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我国较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使得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成为影响国内通货膨胀的潜在因素。本文将SVAR模型引入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总体通胀和结构性通胀的冲击效应研究中来,发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冲击既有总体效应又会产生结构性通胀效应。对总体效应的研究表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CPI的冲击具有持续性,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是国际石油价格冲击我国CPI的主要传导渠道。对结构效应的研究表明,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冲击最大的是居住类和食品类价格,国际石油价格上涨1%对两者12个月的累积冲击效应分别高达1.56%和0.75%,而这两项也是近年来推动我国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因此,多头并举应对国际油价上升的冲击对抑制当前的通货膨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资产价格、金融加速器与经济稳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房地产价格的变化为对象研究资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我们在BGG模型基础上,运用包含金融加速器的两部门动态宏观经济学模型,考察了资产价格波动对经济稳定影响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并对名义冲击与实际冲击的效应、不同经济结构下的经济波动进行了比较。认为在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可以运用金融加速器机制解释由于资产价格波动带来的宏观经济波动,经济政策主要应减少名义变量的冲击,在资产价格波动较大的时期可以对不同部门采取不同的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3.
在通胀压力仍然存在的当前,我们研究国际大宗商品的走势,分析其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这些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经济运行和走势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也日益加深。在通胀压力仍然存在的当前,我们研究国际大宗商品的走势,分析其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1998年1季度至2015年4季度数据,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对金融危机前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中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其驱动作用仅次于技术冲击,明显强于货币政策冲击和财政政策冲击;与国际金融危机前相比,危机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力明显增强,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是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驱动作用的重要推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价格水平层面,也反映在波动率层面,而在后危机时代,后者的影响更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金融市场间的联动和风险传染日益增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愈发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在极端风险事件冲击下,风险溢出效应及其非对称性更加显著。文章选取四种代表性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通过计算已实现半方差将其波动率分解为好波动和坏波动以区分由资产价格上涨和下跌带来的波动,进而采用基于条件分位数的溢出指数方法,研究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及其非对称性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具有显著的风险溢出效应,且在不同冲击方向和冲击规模下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正常状态下的风险溢出主要由坏波动驱动,而极端状态下主要由好波动驱动;第二,极端状态与正常状态下的风险溢出走势存在较大的差异,极端状态下风险溢出水平远高于正常状态;第三,方向性溢出在总波动、好坏波动上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且与国际金融危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极端经济金融事件密切相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工业金属市场的好坏波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显著增强,外汇市场接收的溢出最为显著。研究结论对我国防范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风险溢出,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原油作为世界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源动力以及化工用品原材料,它的价格波动通过各种方式传导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梳理,文章将原油价格引入中间品生产函数,通过最终品的产出以及工资利率的确定,研究了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工资、利率、物价的影响机制。文章研究发现,国际原油价格因素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具有显著的冲击影响,影响到了原材料价格以及进口商品价格,通过中间品价格的传导对消费品价格、工资具有较强影响,但对利率水平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7.
原油作为世界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源动力以及化工用品原材料,它的价格波动通过各种方式传导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梳理,文章将原油价格引入中间品生产函数,通过最终品的产出以及工资利率的确定,研究了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工资、利率、物价的影响机制。文章研究发现,国际原油价格因素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具有显著的冲击影响,影响到了原材料价格以及进口商品价格,通过中间品价格的传导对消费品价格、工资具有较强影响,但对利率水平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贝叶斯方法进行估计,识别和分析了偏好冲击、技术冲击、价格加成冲击和利率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冲击对产出波动产生了正向影响而且存在技术扩散机制的情况下产出水平可以到达新的稳态水平;而对通货膨胀波动产生负向影响,而且影响较为明显。货币政策冲击(利率冲击)对产出波动和通货膨胀波动均产生负向影响,而且影响较大。价格加成冲击对产出波动产生正向影响,对通货膨胀波动产生负向影响。因此,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增长需要各项制度和措施的配合。  相似文献   

9.
研究世界经济失衡背景下,汇率波动对一国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福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不完全竞争模型,研究了世界经济失衡条件下汇率波动对劳动力资源无限供给的国家(以中国为代表)的出口结构与出口福利的影响,并就汇率波动对不同要素密集度产业的出口量、企业利润、就业和出口贸易福利等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具有一定资本要素密集度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受汇率波动的影响最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受到的影响较大;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出口所受的影响较小;汇率波动对各种产业出口幅度的不同影响将改变一国的出口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10.
周雨龙 《科技和产业》2021,21(11):85-91
基于2016年5月至2021年6月的中国主要肉类的每周价格数据,构造整个市场内的溢出指数,研究突发事件冲击对肉类价格的时变性影响.结果表明,溢出指数可以准确捕捉突发事件对整个肉类市场的冲击强度和方向,但是价格波动的方向不同,价格传导的路径也不同.在非洲猪瘟造成猪肉价格上涨后,鸡肉作为猪肉的平价替代产品,吸收了猪肉价格剧烈波动的冲击.应以此为契机,健全市场波动风险预警机制,增强突发事件冲击的应对能力;健全积极主动的政策干预体系,保证市场供给稳定;激发同类产品发挥替代作用,减缓市场供需失衡的压力;多方面多渠道切实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价格冲击对肉类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R&D溢出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口贸易和FDI是国际R&D溢出的主要渠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影响国际技术效应的重要因素。运用中国1985~2009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表明,进口贸易和FDI能显著促进国际R&D的技术溢出,且吸收能力的加强有助于技术效应的扩大。但是在现有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下,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会抑制国际技术溢出,阻碍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完善现有教育体制和提高人力资本自主创新才是关键,同时在不违反WTO协议的前提下,应采取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2.
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常项目账户持续出现顺差,尤其是2001年以来顺差额更是飞速增长。本文在对我国经常项目收支进行结构分解的基础上,从资金流动、汇率与宏观经济波动、储蓄-投资缺口以及国际产业转移的角度分析我国经常项目顺差飞速增长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根源。最后,在对我国经常项目收支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战略调整与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对外双边贸易失衡已严重制约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回顾与评析贸易均衡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中国与114国在1995~2008年间的双边贸易面板数据,应用修正后的Zakir和Ismail(2010)模型来实证分析中国对外双边贸易均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伙伴国与中国的相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加权距离增加将恶化中国贸易收支状况;伙伴国与中国的相对实际人均收入和双边实际汇率增加会改善中方贸易收支状况。据此,本文提出中国平衡对外双边贸易收支的地区与国别政策。  相似文献   

14.
The major objectives of China's macroeconomic policy are to stabilize economic growth and inflation, which, in turn, are important factors determining key prices, such as the policy interest rate, the renminbi exchange rate and stockprices. In a framework that distinguishes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business cycle based on whether the current period's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inflation rate are above or below their "'normal" valu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 among macroeconomic policy, economic growth and inflation in China since the Lehman crisi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se key prices. The path of China's economy indicates that stimulus measures taken by the government during the recession phase and tightening measures implemented during the overheating phase have helped minimize the fluctuation over the business cycle.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Chinese authorities tend to rely more on adjusting the exchange rate than the interest rate to stabilize the economy. Comparing with conditions at the time of the post-Lehman recession, the current slowpace of economie growth in China may reflect not only weakening demand, but also a lowerpotential growth rate associated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Lewis turning point.  相似文献   

15.
Using the Pooled Data of housing market of 30 provinces during 1995-2003,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icro-level influence factors of housing prices fluctuation in China. We have found out that income, cost and lagged housing prices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housing prices fluctuati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do not change with time, but vary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addition, cost and lagged housing prices are not only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state housing prices, but also the notable impact factors to each region. Thus, we suggest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different polic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control the demander and supplier and guide fight expectations.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农业政策的完善,政府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对农产品价格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确保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影响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在于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因此,为了进一步明确农产品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也为了寻求最好的方案来解决我国农民收入较低的现状,文章分析了投入产出模型结构,并提出了农产品波动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具体关系式。通过此关系式,提出了增加我国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现存文献已经证明中国的能源消费对中国出口贸易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对能源价格对出口影响研究的并不多,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中国的能源价格和出口量之间为什么同方向变化。分析表明,中国的能源价格是通过技术进步和国内外能源价格差来影响中国出口量变化的,实证结果也证实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出口量的长期影响为正,而国内外能源的相对价格对出口量的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全球经常项目失衡问题成为经济研究者、国际机构和各国中央银行经济学家以及商务经济研究报告竞相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构建了经常项目影响因素的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应用该结构性模型考察了一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政府财政收支以及对外净资产等经济变量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利用52个国家或地区1980年到2004年经济数据就理论模型所关注的经济变量对经常项目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对解决当前全球经常项目失衡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及对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琰 《特区经济》2009,(9):211-212
石油对于各国特别是工业化进程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近年来,国际油价的波动一直是国际经济中的敏感话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石油消费和进口的基本情况,并研究了国际油价的波动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分别从连续上涨和连续下跌两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最后得出国际油价波动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界定了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建立了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1990年以来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情况;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贸发展方式水平出现不断上升趋势,外贸发展方式已发生转变;制度变化、技术进步因素与人力资本积累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较大,而产业结构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