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杰 《北方经贸》2005,(8):56-57
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无形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品牌战略应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应该提高对品牌资产重要性的认识;突出品牌个性,进行恰当的品牌定位;增强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创立企业自主品牌;适度进行品牌延伸和规模扩张,壮大企业规模;科学宣传,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培养高素质的品牌经营人才。  相似文献   

2.
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是企业在市场竞争无形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针对食品企业品牌存在的定位不明确、品牌形象不鲜明与缺乏创新能力、品牌维护力度不强等问题,食品企业建设与提升品牌,应提高对品牌资产重要性的认识;突出品牌个性,进行恰当的品牌定位;增强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创立企业自主品牌;适度进行品牌延伸和规模扩张,壮大企业规模;科学宣传,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与培养高素质的品牌经营人才。  相似文献   

3.
品牌扩张已成为企业扩展规模与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烟草企业应采用品牌联合生产、企业兼并与资产重组等形式增强品牌扩张的能力。要把握市场定位、系统运作与统筹兼顾,保证品牌扩张平稳推进,做强做大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4.
日本零售自有品牌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综合超市的势力扩张而出现,至今经历了三次热潮.日本自有品牌从最初廉价低质形象,逐步向高性价比、实用性、个性化发展,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发展自有品牌已成为日本零售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自有品牌商品的品质管理、开发机制、促销模式、包装设计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值得中国零售企业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企业竞争已全面步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成长的健康与否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动摇着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品牌意识已深入到每个企业管理者的心中。因此,各企业都在精心打造自己的品牌,借此来争得市场的制高点。国际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加入WTO,使企业直接面对着国际市场。占据着社会生产半壁江山的广大中小企业,将面临着国内、国际双重的竞争压力。如何在双重压力下求得生存与发展?如何通过打造自己的品牌来寻找和开拓国际市场?这已是广大中小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本文就中小企业新品牌扩张中的一些问题及扩张的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魏玲  张丽霞  任越 《中国市场》2007,(27):30-31
市场的竞争手段越来越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不断壮大发展,就一定要创建自己的商品品牌。品牌竞争成为全球化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渠道。本文旨在通过对品牌内涵和品牌管理策略的分析,启示现代企业品牌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品牌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品牌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也是利用率最高的一种手段。品牌战略伴随着国际营销的诞生而出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的发展而壮大,开展品牌国际化营销是跨国公司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实现市场扩张和利润增长的有效途径。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加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被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及巨大的市场潜力所吸引,众多国际知名的跨国品牌开始大规模、系统性的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成为各大跨国公司进行品牌竞争的热点。品牌战略在为跨国公司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但随着中国市场消费者越来越成熟、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也为其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一旦百密一疏,将会给跨国品牌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选择一种合理的品牌战略模式成为跨国公司能否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孙锦礼 《大经贸》2007,(11):84-86
中国企业重销售远超重品牌 我国企业已经进入品牌时代,品牌成为企业公认的竞争与扩张的利器.品牌战略是品牌建设的基础,企业战略的核心是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9.
面对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很多跨国企业纷纷登陆中国市场,品牌已经成为跨国巨头们的一大利器,苹果手机、奔驰汽车、劳力士手表……这些品牌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中国企业近几年也开始了品牌建设和品牌扩张的步伐,但是目前能够顺利进军国际市场的却寥寥无几,如何建设品牌成为了很多企业普遍的困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市场已经从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转入以质量和品牌为主的竞争阶段,品牌已成为企业最有效的竞争手段之一。伴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企业将直接参与国际市场,与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展开竞争。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惟有创立自己的强势品牌。本文通过对西安太阳食品如何进行品牌提升进行分析,为企业提升品牌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1.
品牌江苏     
江苏,地灵人杰,生机盎然。一些品牌,依托江苏这个富庶的地域,孕育、成长、壮大。任何一个国际品牌,它跨出的第一步首先是区域品牌,然后成为全国品牌,后来才会成为国际品牌。很多江苏企业创造的江苏品牌从江苏这个立足点出发,目前已经不仅仅是"江苏的品牌"了,它们走出区域品牌的框架,很多已经成为"中国的品牌"。  相似文献   

12.
黄昌帆 《商场现代化》2006,(14):134-135
一、我国印刷企业品牌创建意识淡漠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和文化事业进一步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民族品牌逐步成长壮大,拥有知名品牌的企业,毫不例外的都是本行业的佼佼者,在市场上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创建名牌,树立企业形象,以品牌促竞争,成为许多企业的共识。但在我国印刷行业,却  相似文献   

13.
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今市场,每一个企业都希望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一席之地。同质化问题成为制约企业成功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于蒙牛特仑苏的分析,说明如何在营销中"独树一帜",实现品牌的差异化与企业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王露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148-149
21世纪是品牌竞争的世纪。用品牌来打造和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竞争中运用的主要策略之一。但品牌要想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培育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运用品牌忠诚度的相关理论对我国品牌发展现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李想 《成功营销》2008,(7):98-99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已成为市场的“通行证”,优良的品质和知名的品牌已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企业可以逐步壮大的必备条件。但如何扩大品牌影响力似乎是摆在企业面前永恒的话题。一个优秀的品牌,除了有助于促进产品销售这个首要的步骤之外,还有助于扩大产品组合、促进产品改良、利于企业整体良性发展。这一点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彭娟 《商业时代》2006,(23):29-30
品牌扩张是指有较好的市场信誉和较高的品牌忠诚度的品牌形成以后,企业采取各种手段,使这一品牌不断发展壮大。跨国公司在当地市场进行规模化扩张可以使原有品牌在使用中获得增值。  相似文献   

17.
面对21世纪全球化的市场竞争,积极推进品牌战略,培育竞争新优势,已成为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采用特许经营商业模式拓展市场的企业,品牌资产显得尤为重要。事实证明,我国特许经营企业在推进品牌战略的认识和运用上,与国外先进特许经营体系还有较大的差距。在西方国家,特许经营一般都是先建立品牌才发展特许,而中国品牌战略刚起步,大部分企业没有很好地认识到特许经营是品牌价值的扩张,品牌是其核心竞争力。品牌战略问题成了中国特许经营长足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正确实施品牌战略是今后我国特许经营体系的发展重点。特许经营品牌是特许经营企业精心设计创造的识别体系,既是商品的标志,也是一种能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无形资产,更是体现产品、企业独特个性的一种文化。它的载体是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设计及组合。特许经营品牌具有一般品牌的共性,但因其本身具有的特点,所以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特许经营是品牌价值的扩张,不是资本的扩张。因此,品牌是特许经营系统中最重要的资产,在顾客眼中,品牌就是公司的声誉—期望得到的感受和体验。在特许经营人士眼中,品牌认知是其购买特许经营权时所希望拥有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8.
景隽 《品牌》2013,(6):92-93
21世纪的世界已进入品牌国际化的竞争时代,品牌已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语言进入到千家万户。以品牌来建立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树立企业的形象,是企业有效的市场竞争手段,也成为企业市场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晏强  邓巧玉  李飞周  黄晨 《中国市场》2013,(33):44-45,51
隐形行业是指不与消费者直接接触、主要顾客是下游生产厂商的工业品行业。品牌竞争已成为21世纪企业竞争的主要战场,本文主要通过对隐形行业的研究,分析处于隐形行业的企业品牌发展的路径,为隐形行业企业的品牌建设进行理论探究。  相似文献   

20.
《销售与管理》2006,(11):72-78
品牌扩张、价值延伸是品牌开发、维护方面的重要问题,一般而富,品牌在同一领域内的延伸有两种方式:向上延伸和向下延伸。作为一种经营策略,国外一些著名企业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使用。目前一些国内企业在推出新产品、进入新领域时也广泛采用这种策略。全面分析品牌延伸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对于这一策略的正确实施,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