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万全  凡雨 《财贸研究》2000,11(3):37-40
<正> 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已成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十五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逐步实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是基于各级政府的收入能力与支出需求的不一致,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目标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财政分配格局,构建规范化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客观要求。 一、构建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梁朋 《财贸经济》1996,(1):28-32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梁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对目前我国建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相应提出消除这些制约因素的基本对策,为在我国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创造条件。一、现实中有在...  相似文献   

3.
重建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改进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以提高其均等化效果。首先对现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运行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行体制的均等化效果太弱,不足以阻止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进而,探讨了现行制度存在这种缺陷的原因;最后,比照德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提出了一套建立一个纵向和横向转移支付相结合的、均等化效果更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4.
谭泰乾 《商业时代》2012,(11):93-94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财政供给不均。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途径。政府间转移支付具有纵向财政平衡、横向财政平衡、地方支出结构和水平调节三大基本功能。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应妥当选择转移支付方式,充分发挥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功能和效应,建立以纵向转移支付为主、横向转移支付为辅、纵横交错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有效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5.
要处理好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转移支付制度,降低各级政府间的财政不均衡程度,最终实现财政均等化。但是由于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是与财政体制改革交织在一起的,比较复杂,它既要努力实现财政均等化目标,又要照顾在原体制下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维持它们的积极性,这两者之间是矛盾的。这也就决定了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必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转移支付制度已运行近10年。其间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存在的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本文从多种分析角度,针对当前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做以阐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要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才能使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够正常运作,才能实现地区间财政能力、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然而目前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却存在很多问题,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借鉴德国转移支付有益经验,给出一些规范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薇 《致富时代》2011,(9):20-20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一国政府处理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规定各级政府预算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的根本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中的重要部分,可以概述为政府间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特殊的政府财政分配范畴和政府预算执行平衡协调的重要内容。韩国作为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亚洲国家,在政府预算制度方面有一定的特点,值得我们探讨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民族扶贫县为研究对象,详细考察了政府间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行为的影响。在研究的内容上,通过对民族扶贫县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税负的变化以及财政努力度的变化,深入分析了政府间转移支付与财政收入行为的关系。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国家每年对民族扶贫县实施大量的转移支付,但却降低了民族扶贫县自身的财政收入。这从转移支付激励的角度来说,是不成功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转移支付的作用,必须构建激励相容的转移支付制度,发挥好转移支付与自有财政资金的作用,减少"替代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房瑞雪 《中国市场》2006,(10):26-27
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政府间财政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政府间的财政补助虽然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但是从严格并狭义上讲,作为真正意义上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中出现的,它是"分税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了特定的制度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政府间财政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政府间的财政补助虽然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但是从严格并狭义上讲,作为真正意义上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中出现的,它是“分税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了特定的制度特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转移支付体制在改善政府间财政关系、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现实中我国转移支付体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从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现状分析入手,进而应用博弈论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转移支付方面的财政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改善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有关政府间公共财政资源的分配制度,主要目的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几年来,上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对缓解基层财政困难,深化基层财政改革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是,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财政转移支付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政府间转移支付: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滞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其效果深受影响.科学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具备完善性的必要条件.目前,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中,已形成了构建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一般作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为美国、德国与日本.总结这三个国家所积累的经验,比较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现状,对增强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科学性具有重要启示,从而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财政转移支付手段整合与分配方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约有11种形式的政府间转移支付手段。伴随着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改善,转移支付的效果显著提高。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在手段运用和分配方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转移支付手段过于多样化、复杂化,且历次财政体制改革沿袭下来的个别转移支付形式有待改进。财政转移支付手段的整合,需要服务于转移支付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在管理和技术层面上,应该从注重规范化、提高绩效和强化监管等方面入手,逐步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6.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转移支付制度已运行近10年.其间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存在的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本文从多种分析角度,针对当前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做以阐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扬 《北方经贸》2006,(12):46-47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调节各级政府间财政发展横向和纵向不平衡的主要手段。文章通过对美国以及日本转移支付制度的研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民经济和财政制度发展阶段的特点,提出对我国转移支付具有指导意义和值得借鉴的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8.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上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导致各地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政府间转移支付是市场经济国家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普遍做法,我们应找到我国现存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积极建议,同时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转移支付先进经验,以便使我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9.
完善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国家普遍采用的、用于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及各地方之间财政失衡的一项重要制度和措施,我国自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财政转移支付的度处于不断完善之中.但是,目前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原理入手,在借鉴OECD主要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转移支付制度设计中必须注重的模式选择问题、需要考虑的若干关键性因素以及需要注意的相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大磊  韩雪松  王凡 《商》2013,(16):47-47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综合绩效成为我国财政管理和改革的重要目标。将我国整个财政体系细化到各个地区财政,加强地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地区财政资金绩效,对稳定国民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和调节收入分配等起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管理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对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财政宏观调控的作用具有深远意义。面对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新形式、新阶段,我们既要不断完善和拓展评审工作职能,又要科学创新、优化结构,从而使绩效评价在评审服务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