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谜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结构十分特殊,它是国家声誉与居民存款在特殊改革背景下的一种奇妙组合。作为出资人,国家以其独有的声誉“入股”,而居民部门则以存单持有人身份实际提供着真实的资本。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国家行使着金融控制权,金融剩余(即非国有部门在国有银行的存款大于国有银行向其提供的贷款的差额)被创造出来,并由国家通过国有银行的信贷行为把其中的绝大部分配置给了国有经济部门。目前,国家声誉正经受着金融风险与社会变革的风险,国家为维持国有银行的声誉正在付出越来越大的成本。然而国家声誉的不可分性决定了试图从资本结构突破…  相似文献   

2.
赵勇 《海南金融》2005,(5):13-14,40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注资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几个相关问题。其主要观点大致有:第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在资产部分,在微观基础未能得到有效改善的前提下对银行的资本金结构进行单方面的改革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第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是国家声誉与居民储备之间的一种奇特资本联盟,国家声誉的“入股”使得居民的核心存款变为附属资本;第三,国家声誉的不可分性使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必须保证国家对银行的绝对控股,国有商业银行制度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能一味否定。本文的结论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应和微观经济基础的改革结合在一起,从长期的制度变迁角度进行渐进式的改革应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银行家》2004,(2):16-16
国家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来补充国有银行资本金的举措的出台,标志着国有银行改制上市的序幕正式开始。为此,本策划以国有银行改革业已开展的工作为主题,力求在注资、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和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进行探讨,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4.
国有银行历史形成的资产包袱是中国特定转轨时期国有银行承担的改革成本,国有银行目前仅仅依靠自身力量和经营成本很难消化,必须由政府以不同的注资形式进行处理。注资只是这个改革步骤中的一步,如果要想把国有银行真正转变成商业银行,还需要按照上市要求,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和治理结构,防止银行增加新的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5.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怎一个"上市"了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杰 《银行家》2004,(7):8-9
2004年6月9日,中国建设银行宣布分设股份有限公司和集团公司,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由注资到上市的改革开始跨出实质性步伐。半年前,国家悄然为据说是绩效较好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入了450亿美元的资本,这是继1998年国家向四大国有银行注入  相似文献   

6.
从注资看.改革的根本性因素在人的效率 国家向中行和建行上市重组改制注资450亿美元,主旨在支持和扶持国有银行改制,减少震荡与风险,实现平稳过渡。因为,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持续稳定的增长面临外部环境的干扰或可能的冲击,而国内经济环境更面临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加入WTO承诺金融开放时间表的临  相似文献   

7.
《金融博览》2004,(6):5-5
去年末、今年初开始 ,新一届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金融改革。目前已经采取的改革措施既增加了当期的货币供应量 ,也增加了预期的货币供应量。首先 ,今年年初推动的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迅速增加。国家对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 4 50亿美元注资 ,约为 370  相似文献   

8.
本刊 《银行家》2005,(1):24-29
第二届"名家论坛"的六点共识 新一轮国有银行改革,与以往相比至少在四个方面有所创新:第一,用外汇储备注资国有商业银行,既解决了国有银行的财务重组问题,也缓解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第二,由中央汇金公司作为出资人,解决了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出资人缺位的问题,避免了许多法律上的麻烦;第三,与以往国企和国有金融机构分拆上市不同,国有商业银行将采取整体上市的方式,避免了因分拆上市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第四,国有银行上市之后,将引入市场约束和多元化的股东监督,对公司的绩效考核要比出资人主动考核有效得多.但不可否认,目前的国有银行改革在进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名家论坛"通过六点共识对这些问题加以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陈新平 《财经政法资讯》2007,23(2):65-65,49
问题一:国有银行引资改制,为何大多国内资本无缘参与国有银行在海外上市之前,已经通过剥离坏账、追加注资等方式变成了很干净的银行。作为纳税人的客户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结果是他们在国有银行上市时,不能通过购买银行股票,享受国有银行股的溢价收益及其改革成果。道理何在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各大媒体有关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报道和讨论十分火热,尤其是国家对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注资之后,业内人士对这次国有银行改革的深度和广度给予了极大的预期性关注。在新一届政府运行不久,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最具有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特征的。最  相似文献   

11.
解析国有银行改革“幻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中国金融》2007,(5):83-83
2005年,对于中国国有银行体制的改革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在这一年的年末,以又一轮政府注资和推动上市为标志,中国的国有银行制度踏上了新的改革征程。从改革伊始至今日,人们对此次改革普遍寄予厚望,并因其为“攻坚战”而充满更多的期待和想像。实际上,这样的改革尝试以及对人们心理预期的“撩拨”在以往的改革历程中并不鲜见。但是,让笔者逐渐感到不安的是,在国有银行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境内外上市等一系列改革步骤先后得以顺利完成的鼓舞下,上述期待在理论界很快凝结成对此次改革绩效的乐观情绪,甚至推动原本相对“保守”和渐进的改革设计逐步转变为乐观而“激进”的改革操作。在中国特有的政府主导型的改革逻辑之下,一项改革计划一旦被制定出来,便会通过“自上而下”的特有路径安排而得到迅速有力的贯彻与落实。因此在政策被敲定前,净静审视、多方权衡、谨慎把握,探索建立“好”而“有用”的制度设计,一定是必不可缺的。  相似文献   

12.
国有银行经营数十年,加上国家信用的支持,在市场中创造了良好的声誉,这是其最大的财富。也是其参与市场竞争的最有利的手段。因此,在观念更新,政策突破的基础上实现与资本市场融合基础上的业务创新,建立起银行间接融资与资本市场融合的桥梁。将国有银行的声誉资源“变现”,是国有银行再生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银行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自《商业银行法》出台以来 ,政府针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本文简称国有银行 )推出了一系列的改制措施 ,但是其收效并不十分明显 ,困扰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仍然未能得到突破性的解决。理论和实务界均已逐渐地意识到 ,国有银行的改革应该是制度上的创新 ,需要比较彻底的改制。但是银行的制度创新不仅有现存制度安排上的障碍 ,也有银行自身经济状况上的障碍 ,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注资是无法在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那么 ,国有银行的改革应走向何处 ,应以什么领域为突破口呢 ?笔者认为 ,国有银行应在实质性改革前有…  相似文献   

14.
从目前汇金公司的运作模式看,汇金或是通过参与商业银行的改革重组, 作为国有资本的代表人行使股东权力, 或是在金融稳定职能的目标推动下,注资银河、申万、国泰等券商。在汇金公司获得了良好收益的同时,国有银行改革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可以说,汇金初试啼声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尽管目前对于汇金公司也有一些不同形式的批评,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较之简单的行政注资、由财政部门管理的模式,现有的汇金公司模式无疑是一个进步;汇金公司在国有银行重组和证券公司改革中所发挥的积极作  相似文献   

15.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昭示国有银行在金融危机下具有的特殊效用,具有存在的内在逻辑。在我国,即使在金融危机过去后,国家绝对控股商业银行特别是大银行的原则仍应坚持,需要其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实现国家的资本意志和政策目标。我国国家控股银行的表现也证明国有银行具有自增强功能,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国有银行为生存会改革自己,强身健体。  相似文献   

16.
四大行2004年度考核结果出炉;标准普尔上调我国银行评级;对国有银行外汇注资资金的保值安排;工行信贷风险细分方案即将实施;中行全面推进授信资产风险分类改革;  相似文献   

17.
邓鑫 《济南金融》2009,(7):53-57
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下,各国纷纷实施注资行为救助问题银行。而我国政府曾多次向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实施过各种形式的注资,中国银行业的注资问题也一直受到了学术界与实务部门的普遍关注。本文旨在从中西方对比的视角,探讨中国银行业注资的背景、方式、期限选择的特殊性所在。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金融体制改革被推上一个新的阶段,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国有商业银行已进入了一个除旧布新的新里程。然而,改革愈深入,国有商业银行转型的步履愈艰辛,面临的矛盾愈突出,主要表现为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处理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矛盾;社会义务和政策性贷款与国有银行商业化经营的矛盾;国内发展资本市场与国有银行分业经营的矛盾;加入 WTO 外资银行的准入与国有银行抢占市场的矛盾;国有银行商业化进程加快与自身人文基础薄弱的矛盾等。究其深层原因在于国有商业银行职业价值的扭曲,即国有银行"国有"性质的职业优越感,既寄托着国有银行报效国家的历史使命,也同时超载着"官商"的特  相似文献   

19.
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下,各国纷纷实施注资行为救助问题银行.而我国政府曾多次向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实施过各种形式的注资,中国银行业的注资问题也一直受到了学术界与实务部门的普遍关注.本文旨在从中西方对比的视角,探讨中国银行业注资的背景、方式、期限选择的特殊性所在.  相似文献   

20.
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里,中行、建行的股份制改造如火如荼,紧锣密鼓。国家对其注资并剥离不良资产,实施各种改革措施以及舆论的关注使两家银行的声誉高涨,这不得不使工商银行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