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陕西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数据表明:陕西农村金融发展。没有支持现行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假设,现行经济发展战略和金融制度导致的陕西金融发展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实际需求问不协调。优化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促进农村正规金融的适应性改革,引导农村民问金融的规范成长。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塑农村金融市场主体。方可实现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美国、德国、日本和印度四个国家的农村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总结和归纳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规律与共性,对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提供借鉴,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3.
非正规金融是内生于民间金融需求的处于正规金融之外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民间金融创新的产物,它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格局,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度,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在阐述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变迁背景和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比较优势和制度绩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应赋予非正规金融合法发展的法律基础,构建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建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合作互补的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现代正规金融和传统非正规金融并存,非正规金融规模甚至超过了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非正规金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非正规金融活跃发展的现实原因,从而提出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经济主体为应对信息、成本和风险等农村金融市场固有顽疾而进行的自发制度创新,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借贷行为模型,分析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合约实施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提高农村非正规金融效率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重点考察非正规金融的发展脉络,对各类型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和新型金融组织的金融活动进行深入地剖析,发现在农村资金外流和正规金融供给严重不足的条件下,非正规金融作为一种制度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不足,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然而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不具有合法产权地位,在受到压抑打击下艰难生存。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发展方式,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构建农村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抑制现象较为严重,农村金融体系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农村金融改革尚需深化.为满足我国"三农"经济对农村金融的多元化需求,应当推进农业银行面向"三农"的市场化改革,推动农村信用社的地方化、商业化改革,农业发展银行要转换经营思路,邮政储蓄银行应成为市场化运作的"农村金融超市".应当健全农村非正规金融体系,重塑"三农"政策性金融扶助体系,大力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三农"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大量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是由非正规金融来提供的,理论界在早期的研究中多侧重于研究非正规金融消极的一面。但是,基于成本差异条件下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借贷行为决策模型却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存在,是供给者和需求者各自最大化其收益的均衡结果,具备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支持正规金融发展的同时,不能一味压制非正规金融,而应该不失时机地合理引导和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遍存在金融排除现象。新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相对于农村正规金融而言是一种更有效的金融组织形式。银山模式的成功运行从实践角度印证了政府应当通过诱导性制度变迁化解农村金融排除,实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重和农村金融体系创新,才能彻底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冯涛  王元 《西部金融》2007,(10):70-72
本文在对农户信贷市场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在农户信贷市场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探讨,提出"三农"问题中的金融服务问题之所以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在于农村现存金融服务体制安排的错位.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必须从改革现存体制安排作为突破口,一方面要促进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发展,另一方面要构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发挥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遍存在"金融排除"现象.新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相对于农村正规金融而言是一种更有效的金融组织形式."银山模式"的成功运行从实践角度印证了政府应当通过诱导性制度变迁化解农村"金融排除",实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重和农村金融体系创新,才能彻底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村金融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但是吉林省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直接融资渠道匮乏,非正规金融的先天不足,已经成为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民间金融及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民间金融通常属于非正规金融,对中国农村而言,非正规金融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和制度的有效调整,对中国农村制度变迁具有导向作用。发展农村民间金融,有利于发展农村金融业的市场竞争和对竞争的管理,民间金融时中国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作出了重大贡献。从微观上看,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促使中国农村一批中小企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从宏观上看,对中国经济效率、资本形成率的提高、体制改革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村经济的增长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现状的描述,分析了当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制约问题,进而提出构建适应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地农村经济发展与相关金融规模总体情况估算的基础上,采用E-G两步的协整检验方法,对三地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规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资金非农化对农村经济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但不应过度依赖。促进地方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可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应控制好地方存贷差水平,适时调整金融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金融生态是分析我国金融问题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本文将其引入到我国的农村金融问题中,从论述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历史发展、产生原因和产生环境入手,探讨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其积极作用,最后针对其内在发展趋势而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客观上对农村金融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随着农村正规金融的纷纷撤走及在信贷制度方面的谨慎性安排,目前的农村正规金融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要求。同时,作为“乡村社会”维系下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却在缓解农民和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不足,其发展异常活跃。  相似文献   

18.
通过面板数据模型,从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角度对2000-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减贫差异进行的分析发现,东中西部各地区的整体经济及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贫困发生率的降低.同时,东中西部的农村金融发展均能使其区域内农村贫困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但是,整体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的缓解作用仅在西部地区得到验证.因此,进一步深化各区域内经济体制改革,适当调整金融结构并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将有利于减少农村贫困,缩小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980—2007年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我国总体金融发展、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农村GDP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农村经济增长是总体金融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是农村经济的格兰杰原因,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GDP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残缺不全,实际上已经在整体上限制了农村金融体制的发展。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及各项保障措施的基础上,我国应构建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社区银行)和规范下的非正规金融分工有序、互为补充,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