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正义论》中,罗尔斯对两个正义原则的论证是分两个步骤来完成的,即正义原则的合理性和正义原则的稳定性(stability)。前者在思想实验中赋予正义原则的逻辑合理性,后者则试图在多元理性里再现正义原则的现实可能性,前者构成了罗尔斯的思想的内核,后者决定了罗尔斯的思想的方向。所以,对《正义论》的理解应从这两个角度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王利民  胡愚 《嘉兴学院学报》2009,21(5):11-17,62
朱彝尊以等身的著作在经学、史学、文学、金石学等领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碑。他在晚年亲自将《竹垞文类》《蕃锦集》《腾笑集》中的绝大部分诗文词和未曾单刻的诗文词曲删订编成《曝书亭集》81卷。嘉庆二十二年,朱彝尊五世孙朱墨林和冯登府辑刻有《曝书亭集外稿》8卷,收录了《竹垞文类》《腾笑集》删余的诗文和其他集外之作。王利民等校点本《曝书亭全集》除收入《曝书亭集》81卷、《曝书亭集外稿》8卷外,还将搜辑的朱彝尊集外佚文编为《曝书亭集外诗文补辑》10卷。  相似文献   

3.
王肃是三国时期的经学大家,其著述早在梁代即已亡佚,其余几种,至宋亦并散失。马国翰一生热衷于古籍的收藏整理,他将王肃有关著作中保留的文献剔抉出来考辨真伪,经查漏补缺、章句考证、字词辨误汇编成《玉函山房辑佚书》,其中有王肃的《诗经》学著作《毛诗王氏注》四卷、《毛诗义驳》一卷、《毛诗奏事》一卷、《毛诗问难》一卷。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的《理想国》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从管理哲学的本质观、方法论和目标论三个方面,探讨了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管理思想,并对其合理性及局限性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思想史上的两位巨人,探究二者的思想差异,对于古希腊政治思想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二者的代表作《理想国》和《政治学》出发研究其“正义观”,并进行比较,分析异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个是理想主义者,一个是现实主义者,二者对于社会正义建立的基础和实现的途径观点各异,而对于正义的体现又有着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无数前贤智者奉献了自己的心力以为深入思考。《正义的两面》基于作者慈继伟对正义的特有认识展开了独特论述,该著不惟在观点上,于别具一格的分析、证成之技术、方法一面都有极为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环境正义理论源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黑人环境运动,是当代美国生态批评的前沿与核心.它旨在批判环境非正义行为,维护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正义关系,以实现自然、人类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愿景.路易斯·厄德里克的《爱药》和琳达·霍根的《太阳风暴》,揭示了当代美国印第安女性遭遇的环境非正义困境,以及她们在印第安传统文化中逐渐觉醒,并形成环境正义意识,毅然捍卫环境公正的抗争和努力.  相似文献   

8.
休谟在其《人性论》的下卷中,详细论述了他的正义思想。在正义与财产权的关系上,休谟认为正义是一种人为的设计,是尊重个人财产权的人为美德。休谟的正义论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明确产权关系,发挥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降,正义理论的谱系主要存在社会契约论和功利主义两大范式。在批判与超越的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正义理论的生成逻辑先后经历了马克思青年时期对正义思想的追寻、对资产阶级正义理论的批判,再到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资本论》对正义的科学阐述的过程。在其内在理路上,历史唯物主义正义理论的根基在于必须超越政治的、法律的领域而深入到社会的、经济的领域;马克思强调在普遍存在阶级对立和阶级压迫的社会条件下空谈正义只会徒增共产主义运动的障碍,因此必须倡导真实的、科学的正义理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指出科学的正义理论及其实践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国家为基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义论》一书集中阐述了其“作为公平的正义”这一理念,设计并证明了两个可供选择的用于基本制度安排的正义原则。针对我国当前转型时期的社会公正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制度公正。罗尔斯的正义观为我国的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指引了方向,即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首要价值原则是公正。  相似文献   

11.
伯益本名大费,为嬴姓之祖,其名号与本部族玄鸟崇拜有关。伯益历事尧、舜、禹三朝,事迹主要在舜、禹两朝。其事迹主要有佐禹平治水土,担任朕虞执掌山林川泽,佐禹平三苗之乱,长于占岁、凿井和造箭,提倡德治法度、主张勤政爱民等五个方面。伯益因功勋卓著而成为大禹选定的继承人,但后被大禹之子夏启所杀。伯益曾获三个封地:“费”为伯益固有居地,“嬴”乃伯益获姓受封之地,“秦”为最后所封之地。嬴秦先祖历史由伯益而展开。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特色文化词汇和文体风格的角度对《三国演义》两个译本:泰勒译本和罗慕士译本的第一回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泰译本存在漏译、模糊翻译、误译和文体风格缺失的现象,并尝试给出了一些词汇的译法。最后提出,在顾及读者理解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文化优先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国公,应是开国勋臣所封授的爵位.贾家的发迹与国朝的定鼎均称已历百载,家、国的基业列为同步.张道士、贾母、贾政、焦大所谈贾家隆盛富贵的历史均不超过60年,不可能是真正的国公显宦之家.曹家虽有江宁织造之皇室内府包衣的奴仆地位,也不能与国公和王妃的皇亲国戚同日而语.其真实创意在于夸饰贾府富贵无涯的典型性,整个兴衰过程充溢着梦幻性色彩.这是显现宏著社会人生之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天龙八部》中的段誉,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典型人物,他总是以自己独特的生活行为方式,去书写浓郁的中国文化的种种。该文试图以儒、禅、道三家学说对他的影响,来说明他奇特个性形成的基点,以周《易》的阳数、阴数来印证他在生命实践中心理结构的独特的天命之数。  相似文献   

15.
《周易》中的文学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典籍之一的《周易》,其中包含了大量文学因子,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考察:《周易》中的韵文与传说,《周易》象数与钟嵘《诗品》中"三"的关系,以及《周易》中的文学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16.
刘勰在《文心雕龙·檄移》中借评价陈琳《为袁绍檄豫州》一文,对曹操的家世、人品进行了评述,既不回护陈琳,也不偏袒曹操,平理若衡,值得肯定.首先刘勰充分肯定了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辞激昂直率,气势雄壮有骨力,但也对陈文中关于曹操的家世、人品的评述提出异解:认为陈琳骂曹操乃宦官曹腾之后,父亲曹嵩是奸邪太监的养子,揭人隐私,实在太过分了;说曹操专门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两个武官,专职负责掘墓取金,是对曹操的污蔑超过了实际暴虐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是指促使中国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型;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逐渐展开的逻辑进程,包括胡适的初创、冯友兰的推进、金岳霖的拓展、张岱年的创新、冯契的突破等环节。  相似文献   

18.
秦朝统一全国后,即开始精英人才的逆淘汰,儒生被坑杀,扶苏、蒙恬、蒙毅、冯去疾、李斯、冯劫、章邯、司马欣、董翳等政治、军事干才或死于非命,或被逼降敌,致使统治集团只剩下以赵高、胡亥为代表的一群愚蠢、残暴、颟顸的无能之辈,等待他们的只能是灭亡。纵观中国历史,“劣币驱逐良币”,精英人才逆淘汰几乎是所有衰世王朝共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于川端康成与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的关系更多是从平行研究着手的,关注最多的就是川端康成与沈从文的比较研究了,之外还有川端与郁达夫、曹禺等等。而在探究川端康成与中国当代作家的关系时,研究者们(更多的也是作家本人)更注意从影响的角度来予以剖析或自述。比如王小鹰、余华、贾平凹、莫言等等都提到川端文学对他们创作的推动。这种研究状况的形成,与20世纪中国学界对川端作品的译介相关联,此中可见文学研究与社会变迁的互动,以及未来研究领域的开拓。  相似文献   

20.
该文采用典型人物的典型分析方法,以历史时代为背景,从传统文化、同类人物对比、审察作者曾经沧海的历史视角等,深刻地阐释了作者笔下人物日常所信奉的人生哲学、儒家谓道、生活与佛理的关系、审美价值现以及对中国传统武功的看法,并由此来凸显他笔下人物的文化涵义。段誉是金庸作品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也是金庸作品中最具文化的人物。其最大特性乃一生行走在情与义的坎坷波涛之中,正是作者本人或他信奉的人生哲学的一种艺术抒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