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DEA方法对2004—2013年全国各地区绿色经济效率进行静态、动态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环境污染与人均收入呈倒U型曲线关系,这验证了环境库兹涅兹曲线也适用于中国。我国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发展呈现东部大于西部、西部大于中部的趋势,三大经济地带的绿色经济效率都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下桂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环境污染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从分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着手,将曲线中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运用于桂林市旅游业发展之中,通过分析桂林市旅游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状况,提出桂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发展循环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9—201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STIRPAT模型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基础上,考察现阶段中国城镇化、居民消费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城镇化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与区域差异,城镇化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并不显著,居民消费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亦存在着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而且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距拐点还有一段距离;城镇化水平提高能抑制居民消费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且居民消费水平不同的地区,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吉林省1992~2004年经济与环境数据,以废水、固体废物、烟尘、粉尘、SO2和COD的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程度指标,以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指标,建立了吉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人均GDP在4000~5000元时,环境污染程度达到最大。经分析可知,决定吉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的主要因素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理论基础,利用西江流域广西段1997—2012年经济和水环境污染因子的变化数据,选取典型水环境污染因子,建立表现水环境整体质量的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分析模拟西江流域广西段经济增长与水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江流域广西段经济和水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目前,该区域水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处于相对协调阶段。为了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西江流域广西段仍需要调整产业结构,落实环境政策,加强环保教育与宣传。  相似文献   

6.
选取交通能源消费强度、人均GDP、城市化率和汽车增长量等因素,采用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对全国交通碳排放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交通碳排放库兹涅兹曲线存在,人均产出、城市化率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正相关,而产业结构和汽车增长量对交通碳排放并不起主要作用。这说明产业结构变化对交通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而发挥规模效应、经济效应以及政府效应对未来交通领域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指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先恶化、后改善的倒U型曲线关系,国内外的许多实证研究都表明这种关系的确是存在的。利用一个微观静态模型对国民收入-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关系既不依赖于消费,也不依赖于国民收入的变化,它是由消费与环境污染之间的技术联系所决定的,尤其是与污染治理的自然技术特征密切相关,单纯的经济增长不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8.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关系:模型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指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先恶化、后改善的倒U型曲线关系,国内外的许多实证研究都表明这种关系的确是存在的。国民收入-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利用微观静态模型来分析解释,这种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的关系既不依赖于消费,也不依赖于国民收入的变化,它是由消费和环境污染之间的技术联系所决定,尤其是与污染治理的自然技术特征密切相关,单纯的经济增长不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截取1999-2008年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环境10年面板数据,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库兹涅茨曲线进行实证检验,可得出三点结论:一是民族地区各省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大多数呈现倒N形,且多数地区的经济水平处于倒N库兹涅茨曲线两个拐点的中间,说明各地区在越过其相应曲线的第二个拐点前,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经济发展将继续加重环境污染。二是民族地区总体上处于经济增长同环境质量相互竞争的阶段。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来缩小与全国的差距,早日跨越拐点。三是民族地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要通过各种途径降低拐点的高度,争取早日越过拐点,以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东莞市循环经济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环境污染、资源能源消费、人口、经济发展状况等四种指标,建立相关评价模型,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相关关系分析方法,时东莞市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不协调性进行探讨,分析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循环经济发展作出定量评价,对东莞市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亮  刘力 《全国商情》2007,(5):118-120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发表的论文提出分配差距倒U曲线假说后,在大多数国家都得到了验证。但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分配差距与GDP增长率呈现弱相关关系,并没有符合倒U模型。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分配差距与GDP增长率之间已经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相关性。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现实予以论证这种关系,从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甘肃省1991年~2010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物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指标,以人均GDP作为经济增长指标,得到甘肃省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曲线是否满足"倒U型",即分析甘肃省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关系相似,呈现"倒U型"曲,而对于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与GDP的关系亦处于"正U型",说明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状况与环境增长处在较为复杂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对浙江省宁海县经济增长和地表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分析宁海县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问题。研究表明:总体来看,宁海县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物排放呈现“脱钩”趋势。宁海县的绝大多数“脱钩”是由于GDP的大幅增长导致的“相对脱钩”。宁海县政府近年来有效的环境政策和巨额的环境投资从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环境的恶化,使得部分环境指标与人均GDP的关系呈现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实证发现进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该影响依赖于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外资和腐败程度。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外资对进出口贸易环境污染效应的影响均具有双门限的非对称特征,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较低的省份,进出口贸易均改善了环境质量,在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的省份,进出口贸易则加剧了环境污染,在外资水平较高的省份与较低的省份,进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的正面影响较小,在中等外资水平的省份,进出口贸易的环境污染效应较大;产业结构和腐败程度与进出口贸易的环境污染效应均为正相关,在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与腐败程度较高的省份,进出口贸易的环境污染效应较大;技术进步和环境规制与进出口贸易的环境污染效应负相关,在技术进步明显和环境规制严格的省份,进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较大,且随着转换变量变化进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体制间平滑转换。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双重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多元回归、三次非线性拟合等方法,建立生产函数模型和工业"三废"EKC模型,运用Matlab、Excel、SPSS等软件分析,得出了资本所拉动国内生产总值的乘数效应要高于劳动力的乘数效应以及国内生产总值与各环境效率指标之间呈现同增同减的趋势,并从GDP增长率的角度出发,得到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呈现高低格局转换态势。  相似文献   

16.
选取我国东中西部1997—2010年的工业用水量和经济发展数据,检验人均工业用水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探索我国东中西部工业用水量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存在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关系,剖析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与工业用水量之间的演变规律,建立曲线模型,通过模型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地区经济增长与用水量之间不符合一般的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特征,人均工业用水量随着人均GDP的变化曲线为"倒U+U"型,而中西部地区的"倒U"部分人均工业用水量下降不是很明显。东部地区人均工业用水量下降点对应的人均GDP的阈值为22 222元/人;中部地区人均工业用水量下降点对应的人均GDP的阈值为9 343元/人;西部地区人均工业用水量下降点对应的人均GDP的阈值为10 980元/人,这为我国东中西部工业用水量与经济增长的调控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环境污染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与中国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建立两个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型,考察了环境污染、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理论分析表明,要使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必须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实行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环保型生产技术的进步。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对中国数据进行的检验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环境状况在进一步恶化,污染物的排放已经威胁到长期的经济增长。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保持适度的经济发展水平,重视环境污染的监控和治理,实施有效的以经济激励为主的环境政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1990~2003年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进行了计量分析,同时考察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同环境污染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倒U型曲线关系,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之间表现为一种倒N型曲线关系,与工业废气之间表现为N型曲线关系,而只有与工业固体废物之间表现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同时,本文的计量分析还表明,出口同中国的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环境污染之间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6-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文章在厘清反腐败对环境污染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反腐败强度影响环境污染的理论假设,进而分别采用最小二乘法(OLS)、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以及广义矩估计(GMM)等方法考察反腐败及其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反腐败及其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与环境污染之间呈现倒U型的曲线关系,即有限的反腐败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环境污染,而持续高强度的反腐败则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党的十八大之后,反腐败、反腐败与环境规制交互项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倒U型关系更加显著。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指向保持反腐败的连续性、相关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的稳定性以及依法反腐的适当强度,这应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协同推进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矿产资源既是物质资源,更是环境资源。其开发利用事关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维持。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主要源于我们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及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因此,资源开发必须坚持“持续发展”的战略。应把提高生态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在资源开发中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和生态工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调整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控制人口增长。协调好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贯彻这一战略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