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多状态人口预测模型,以2000年人口普查为基础数据,在对数据进行评估和修订的基础上,综合相关研究成果对未来生育水平、死亡水平、人口迁移和教育转换等参数进行估计,预测了2000年到2030年人口规模的变化,对未来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别是老龄化和未来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力资本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城市化和人口迁移对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预测结果对我国编制人口规划、制定应对老龄化、提高人力资本和合理利用劳动力的有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戴霞 《经济学(季刊)》2007,(2):53-57,25
根据1983-2001年台湾地区人口数量及结构的相关数据,以2001年台湾地区总人口数为基数,运用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选取了总和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出生性别比、生育模式四个预测参数,用高、中、低三套预测方案对台湾地区未来50年(2002-2051年)的人口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台湾地区需要在适当控制人口规模的同时,将两性人口和老少人口比例各自保持在一个适度的区间内,使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处于最佳安好状况,从而对台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并有利于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状态模型,预测了上海市未来30年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力资本的变化趋势。无论从上海市经济发展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还是上海市的人口结构看,一定数量的迁移人口对于上海经济和人口的健康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铁瑛  张明志  陈榕景 《经济研究》2019,54(5):164-180
本文基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构建城市层面包含人口流动信息的人口结构指标,从微观层面研究人口结构变动对出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以劳动人口比或抚养比为表征的城市人口结构变动会显著影响出口,城市劳动人口比的提升或城市抚养比的下降会显著促进出口。对影响机制的实证检验表明,城市人口结构变动对出口的影响会伴随用工成本的上升而逐渐弱化,即存在人口结构变动影响出口的"成本效应"。城市人口结构变动对出口的影响会伴随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弱化,即存在人口结构变动影响出口的"人力资本效应"。城市人口结构变动对出口的影响主要源于对劳动力投入的依赖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促进人力资本提升,加快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出口转型升级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5.
对2000年12月、2006年6月和2010年12月开展的三次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的抽样方法、数据评估和加权模型做了详尽介绍,以便为各界学者、研究人员和在读研究生使用这套数据时,对数据来源有充分了解。按与人口规模成正比的概率抽样(PPS)方法进行分级多阶段抽样框,对涉及的2万名老年人入户调查所获得的原始数据,利用调查时点左右的人口普查或1%人口抽样调查60周岁及以上人口相关结果,通过相应的加权评估,足以推论调查时点我国大陆地区老年人口的总体状况,亦可对五年内的变化状况做短期估值预测。  相似文献   

6.
北京郊区化进程中人口分布与大中型商场布局的互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尚意  李新  董蓬勃 《经济地理》2003,23(3):333-337,362
北京市目前正处于城市郊区化的初期,文章借助沃尔克人口重心和洛伦兹曲线,刻画出1991—2000年北京市城区人口分布的变化,并通过人口重心公式的转化使用,计算了同期城区大中型商场分布的变化。研究发现,在北京市由向心集聚型向离心分散型过渡的阶段,城区大中型商场的重心移动与人口重心移动方向基本一致,但是时间上存在大约2年的滞后。这说明人口郊区化对大中型商场分布郊区化有一个正向带动。同时大中型商场重心的偏移对人口的分布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人口郊区化与居住用地空间扩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人口郊区化与居住郊区化是近年来北京市发展的主要特征。文章以北京市中心区和近郊区为研究区域,首先利用四普和五普数据,分析了人口分布现状和变化特征及居住用地的空间分布变化。由此提出,北京市的人口郊区化与居住用地的空间扩展过程是一种互动的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游彬  刘俊昌 《经济师》2006,(8):24-25
适度的人口规模对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北京市的人口规模现状和特点出发,分析了北京市人口规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然后,以1990—2004年的北京市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确定了北京市的最佳人口规模。最后,根据北京市的人口特点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设人口均衡城市,首要在于充分摸清人口底数,准确预测人口增长规模,才能科学制定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文章针对以往单一指标预测人口总量精度不高的问题,利用灰色预测所需信息少和神经网络非线性映射能力强的优点,筛选出与人口总量紧密联系的9个主要因素,力图建立多指标灰色PSO-BP神经网络人口预测模型,并对2015年至2030年成都市人口总量进行预测。实证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在论文的最后,作者依据模型预测结果,为成都市建设人口均衡城市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了人口转型的含义及各种解释,然后详细讨论了基于经济学框架的各种人口转型理论,包括人口转型过程中的生育率下降、死亡率下降、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等现象,以及人力资本的形成、人口的人力资本构成、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于这些现象的解释作用,最后分别从人口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现有的各种人口转型理论的局限性,同时指明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人口生态是构筑人口安全的基础,文章以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为基础简要分析了我国当前的人口生态与人口安全现状,对今后的人口政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区域间人口流动对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首先,构建包含年轻人跨区流动、老年人隔代照护、"统账结合"养老保障制度等中国特征事实的三期OLG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受到人口净流入比例的影响,人口流入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冲击。进一步地,采用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的县级数据,构建人口流动影响老龄化以及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联立方程组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随着人口净流入率的提高而不断弱化,特别是当人口净流入比例高于41.25%后,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反而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据此,本文认为,应通过激励中青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回流、实施产业转移和跨区投资、设计精准的养老金调剂制度和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减轻人口流出地区的养老负担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人口安全视野下的中国贫困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安全是指人口自身或国家社会不因人口问题而受到损害或威胁,能够避免或化解人口方面可能出现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影响人口安全的因素很多,而贫困人口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在我国目前的人口现状中,贫困人口问题复杂严峻,具体表现在数量多,素质低,分布广,结构趋于多元化,返贫率高,对人口安全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埋下了较大的隐患.我们必须在贫困人群中坚定不移地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建立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再分配机制;加大对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投资,让他们积极参与反贫困斗争,以期更好地保障人口安全.  相似文献   

14.
Population growth functions are fundamental tools in the study of animal and plant populations; however, they typically are chosen for mathematical convenience as opposed to being derived from individual behavior. An alternative is to start with the individuals and show how their behavior yields a population growth function. This approach is presented using a plant community wherein individuals behave as if they are maximiz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ergy inflow from their exposure to light and outflow from respiration. Their behavior leads to resource competition, because each plant is vying for access to light, and as plants increase their biomass or as populations increase, the competition intensifies as light exposure declines, and this impinges upon further growth. Whether the net energy obtained by the representative individual in a population is positive or negative determines whether the population as a whole increases or decreases. Conditions for a short-run equilibrium show that plant biomass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available space and shade tolerance and negatively related to variable respiration, while carrying capacity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available space, and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space taken by other populations and to fixed respiration and shade tolerance.  相似文献   

15.
I investigate the robustness of the link between growth and heterogeneity in a population along ethnic, linguistic, religious, and socio-economic class lines using cross-country data covering the period 1960–92 and 72 countries. In addition to 21 distinct explanatory variables extensively used in the empirical growth literature, I consider several fragmentation and polarization indices capturing the heterogeneity in a population to deal with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and utilize Bayesian Model Averaging techniques to address uncertainty issues regarding model specification. My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ile substantial data evidence favors the inclusion of population heterogeneity as a theory when proxied by fragmentation indices, it does not support the inclusion of this theory when proxied by polarization indices. Furthermore, the religious fragmentation index has the strongest evidence in favor of its inclusion as opposed to ethnic and linguistic fragmentation indices and income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We study contests where the set of players is a random variable. If it is known for certain that there will be at least one participant, then aggregate contest expenditure in equilibrium is strictly lower in a contest with population uncertainty than in a non-uncertain contest with the same expected number of players. This suggests an explanation of, for example, why empirical studies show rent-seeking expenditures to be much lower than predicted by other theories.Received: 29 June 2003, Revised: 14 December 2004, JEL Classification Numbers: C72, D44, D72, D82, K41. Correspondence to: Karl Wärneryd  相似文献   

17.
半熟人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雪峰 《开放时代》2002,(1):114-115
近年来,三农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学术关注。我们编辑这组农村题材的短文,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中国的人口转变:历程、特点和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穆光宗  陈卫 《开放时代》2001,(1):91-101
实现最后的人口转变将成为21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非常直接和明确的追求。“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真正关键与其说是如何强化行政制约机制,不如说是优化和强化利益激励的机制。与此同时,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以人为本”原则需要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体现——这就是在尊重群众的情感、关注他们基本需求的满足和生育权益的保障中实现代际公平的崇高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