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实现通信、侦察、电子对抗功能的天线是飞行器的主要散射来源之一,其隐身性能直接影响飞行器的生存能力。对天线进行保护的天线罩的隐身设计是实现天线良好隐身性能难以避开的难题。为此,设计了一种宽带隐身天线罩。通过采用A夹层结构实现天线罩的宽带透波特性,并进一步通过对天线罩透波区域外形设计实现了天线罩的宽带隐身特性,其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在X、Ku频段接近-40 dBsm。该宽带隐身天线罩可用于隐身平台上天线散射特性控制。  相似文献   

2.
利用低散射载体,应用电磁仿真手段分析隐身飞机所采用的倾斜双垂尾的电磁散射特点。建立典型倾斜双垂尾模型,采用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MLFMM)进行仿真计算,获得其方位角特性及雷达散射截面(RCS)量级。针对尾翼位置、倾斜角度、边缘后掠角等尾翼关键几何设计参数,建立变参数模型并进行多方案仿真。基于计算结果,分析参数敏感性,获得以上设计参数对RCS的影响规律及具体影响量级,为隐身性能约束下的尾翼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隐身技术的不断发展,天线雷达散射截面(RCS)的缩减成为实现低散射平台电磁隐身特性的关键。蒙皮天线是天线RCS缩减的重要技术方向,而腔体散射又是蒙皮天线难以避开的问题,因此,介质浅腔的RCS缩减是实现低RCS天线的重要保障。通过仿真软件FEKO对浅腔、介质及介质浅腔的散射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了介质浅腔散射随介质浅腔深度呈现单调变化的条件,给出了一种具有低RCS值的菱形介质浅腔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天线电性能及介质浅腔隐身性能对介质板厚度呈现单调变化的特性,在满足天线驻波比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尽量减薄介质基板的厚度实现介质浅腔RCS的缩减。实测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方法设计的介质浅腔的RCS得到了接近10 dB的缩减效果。  相似文献   

4.
低散射金属支架用于电磁散射测量中的目标支撑,是隐身飞行器设计制造过程中的重要装备。合适的支架外形可以降低自身电磁散射及变形,对于减小测量误差十分重要。通过理论计算、软件仿真、紧缩场测量的方法,从尖劈边缘绕射和行波散射的角度分析了金属支架外形参数对支架散射的影响机理,并考虑了支架变形带来的背景对消误差。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建立三维参数模型利用FEKO软件优化的方法,获得了工作在C频段和X频段下金属支架的最优散射倾角和截面形状,并比较了其力学变形的优劣,综合考虑散射性能和力学性能得到优化结果。提出了60°的最优倾角和70°的重载目标用倾角,以及一个后部长度占全长26.9%的非对称卵形优化截面,该截面形状可均衡降低支架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方向的电磁散射。给出了倾角变化下尖劈绕射和行波散射变化趋势不同决定了存在优化倾角的结论,和支架前劈夹角和照明区截面长度尽量同时减小的低散射截面设计原则。研究成果对低散射金属支架设计工程化和降低电磁散射测量误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射频隐身是武器平台对抗无源探测设备的重要技术手段,与雷达、红外隐身一起构成 作战平台的隐身能力。飞行器射频隐身性能是其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达成的重要因素。在对 飞行器典型有源传感器的使用和面临的威胁分析基础上,分析了飞行器射频隐身主要技术手 段,概括了飞行器射频隐身主要技术特点,提出了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预警雷达一直是战场防空和国土防御的基本装备之一,而隐身飞行器的出现迫使现代预警雷达必须提高其反隐身能力。首先从雷达的工作频率、目标的极化信息和非后向散射特性剖析了现代预警雷达的反隐身关键技术,然后根据不同的雷达体制对典型反隐身预警雷达进行分类综述,最后总结了多输入多输出、低截获概率、太赫兹超宽带、微波光子相控阵、第三代半导体和基于数学模型的网络优化等新技术的特点和难点,并展望了反隐身预警雷达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反隐身预警雷达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腔体目标在较大方位角内有较强散射的特点,提出了包覆腔体载体的设计要求。设计了大后掠扁平式后段收尖的载体初步方案。通过头部边缘锐化、头部边缘后掠角增加和对尾部边缘渐变半径处理,获得了符合载体设计期望的“凹坑式”雷达散射截面(RCS)随方位角曲线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在水平极化时,尾部边缘采用渐变半径圆弧过渡曲面可以有效降低边缘散射在入射方向的回波,而在垂直极化时却增强了表面波回波强度。  相似文献   

8.
雷达反隐身的性能评估对现代空防战争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分析雷达反隐身技术及相关基础理论基础上建立了雷达反隐身性能指标体系,提出了采用基于自适应熵权的灰色关联算法来进行雷达反隐身性能评估,解决了评价权重模糊问题,并结合经典最小二乘法和拉格朗日函数建立了优化评估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给出了该算法模型的应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实现对雷达反隐身性能的排序和优选。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机翼翼尖等弱散射源所带来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贡献问题,针对典型机翼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机翼翼尖方案,建立了典型翼尖数值模型。利用基于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MLFMA)的FEKO软件,计算、分析不同方案翼尖外形在不同频段、不同方位角下的RCS量级,并优选出对机翼RCS贡献最低的翼尖外形方案。计算结果表明,针对典型机翼,从翼尖到翼根方向上15%处顺气流直切的翼尖外形方案,其翼尖尖点所带来的RCS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10.
左璐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8):320-320
飞行器隐身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兵器的纵深打击能力和突破力。它作为一种尖端的综合军事技术,已经成为当代立体化战争中最重要的突防战术措施之一。近年来,这项技术发展很快,除了传统的雷达隐身和红外隐身外,还有光学隐身、等离子体隐身等,未来的隐身技术将出现材料多元化,方式复杂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分析了梯形机翼后缘行波电磁散射和极化特性。针对机翼后缘半径和机翼展长等关键设计参数,建立了变参数模型并进行了多方案仿真分析,讨论了后缘半径和展长参数对机翼后缘行波在前向角域产生波峰的变化规律和散射量级。最后针对机翼后缘应用吸波材料的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证明在机翼后缘应用吸波材料可以有效减缩后缘产生的行波散射。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战机实施有源干扰时的射频隐身问题,分析了现有干扰功率 评估准则的不足,在雷达信号检测模型和侦察截获概率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有效干扰” 对干扰功率的需求和射频隐身对干扰功率的限制,提出将有效干扰条件下的侦察截获概率作 为干扰信号的射频隐身特性表征因子,最后提出了一种结合目标雷达类型、接收信号功率以 及本机RCS起伏等因素的干扰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对固定功率干扰与不同压制系数下 自适应功率干扰时雷达检测概率和侦察截获概率的仿真,表明自适应功率控制能够节约干扰 功率,在有效干扰的同时提高干扰的射频隐身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战争中,雷达和其他探测系统的作用距离和精度都大大提高了,对各种飞行武器的生存能力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隐身技术成了80年代重要军事技术之一.隐身飞机和隐身巡航导弹的出现,又给各种防务雷达和探测器带来了挑战和威胁,反隐身技术也应运而生,开创了电子战的新阶段.我们只对现在的隐身技术和反隐身技术的进展情况作一下扼要的简介,或许这会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4.
李南 《国际商务研究》2007,47(5):153-155
飞机的隐身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技术领域,措施多样,外形设计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手段也备受关注.文中着重讨论并分析了如何通过有效外形设计措施,降低飞机主要威胁方向雷达电磁波的反射,从而降低其被雷达等探测源截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功率腔体滤波器螺旋振子刚度小,在载机环境条件下特性响应曲线不稳定的问 题,提出了一种螺旋振子的抗冲振创新设计思路与方法。通过铝材铣制成梯形截面螺旋振子 增加其刚度,采用对称局部环抱的异形结构件对悬臂螺旋振子进行加固以提高抗冲振能力。 优化设计后的振子 顺利通过载机环境试验考核和电性能指标测试。该设计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大功率跳频滤波器 设备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体系结构框架是体系结构的基础,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作为描述和解决大型复杂系统各类问题的重要工具,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通信和军事领域等。介绍了基础的体系结构框架,基于框架的体系结构描述方法以及几种体系结构设计方法,用主要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分析了航母编队情报侦察预警体系,并从几种基本视角描述了航母编队情报侦察预警体系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针对深空测控系统高精度测量对于信道附加相噪的要求,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正交调制方法设计频率综合器。通过巧妙的试验和外推方法,择优选取电压型鉴相器,在锁相环相噪模型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各部分相噪的贡献,综合设计环路带宽,有效控制附加相噪,实现低相噪频综器最理想的目标,即环路带内的相噪完全由参考决定,带外的相噪由压控振荡器(VCO)决定,并采用两源互比的方法完成1 Hz极低相位噪声的测试,测试结果为-73 dBc/Hz,与设计结果完全一致。该方法对于测控站极低相噪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