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债券市场,随着近年来债券违约逐渐常态化,后续处置机制的短板已经制约到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从债券违约的处置方式看,市场化处置程度依然偏低,违约债券流动性缺失问题尚待解决,且违约债券风险定价难也导致其处置效率较低。虽然新《证券法》明确了投资人保护条款,但相关配套立法缺失导致了债券持有人保护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也制约着后续处置工作的开展。目前,由于违约债券市场化交易已具备发展空间,相关基础条件逐步完善,通过市场化交易有望促进违约债券处置效率的提升。为进一步提升违约债券市场化处置效率,需在持续优化违约债券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违约风险预警及定价机制建设、探索优化违约债券市场化处置途径、培育违约债券市场的买方主体、加强投资者保护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2.
刘振斌 《河北金融》2020,(12):51-54
自"超日债"违约以来,我国信用债违约处置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但仍有一些不足,如交易环节流转不畅、投资者保护力度不足和处置机制单一等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违约信用债无法市场化流转,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深入分析目前我国信用债违约的处置情况,剖析当前信用债违约处置的问题。在信用债违约风险的化解中,应尽快强化制度约束,推出市场化流转机制,加强风险管控,以实现保护投资者和发行人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3.
胡晓农  彭诗晨 《征信》2023,(2):57-63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违约数量逐年攀升,违约金额不断扩大。债券违约不仅对违约企业自身产生影响,还会对区域整体信用环境造成冲击。选取2014—2021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情况和债券发行定价信息,对债券违约引发的信用风险在地区内的传染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债券违约事件会显著提高地区内企业债券发行的风险溢价水平,且随着违约金额的增大、违约次数的增多,公司发债定价水平也相应提高,并且违约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比也与债券发行定价正相关。为此,建议监管部门加快完善违约债券处置生态体系,地方政府切实担负起处置金融风险的属地责任,企业应更加科学地制定债务融资计划和发展战略,着力防范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在地区内传导,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攀 《河北金融》2020,(5):60-65
2018年以来,我国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凸显,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监管机构决定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操作层面主要是委托专业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配套发售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提供增信,从而扩大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推出,得到了市场良好反应,有了一定发展,但至少还需在以下方面继续完善,比如探索建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信用风险的市场化分担机制、扩大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适用范围、建立完善不良债券处置市场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债券市场上频发企业债券违约事件,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已经成为监管者和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内容。基于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观对企业资产质量影响的视角,以2014—2020年发行债券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资产质量对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企业资产质量与债券违约风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关系,提高资产质量是降低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藏波  黄旭  赵幼力 《新金融》2016,(9):51-53
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债券违约的现状特征、探究导致契约关系不稳定的内外部因素的基础上,以委托—代理框架为基础,构建有效规制企业债券违约的路径与策略。本文分析表明:导致企业债券违约既有外部扰动,如周期性因素和长期结构调整因素叠合而形成的市场风险,以及市场需求饱和与结构调整政策冲击所形成的流动性风险;又有内部因素,如融资杠杆率放大与违约向周期性行业集中所形成的信用风险。与违约因素相对应,规制路径同样细分为外部路径和内部路径,其中外部路径为减小宏观经济波动的外生冲击;内部路径是在减小经济波动外生扰动之后,增加企业经营者为维持债券收益所投入努力程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基于这两条规制路径,实施策略包含:对债券发行、审批由窗口指导转变为框架指导;建立稳定市场预期的债券违约容错机制;提升企业权益性融资比例;完善信息披露和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客观、公正、权威的信用评级和预警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年我国商业银行投资企业债券的解禁,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含有违约风险债券的利率风险管理问题开始提上日程。文章在分析含违约风险债券久期一般公式的基础上,通过数值实例说明可违约债券的麦卡莱久期与不考虑违约风险的久期的区别,并且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运用该模型所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融资难是当前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债券市场,是降低间接融资系统性风险、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规模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以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为对象,实证研究影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的影响因素,在现阶段我国债券市场的市场制度、风险偏好、发行人资质等综合条件下,发行短期债券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最现实的选择,受信息不对称、违约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的中长期资金难以获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永泰能源连续发生债券违约的案例入手,在企业层面、监管层面、信用评级层面分析我国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成因,提出采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多层级集中监管模式以及改进评级方法等方式进行相应防范。  相似文献   

10.
债券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防范债券信用风险是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中国省级行政区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探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提高企业债券信用利差水平。机制检验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提升企业违约风险和提升发债企业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两条途径提高企业债券信用利差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我国东部地区企业债券、国有企业债券及有担保债券,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于中西部地区企业债券、非国有企业债券及无担保债券信用利差水平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2014年以来我国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频发,信用风险的积聚可能引发债券市场流动性恶化。本文以2014―2019年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信用债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违约事件对债券流动性影响的传染效应。研究发现:违约事件在同一发行主体的债券之间具有流动性传染效应,当公司的某期债券出现违约时,公司其他未到期债券的流动性水平显著下降;违约事件对同行业其他公司债券的流动性具有传染效应,当行业中出现债券违约事件时,行业内其他公司的债券流动性显著降低;违约事件爆发越密集或者违约事件越严重,对债券流动性的负面影响越大,而且民营企业债受到的影响要大于国有企业债,低信用等级债受到的影响要大于高信用等级债;在市场密集爆发违约事件或出现较为严重的违约事件时期,宏观流动性增加能够改善债券流动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债券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债券市场已成为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同时我国公司信用债违约频发,违约主体几乎涵盖了全部行业,永煤AAA债券违约事件引发各方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信用债违约风险预警与防范,搭建了债券违约预警模型:一是深入分析了违约原因,提出了"经济下行加剧‘债务-通缩’""流动性分层导致再融资困难""民企互保引发违约风险串联"的观点;二是基于KLR信号分析法,以历史违约主体财报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上市公司债违约预警模型,抽离出相关指标权重构成预警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检验;三是基于预警模型,提出加强动态监测、构建债券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构建MVMQ-CAViaR模型,结合金融市场内部极端风险事件和外部极端风险事件,考量股票市场与公司债券市场的尾部风险溢出问题。结果表明,在金融市场内部极端风险事件下,股灾期间仅存在股票市场对公司债券市场单向的尾部风险溢出。公司债券违约潮期间,股票市场与公司债券市场之间存在双向不对称的尾部风险溢出,且公司债券市场对股票市...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ovides primary evidence of whether certification via reputable underwriters is beneficial to investors in the corporate bond market. We focus on the high-yield bond market in which certification of issuer quality is most valuable to investors owing to low liquidity and issuing firms’ high opacity and default risk. We find bonds underwritten by the most reputable underwriters to be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higher downgrade and default risk. Investors seem to be aware of this relation, as we further find the private information conveyed via the issuer-reputable underwriter match to have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at-issue yield spreads. Our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market-power hypothesis, and contradict the traditional certification hypothesis and underlying reputati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5.
Corporate bond default risk: A 150-year perspectiv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study corporate bond default rates using an extensive new data set spanning the 1866-2008 period. We find that the corporate bond market has repeatedly suffered clustered default events much worse than those experienced 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For example, during the railroad crisis of 1873-1875, total defaults amounted to 36% of the par value of the entire corporate bond market. Using a regime-switching model, we exa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default rates can be forecast by financial and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We find that stock returns, stock return volatility, and changes in GDP are strong predictors of default rates. Surprisingly, however, credit spreads are not. Over the long term, credit spreads are roughly twice as large as default losses, resulting in an average credit risk premium of about 80 basis points. We also find that credit spreads do not adjust in response to realized default rates.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和信用经济的有机统一,而企业信用尤其国有企业信用是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针对近期频繁发生的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及其根源进行研究后发现:国有企业债券频繁违约甚至恶意违约,容易导致国有企业的信用体系坍塌,并释放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当地金融生态严重恶化的信号;究其原因,尽管有经济增长放缓、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叠加市场大幅波动的外部原因,但根源还是在于这些国有企业“重投资的规模和速度情结”“重债务的融资和管控失序”和“经营恶化和现金流失控”等内部原因.为此,建议从推进国有企业债务透明度建设、建立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预警系统、强化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问责机制、完善国有企业投融资决策制度等四个方面着力防范化解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信用债市场发展进入新时期,信用违约的常态化和高收益债券市场建立的需要催生了对信用风险管理和信用增级的需求,而债券保险正是满足这两种需求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借鉴债券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债券市场与债券保险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我国债券保险发展滞后源于制度建设落后、信用保护卖方保障不足等原因导致的盈利困难,并提出和论证了由保险公司提供结算型债券保险的新型保险模式。最后就当前我国债券保险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从发展传统型债券保险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两个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Using an extensive data set on corporate bond defaults in the US from 1866 to 2010, we study the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bond market crises and contrast them with those resulting from banking crises. During the past 150 years, the US has experienced many severe corporate default crises in which 20–50% of all corporate bonds defaulted. Although the total par amount of corporate bonds has at times rivaled the amount of bank loans outstanding, we find that corporate default crises have far fewer real effects than do banking crises. These results provide empirical support for current theories that emphasize the unique role that banks and the credit and collateral channels play in amplifying macroeconomic shocks.  相似文献   

19.
史永东  郑世杰  袁绍锋 《金融研究》2021,493(7):115-133
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一般公司债为样本,探究了中债估值跳跃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此说明中债估值对债券信用风险的识别作用。研究发现:中债估值跳跃能够显著提高债券信用利差,其中,中债估值上跳降低了信用利差,下跳提高了信用利差,且相对于上跳,下跳对信用利差的作用更大。异质性分析发现:中债估值跳跃对信用利差的作用在机构投资者中较大,同时在信息不对称性较严重、流动性较差及违约风险较高的债券中也较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债估值跳跃不仅包含了公共信息,还含有私有信息,并能改善股票分析师预测表现。本研究说明中债估值能够识别债券信用风险,具有信息含量,对于债券市场信息环境建设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