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俊昌 《经济论坛》2005,(13):20-21
在对就业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中,研究工作者的研究重点常常侧重于对我国就业压力与缓解就业压力的政策分析、中外就业政策和就业发展过程的实证分析与经验介绍、就业政策的发展过程和就业者自身的观念、行为分析研究。实践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常常表现在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对政府在就业中的作用,理论研究的成果和文献并不多见。事实上,和谐社会的建立,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政府在实现充分就业的宏伟目标中,  相似文献   

2.
通过将宏观层面数据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相匹配,本文实证考察了政府管制对流动人口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政府管制越严格,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越低,表现为就业稳定性下降、更难到正规就业部门就业和劳动收入减少,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实了结论的可靠性。进一步地,政府管制导致的就业扭曲不仅产生了流动人口内部的性别收入差距,还拉大了流动人口与城市户籍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从代际差距的角度看,受政府管制影响,流动人口的低就业质量还降低了未成年子女随迁的概率,加剧了留守儿童问题。最后,地区劳动保护的加强与流动人口自身议价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政府管制对就业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改革有利于继续释放“流动人力红利”,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和促进经济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府R&D投入对就业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政府R&D投入与就业关系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运用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政府R&D投入与就业规模的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发现:中国R&D资本额与就业规模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显示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机制对扩大就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应注重政府R&D投入对就业的长期效应,将其纳入中长期就业规划。  相似文献   

4.
就业问题一直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的就业形势在近年来越来越严峻。就业矛盾已成为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就业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的交织、城市下岗压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交织,使我国的就业问题更加复杂化。笔者认为要解决就业问题,一是要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岗位的供给;二是要合理界定与强化政府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的责任,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三是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市场化就业模式,为最终解决就业问题提供有利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是一个长期的现象。在建国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曾多次面临过相当严重的就业压力。到目前为止,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尽管从“九五”中期起,政府在缓解就业压力和保障劳动者利益上采取了大量积极措施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产生的失业问题将日益显性化,使就业问题仍然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就业和劳动力市场问题无疑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政策中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从根本上说,经济增长、税收增加与就业扩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就业的政府服务——基于服务行政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服务是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必然选择,但由于其行为存在三大问题:失地农民的服务理念尚未真正形成;“三位”现象尚未解决;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支撑还不够完善。为此,基于服务行政的视角,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指导下,以新的视角审视政府服务,通过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服务职能;构建工作运行体系,完善监督机制;构建绩效评估体系,强化激励机制,以此提高政府在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中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媒体     
《新经济》2010,(10):12-12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由政府出面支撑就业是有代价的,联邦经济刺激计划开支对提高就业充其量只有短期效果,而且它鼓励人们钻营政治,穷其本领来打探政府资金花销方面,但这类勾当只是耗费而不是创造财富。  相似文献   

8.
乐章 《经济管理》2007,(21):14-17
随着从计划向市场的经济与社会全面转型,不同形式的就业风险在不断增大。政府和社会都在为变风险失业为安全失业做出种种努力。如何通过强调政府责任、规范失业保险、加快立法进程等途径以促进就业、缓解就业风险,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师专科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已基本确立,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正是在这种形势下,高师专科毕业生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机制的影响,就业面临困境。突出师专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导向,进行相关的体制变革和观念更新,是缓解师专毕业生就业压力,促进就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促进就业:目标、制度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将始终伴随就业的巨大压力,“政府促进就业”是解决失业、实现充分就业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课题。充分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促进就业则是政府首要的经济职能。政府促进就业的目标人群将不再局限于城镇人口。政府促进就业要着力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帮助就业弱势群体就业和再就业、协调城市就业与农业剩余劳动人口就业以及维护公正、有序的就业市场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旅游的异军突起,城市旅游景观逐渐成为都市旅游的新宠。在旅游者游览要求持续增涨、鉴赏品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城市旅游景观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内涵,成为城市旅游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面临的一大问题。针对城市人工水体旅游景观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提出了如何选用与水体景观搭配适宜的四种观赏鱼种(红尾副鳅、锦鲤、锦鲫和胭脂鱼)来增强景观品质的方法,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排头兵,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队伍的专,Jk4~C、职业化建设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对于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拓展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声望、稳定辅导员队伍具有积极的作用。抓住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探索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专家化的实施路径,以期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赵福厚 《现代财经》2004,24(3):7-11
在跨国公司的研究领域中,对于子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各国学者使用多种研究工具和方法进行研究。1999年波金绍等人通过研究提出了四大流派的理论。对此,有必要借鉴四大流派理论和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对其形成的原因做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监事会弱化是公认的.通过对财务总监、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职能的剖析,证明了多头监督,不便于建立经济监督责任制.监事会成员地位低、外部代表少、机构空、权威差,根源于原有的监督结构没发挥作用,从强化监事会组成与监督责任出发,本文提出内部审计和审计委员会并入监事会,扩大监事会成员,增强监事会权威,建立统一、独立的公司内部经济监督体系,加强"新三会"与"老三会"的联系、沟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回顾企业理论演进史的基础上.比较与评述了各流派企业本质理论的主要观点。本文认为,各流派对企业本质的认识,从分析与讨论的焦点来看,集中体现为生产、交易与契约3个概念;而从认识与方法论来看.主要包括分工、交易成本与熊彼特传统3个角度。因此,对企业本质的认识还远未结束。  相似文献   

20.
高校党外干部是国家干部人才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加强高校党外干部管理,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推动高校统战工作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探索高校党外干部科学化管理的具体途径,构建高校党外干部科学化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