价值评估和实施品牌战略业已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品牌资产作为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同时又是一项独具魅力的无形资产,有关品牌资产价值的理论不仅指出了品牌发展的方向与途径,更为品牌的经营提供了决策依据.集无形性、价值性与功能性于一身的品牌资产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它的研究兴趣,对品牌资产价值的评估亦成为当前关注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2.
张勇 《商》2015,(3):132
品牌资产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生命周期变化过程中,品牌资产也会随之而产生变化,品牌也具有生命周期规律。而对品牌价值进行评估时,不同评估方法是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的,本文将分析品牌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适合采用的评估方法及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3.
品牌价值评估体系及其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价值管理是企业创造品牌、为品牌注入价值、并对品牌价值进行维护和增值等一系列的活动,对于企业的战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品牌价值管理过程中,品牌价值评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阐述了品牌价值的内涵,通过品牌价值评估指标的选择,确定了评估的指标,重点阐述了客户导向、财务导向以及客户与财务导向相结合的三种品牌价值评估方法,以期为企业进行品牌价值评估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外资收购中的国内品牌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经济进一步全球化、自由化发展的环境下 ,品牌已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与企业管理的核心 ,是企业竞争优势和长期利润的基础。品牌价值评估方法已被当作尖端的商业评估工具而广为使用。在外资收购我国品牌价值评估中存在品牌价值被忽视和没有找到合适的评估方法两大误区 ,使我国企业蒙受重大损失。我国对品牌价值评估不妨采用成本法、市场比较法和收益法 ,以便更能反映品牌的真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现代企业有力的财富来源,对品牌价值进行客观和科学的评估有利于企业制定有效的经营策略和合理的配置资源。本文通过分析世界著名品牌价值评估方法,对品牌价值评估中重要影响因素即品牌强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品牌强度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品牌强度进行度量,目的是为了在品牌价值评估过程中品牌强度的评估具有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品牌资产的构成及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对品牌资产价值进行客观而科学的评估,有利于企业合理地配置资源并进行有效的品牌资产管理。品牌资产评估是品牌管理领域中的重大问题。品牌价值内涵和构成的复杂性及近似抽象性是导致评估方法多元化和评估结果差异化的主要原因。本文在分析品牌资产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品牌资产价值的构成和评估方法,旨在综合评价各种己有的品牌资产评估方法的优劣势与适用性,为我国企业今后走自身品牌的道路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7.
品牌资产与品牌权益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嘉涛 《江苏商论》2008,(3):144-145
品牌资产和品牌权益是近年来学术界和企业界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对于其基本概念的理解至今存在许多分歧,从而阻碍了对这些重要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文章对品牌内涵的发展阶段、品牌资产和品牌权益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加以阐述,认为品牌资产是企业从会计角度理解的一个概念,品牌权益则是一个比较宽广概念范畴,既包含了品牌资产的意义,同时也体现了其他非财务上的特性。最后文章对企业管理活动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企业品牌价值已经属于当今企业间竞争的范畴,国外及国内的知名品牌评估机构运用不同的评估方评估品牌价值,对于相同的评估对象运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据此,提出品牌资产价值评估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提高品牌价值评估水平,为品牌价值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郑晨曦 《商》2012,(17):51-51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进一步深入,品牌之间的收购、兼并和合资掀起新一波的浪潮,面临新环境新挑战,企业逐渐意识到加强企业品牌资产价值管理和运用的重要意义。作为企业最为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的品牌资产,其科学的评估可以改善企业资产负债表,协助管理经营者决策,合理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本文就是以此为出发点,通过系统梳理品牌资产评估的概念、方法,重点分析了根据中国品牌资产发展过程中一种改良的品牌资产评估方法"超额收益现值调整法"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品牌作为企业最重要的一种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的重视.随着企业兼并、收购、合资活动的日益增多,品牌价值评估的重要性也逐渐为人们所认可.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几个品牌价值评估机构如Interbrand公司,<金融世界>杂志,北京名牌资产评估公司等评估方法,探讨了它们的优点与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价值链管理与品牌竞争力: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企业品牌竞争力的逻辑起点与内涵,本文认为品牌是一种战略性的资源与无形资产,品牌通过垄断效应使企业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并产生经济租金,品牌竞争力的培育依赖于使用价值的有效嵌入和交换价值的低成本实现;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的价值链管理策略在于通过品牌质量管理实现品牌自然价值的嵌入,通过品牌形象管理实现品牌符号价值的嵌入,通过品牌关系管理提升品牌的交换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品牌形象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品牌形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从品牌形象的内涵和消费者角度来分析研究品牌形象的构成要素,品牌形象主要是由企业形象、产品形象、符号形象、传播形象四大部分构成。由此,建立了品牌形象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提出品牌形象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品牌德商的提出把道德价值作为品牌形象的考量尺度,其要旨是企业品牌经营活动应基于正当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并以独特的道德价值主张,通过品牌管理,把品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以内生的德性力量不断推进品牌持续发展壮大。基于迄今中国众多品牌的发展现状及社会营销环境,把品牌道德规范及合德行为作为品牌德商提出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它把品牌道德诉求及行为作为一种内在于品牌的道德力量,使企业品牌经营的合德性从监督的被动变为自律的主动,从仅仅满足物质功利欲求擢升至社会精神价值总量的创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品牌跨界联合的案例不断推陈出新,在品牌跨界中的联合产品差异较大,这与过去品牌联合追求匹配性存在巨大反差。企业如何提高品牌跨界联合效果成为学术界与实践界的关注热点。文章聚焦品牌跨界情境,探究产品联合距离与概念组合解释策略对联合产品评价及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实验研究表明,与近距离的产品联合相比,远距离的产品联合会引起更低的联合产品评价和更低的消费者购买意愿;感知风险和感知创新在产品联合距离与消费者对联合产品评价和购买意愿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关系链接和属性映射的解释策略在产品联合距离对联合产品评价与购买意愿的影响关系以及产品联合距离对感知风险与感知创新的影响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于新产品因难以被消费者接受,加之市场初期导入费用过高而,企业往往选择使用已有的品牌进行市场延伸。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品牌延伸,关键在于对品牌延伸风险和品牌资产增值之间的权衡。充分利用已有的品牌名称和品牌资产延伸,可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壁垒。进行品牌延伸有利于缩短新产品被消费者接受的时间和减少市场推广费用,使之更能提高原品牌的声誉,扩大品牌资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究了中国市场大量出现的“品牌名称双语化”现象,检验了双语品牌名称的水平呈现顺序对消费者品牌评价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两个研究结果表明,双语品牌名称的水平呈现顺序和有利的来源国形象对消费者品牌评价的交互作用显著。具体而言:当双语品牌名称的“左中右英”(vs.“左英右中”)呈现顺序对应于有利的中国来源国形象,或当“左英右中”(vs.“左中右英”)的呈现顺序对应于有利的欧美来源国形象时,能够提高消费者的品牌评价。其中,当双语品牌名称的不同呈现顺序与消费者相应的有利来源国心理图式相匹配时,图式一致性效用发挥中介作用。文章丰富了品牌命名理论,同时为企业根据消费者的来源国形象感知调整双语品牌名称的水平呈现顺序提供了导向性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选择创建品牌旅游景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地的品牌建设是以景区的品牌建设为基础的,为此要选择正确的景区进行品牌建设。从旅游地的角度,设计选择创建品牌旅游景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程序和评价模型,不仅对旅游地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旅游景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品牌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品牌概念延伸和承载了许多信息,从品牌意识、品牌资产、品牌个性、品牌管理、品牌消费、品牌关系等方面,品牌的研究从不同视角诠释品牌的内涵及其所承载与链接的各种社会关系,品牌建设不仅仅是企业要关注的问题,而且全社会都应予以高度重视。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层面都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政府要积极倡导品牌意识并身体力行的进行自身品牌建设,企业则要提升品牌文化内涵,塑造品牌独特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