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新所得税准则的理论基础变化 (一)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发展历程 新准则颁布之前,我国会计制度主要是参照1994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1995年《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征求意见稿以及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规定等旧制度来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2007年新准则颁布后,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颁布前我国没有所得税会计准则,只有《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1994)、《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1995),企业在会计实践中主要是按照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执行。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所得税计算方法、账户设置、会计确认及计量等方面的对比,对所得税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析并对有关规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2006年新会计准则体系颁布之前没有专门的所得税会计准则.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依据1994年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和2000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第107条,允许企业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2006年2月出台、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执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会计进行核算。这项准则的出台一方面做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充分协调.必将对完善我国会计规范体系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该准则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榆  鄢涛 《四川会计》2001,(6):28-29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如何处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我国自1994年颁布《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允许会计与税法分离以来,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多,尤其是最近国家税务总局连续颁 布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以及《关于企业合并分立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对会计准则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新规定(如:四项准备、投资等),做出了所得税方面的相应规定,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就更大了,本文首先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评价,然后考察了我国的现状,并对所得税会计规范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之后,该准则与原规定俭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不论在理念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有重大变化.本文通过比较所得税会计准则在会计理念、核算方法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其对企业产生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颁布前我国没有专门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企业在会计实溅中主要是按照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执行,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在理论基础、核算方法等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本文通过对所得税会计相关概念、计算方法、账户设置、会计确认及计量等方面的对比,对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进行了解析,并对有关规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新颁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明确了暂时性差异概念,介绍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及报告。这表明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将发生重大变化,即转为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发展 1,1994年6月29日,我国发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采用后者的企业,建议采用“递延法”,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择“债务法”,此处的债务法即为损益表债务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有许多不同于大型企业的特点,其所得税会计处理具有特殊之处,而其所得税会计处理的现行依据主要是《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等具体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及《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企业在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时,各行其是,出现了不少问题。故就此对中小企业所得税核算弊端进行阐述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自1983年一改国有企业上缴利润的方式,开始对其征收所得税,并先后颁布了相关法律规范国有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与此同时,国有企业所得税的会计问题也显得日益突出,特别是近些年在新会计准则等的影响和推动下,国有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办法也在悄然地发生变革。本文重在研究我国国有企业所得税会计方法的改革和发展,并对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核算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无论是《企业所得税会计的暂行规定》,还是《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都没有规定企业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甚至没有提及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概念。而美国早在1987年颁布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96——所得税会计》中,就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跨期核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于1996年对《国际会计准则12——所得税》进行了修订,宣布禁止采用递延法,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  相似文献   

12.
朱仙波 《会计之友》2007,(9Z):69-70
所得税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2月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与旧制度相比有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所得税费用的核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准则内容的变化使所得税处理也相应发生变化,所得税费用确认和计量的原则、方法也有较大变更。新准则所得税会计出现的许多新观点,是会计实务的新发展,也更加贴近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前我国没有所得税会计准则,只有《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1994)、《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1995),企业在会计实践中主要是按照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执行。本文通过新准则与旧规范的对比可看出,从会计理论到会计方法都有很大变化,真正体现了会计的真实、公允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会计》的基础上,财政部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颁布并制定出新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我国事业单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式同样与该准则有着必然性联系,其中涉及到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及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等。  相似文献   

16.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颁布以后,对我国所得税会计影响深远,在其实施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与解决对策提出了笔者的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17.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得税会计是由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而形成的一种会计行为,是这一差异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一种具体表现;而所得税会计准则是对如何对所得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进行研究与规范的一种会计准则。我国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由原本将损益表作为中心的核算方式转向了以资产负债表为主要中心的新的核算模式,在所得税会计核算工作中引入了资产计税基础以及负债计税基础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加入暂时性差异这一概念,要求我国所得税核算要采用资产负债表的债务法进行处理,实现与国际所得税处理的一致。  相似文献   

18.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在我国所得税会计不断完善的时期,本文对美国有关所得税会计处理、补亏等内容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有所借鉴。 一、中美所得税会计发展过程 在我国,80年代~1992年期间,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都集中在国家手中,对于企业的所得税,均视为利润分配的一个内容。只是对三资企业另行颁布了《中国三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但也是初步涉及,并未作详尽细致的阐述。因此,这一…  相似文献   

19.
所得税会计准则国际化:国际进展与中国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会计准则全球趋同促进了所得税会计模式向“会税分离模式”发展,所得税会计准则国际化已经提到历史日程。所得税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方向是明确的,但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国内有三大因素阻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步伐。本文在分析基础上,提出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并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实施。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相比,所得税准则消除了企业所得税核算方法的不同选项,对于压缩企业盈余管理空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