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是其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主要指贫困生面对物质贫困的巨大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因此,应充分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为贫困生创造美好的精神家园;充分发挥贫困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开展有效的心理自救;加强心理指导工作.提高贫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2.
贫困生问题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的现存问题分析着手,在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高校贫困生助贷机制的新思路:整合资助资源,优化资助结构,充分发挥资助政策的作用;科学合理地调整“奖、贷、助、补、减”等各项帮困措施的比例关系;同时加大对贫困生的诚信教育和自强自立奋斗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3.
陶勇 《新西部(上)》2013,(7):127-127,124
本文阐述了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基本状况,分析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的对策。要做好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加强对贫困生的精神资助;加大对贫困生资助的社会关注度。  相似文献   

4.
柳杨 《新西部(上)》2013,(7):128-128,134
本文在分析贫困生群体形成原因与面临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贫困生工作的途径:做好认定工作,完善贫困生档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做好职业规划教育,帮助贫困生树立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认定方法及资助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华东 《新西部(上)》2010,(2):111-111,103
贫困生认定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在贫困生认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对贫困生认定及资助模式的创新型解决方案:构建动态的贫困生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贫困生认定的量化评分方法;构建分层助困模式。  相似文献   

6.
王瑛 《黑河学刊》2014,(1):157-159
高校贫困生一直是国家、社会和高校关注的重点人群,其成长环境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和个人的前途命运。高校贫困生成长环境的优化主要通过国家财政与政策支持、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作为高校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寻求或接受资助的同时,由于受社会各种因素影响,加之个人综合素质所限,部分贫困生在消费过程中产生了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和制约了个人的长久发展。贫困生消费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依赖、攀比、自卑、嫉妒、敌对等特征,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有贫困生自身、家庭教育、资助主体及社会环境等因素。有效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障碍,高校及有关部门要将人文关怀融入贫困生资助全过程,着力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消费环境建设,推进资助工作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贫困生资助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对华南某高校2009届378名毕业生调查表明:与非贫困生相比,贫困生的学习成绩较好,获得了较多的资助;更多的贫困生选择直接就业:贫困生大多数愿意去基层服务一定年限,以积累基层工作经验、磨砺意志、响应国家号召、获得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反哺”社会、缓解就业压力;贫困毕业生不愿意去基层就业的主要顾虑有家庭负担重、事业发展机会少、不符合个人职业目标、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工资太低、文化社交活动有限。加强宣传国家基层就业政策、优化基层就业政策,能提高贫困生到基层就业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李国财 《新西部(上)》2014,(4):141-141,149
本文在分析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特点和行为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经济困难学生奎方位教育与帮助模式.主张继续完善经济资助体系,为贫困生的学习生活提供物质资助;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贫困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加强能力与技能培养,提升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等。  相似文献   

10.
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加强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对贫困生自身发展还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是解决贫困生存在问题的基础;为贫困生提供展示综合能力的舞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贫困生在学生中的认可度,是缓解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加强感恩教育,使贫困生学会关心他人、回报社会是促进贫困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生作为大学校园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心理贫困"问题的高危人群.其"心理贫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自卑心理严重,性格孤僻;思想认识僵化,心理脆弱,容易偏激;焦虑心理严重,易烦躁、冲动.而环境对贫困生的心理影响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等方面.高校要优化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综合治理、多管齐下,社会、家庭、学校形成相互联合的"三位一体",共同帮助贫困生找回曾经失去的精砷家园.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了贫困生产生消极心理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对策,主张加强对贫困生的自立自强精神、社会责任意识、艰苦奋斗传统等教育。  相似文献   

13.
汤蓓蓓  徐喆 《新西部(上)》2007,(8X):120-120,127
该文对浙江省独立院贫困生的现状作了调查,从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包括贫困生的鉴定、对“双困生”的资助、资助的覆盖面、贫困生的心理指导等问题。最后提出更准确地做好贫困生的鉴定,加大贷学金力度,多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建立新的学习成绩评价制度,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和能力培养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一直是国家、社会和高校关注的重点人群,其成长环境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和个人的前途命运。高校贫困生成长环境的优化主要通过国家财政与政策支持、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屈炳昱 《新西部(上)》2014,(4):127-127,90
高职院校应努力克服资助体系存在的“育人功能”的缺失、缺乏有效监管、资金来源有限等问题,创新资助育人的理念和模式,追求资助育人,励志先行,开展全方位的资助工作;健全资助制度,完善勤工助学体制;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培养贫困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贫困生心理问题是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当前高校贫困生存在着以自卑、封闭、烦躁、嫉妒、虚荣等心理为特征的不良心理趋向。高校应该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资助体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加强实施有效干预、促进建立贫困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从根本上应对贫困生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打工、负性情绪和环境不适应是高校贫困生学业不佳的主要原因,认为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指导、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灵活的管理制度是提升贫困生学业成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在大学校园里是比较受关注的群体,他们往往较容易受到外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怯懦、抑郁等。与此同时,感恩意识的薄弱在贫困生中间也很普遍。因此,学校有必要从贫困生的心理教育抓起,并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践,多方面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与社会认知水平,从而促使他们更好的成才。  相似文献   

19.
职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准备和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前高校贫困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却偏低。影响高校贫困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有各种因素,增强其自我效能感的相应策略是:提高与职业选择过程有关的能力;提高职业自我效能信息源。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所建立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本文以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个案,着重分析了云南边疆高校少数民族资助政策现状和存在资金投入少、宣传力度不够,工作重视程度低、监督评估机制不完善,法律欠缺、政策倾斜不够等问题。同时,资助贷款也存在总量低、额度小;惜贷、拒贷;审批手续繁锁等类似问题,为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