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市场,中国是否因"贸易竞争效应"挤出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机会,还是通过"全球价值链效应"促进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机会呢?本文基于2000~2014年10个发展中国家在HS两分位水平上对世界各国的出口数据,考察各国出口供给能力的变化。研究发现: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出口供给能力同步提高,相关性强;各国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供给能力有所下降,但中国出口供给能力的波动较小;反事实研究显示,在中国出口供给能力保持在2000年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发展中国家资本密集型产业出口平均下降1%,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平均下降0.7%,但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增加0.02%,这表明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出口的负面影响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230种制成品按技术含量分类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数据计算了中国进口技术结构的历史变迁与现状、19个国家和地区向中国的出口结构以及中国与贸易伙伴的相互依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1995-2011年期间,低技术含量制成品、中等技术含量制成品在中国进口中所占份额下降,初级制成品、资源型制成品、高技术含量制成品所占份额上升,高技术含量制成品早在2000年之前就超过中等技术含量制成品成为了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不同类型国家及地区向中国出口的商品类型不同,它们在中国进口中的地位也不同;中国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都比较大,中国与美国、德国、法国、荷兰的相互依赖度比较小,中国进口对发展中大国、新兴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依赖程度都小于这些国家及地区出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中国是发展中大国、新兴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主要出口国。总的来说,中国对外贸易进口的发展具有共享性、包容性,不仅带动了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出口,还促进了发达国家的出口。  相似文献   

3.
在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第二届贸发会议上,发展中国家要求西方建立一些全国性机构以协助其与西方进口商联系,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并向其提供市场信息。为此,一些西方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成立了与此相适应的机构,目的是利用援助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促进方面提供更积极、更具体的服务,以便改善贸易合作关系,更进一步推动西方国家的商品出口。瑞典促进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办  相似文献   

4.
鲁明 《当代经济》2006,(16):68-69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我国二元经济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外贸易"引擎"说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凭借对外出口的鼓励使经济发展获得成功的诱导下,我国采纳和推行了"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模式",不遗余力地扩大外贸出口,对以国外需求拉动本国的经济增长寄予了很高的希望.这种战略模式,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无疑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有其重大作用.但是,我国在进行了多年的贸易促进政策以后,东西部和城乡二元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因此,调整外贸政策以缓和国际国内矛盾应是当前新的政策选择.在本文中,笔者将就我国区域二元经济与贸易政策的关系做一个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构建贸易便利化、服务要素投入与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一般理论模型基础上,运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和贸易便利化数据计量分析贸易便利化基于服务要素投入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影响效应.结果 表明:贸易便利化通过增加服务要素投入显著促进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贸易便利化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效应与返回国内增加值密切相关,显著促进中国向劳动要素丰裕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返回国内增加值,向服务要素丰裕国家出口服务密集型产品返回国内增加值.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此外,相比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行了测算,并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集聚对地区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且在经济集聚程度高的地区提升效果更好.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集聚带来的促进效应并不理想,而在长江下游地区和上游沿江中心城市则提升效果显著.同时,经济集聚有助于提高一般贸易和混合贸易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存在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高附加值一般贸易企业转变的可能.机制检验表明经济集聚是通过促进地区信息化发展和国内中间品投入比例的提高实现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增加.此外,地区经济集聚有助于推动国内中间品市场的扩大和深化企业国际化参与度.就外部性影响来看,要素市场的成熟和市场服务的完善也有助于强化经济集聚对制造业出口升级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国际贸易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对中国农产品贸易流量的决定因素及贸易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优惠贸易安排对农产品贸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农产品贸易国家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越大,农产品贸易越小.中国与墨西哥、俄罗斯、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不足",潜力巨大;与发达国家或地区中的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贸易潜力有待开发.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发达程度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化政策对产业集聚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影响出口和进口成本的贸易自由化过程主要取决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具体采取的贸易政策:当自由化进程中的贸易政策使得更多种类的出口生产企业集聚于发达国家,那么两国的经济增长率会得到改善,贫富差距缩小;自由化政策若使得更多的生产企业集聚于发展中国家,则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率将下降,但发展中国家的福利会得到改善,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会缩小.  相似文献   

9.
该文将中国与中国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实际汇率引入一个诱导的出口方程中,并加入中国出口的竞争者与中国的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实际汇率.结果表明,亚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出口的竞争者,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确实使中国1998年和1999年的出口减少.除了海外市场需求和国内供给能力外,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实际汇率,以及中国出口的竞争者与中国的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实际汇率对中国的双边贸易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互联互通对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促进效应逐步显现。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地域和国别范围开放的前提,借助中国与沿线国家2010-2017年的贸易、人口、共同语言等数据,以及互联互通因素的制度环境、基础设施联通及贸易畅通的水平量化数据,并引入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亚投行成员国等影响因素,从出口和进口两个维度,以传统引力模型为比较基准,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下互联互通的核心变量及贸易非效率项对中国及沿线国家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整体水平偏低,进口效率平均水平落后于出口效率平均水平,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动态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同为金砖四国成员国又是近邻,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互为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两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均为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其农产品的贸易模式主要是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2.
实际汇率与中国双边贸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中国与中国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实际汇率引入一个诱导的出口方程中,并加入中国出口的竞争者与中国的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实际汇率。结果表明,亚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出口的竞争者,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确实使中国1998年和1999年的出口减少。除了海外市场需求和国内供给能力外,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实际汇率,以及中国出口的竞争者与中国的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实际汇率对中国的双边贸易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Landlockedness imposes additional costs on trade and reduce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eterminants of export performa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f landlocked developing countries (LLDCs) and non‐landlocked developing countries, by using a standard gravity modeling framework. The study covers data from 1995 to 2015.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espite recent trade policy reforms, the overall export performance of LLDCs is lower than that of non‐landlocked developing countries due to the inherent additional trade costs associated with landlockedness.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that export performance is aided by economic openness also applies to LLDCs, but distance‐related trade costs have a greater negative impact on exports from LLDCs than on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immediate trade policy challenge for LLDCs is therefore to create a more trade‐friendly environment by lowering tariffs, reforming exchange rates and entering into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相似文献   

14.
Have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RTAs) improved market access conditi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Employing a measure expressing effective tariff margins and using disaggregated panel data for a sample of 45 developing country exporters, 60 export destinations, and the period between 1991 and 2015, it is shown that this question can generally be answered in the affirmative. Although the effect is estimated to be moderate, RTAs might thus be an important long‐run building block in the United Nations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increase developing countries’ participation in world trade. On closer inspection, however, for the countries included in the sample, there is considerable variation depending on the choice of integration partners and economic sectors. More specifically, market access improvements cannot be found for African economies in South–South agreement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engaging formally with the 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 (EFTA) or the Republic of Korea, while leading industrialized nations are reluctant to grant improved market acces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RTAs especially in capital‐intensive (high‐productivity) manufacturing sectors.  相似文献   

15.
叶敏 《经济与管理》2011,25(11):10-13
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多共同点,但在对外贸易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研究中国和印度对外贸易上的表现,结果发现:两个国家近年来都有较高的外贸依存度,但中国在世界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印度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且保持不变;两个国家的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产业内贸易,中国比印度出口更多复杂和精细的产品。中印两国贸易模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较早注意利用劳动力资源禀赋发展加工贸易,印度对于外向型经济的相关政策出台较晚。  相似文献   

16.
文先明  邹桃  熊鹰 《经济地理》2008,28(5):734-739
在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首先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及其对外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接着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发展及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跨国公司并购步伐加快.随后提出了大力发展钢铁循环经济,提升我国钢铁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及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这一系列扩大高端钢铁产品出口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争论主题。运用引力模型,对中国FD I的贸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促进中国对东道国的出口,但对从东道国的进口却具有替代效应。因此,大力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促进中国的对外出口、绕开东道国贸易壁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由于技术差距的存在,中国出口贸易产品的技术标准普遍低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因此,标准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显著。从局部均衡的角度分析短期和长期的不同影响效应发现:在短期内,标准化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效应主要是负面的,表现为贸易限制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而在长期情况下,如果企业能够积极改进,不断创新,那么标准化对中国的贸易会产生积极的促进效应,贸易量会增加,同时贸易条件也会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欧双边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向欧盟出口以及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向欧盟进口均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协整关系.这说明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欧双边贸易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比较稳定,而且欧盟对华的直接投资与中欧双边贸易在规模上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同时,从短期看来,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欧盟进出口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很快.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出口贸易中,纺织品一直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出口产品之一。随着纺织品配额全部取消,来自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的不公平限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纺织品贸易将成为未来我国与欧美国家之间争论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