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研究目的:研究城市间相互作用对城市商业用地价格的影响。研究方法:在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城市间相互作用是影响城市商业用地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城市商业用地地价水平呈正相关;(2)城市间相互作用对城市商业用地价格的影响在不同城市有较大差异。研究结论:将城市间相互作用引入城市土地价格研究,为评估区域性城市土地价格和完善中小城市基准地价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基于2000 — 2006年面板数据,分析省会城市居住地价的差异、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影响程度。研究方法:混合OLS估计方法、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省会城市居住地价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2005年及以后地价增长明显,且东部地区地价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将城市间居住地价的影响因素分为全国宏观经济因素、区域整体差异因素和城市个体因素三个层面,并基于引致需求理论,构建更具实效性的城市居住地价影响因子体系;(3)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均GDP、国际旅游收入、2004年8月31日之后土地供应方式的重大转变(正向关系)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负向关系)对居住地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面板数据模型是中国城市间地价问题定量分析的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土地影响因素的变化,建立了由8类因素共23个指标构成的城市土地质量分等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聚类分析及地价验证等方法,对湖南省城市土地分等和等别地价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指标体系评价的城市土地质量综合得分与城市地价水平基本吻合,客观地反映了城市间土地质量分异规律;经聚类分析和地价验证,湖南省13个城市划分为5个土地等,各等别城市地价水平差异明显。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城市地价宏观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域城市地价系统稳定性,有利于深化和丰富城市地价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为协调区域城市间地价、制定差别化城市地价政策、加强土地市场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以冀北地区张家口市、承德市为研究区域,从系统论出发,利用AHP法及线性回归法,构建包括城市区位与环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社会发展水平3个准则层15个指标层的城市地价系统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对冀北地区2004—2014年地价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张家口市地价系统稳定度为5.222,处于中度稳定状态,对其影响最大的指标为供水总量,权重系数为0.278;承德市地价系统稳定度为6.386,处于稳定状态,对其影响最大的指标为城镇化率,权重系数为0.349。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城市地价区域扩散规律,针对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地价扩散影响现象,首先给出了地价区域扩散的内涵,分析了其扩散特征及产生原因;接着在地价扩散与热传导机理相似的基础上,利用傅立叶定律构建了地价区域扩散模型,并以徐州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地价间扩散影响程度与城市间的地价差异及扩散途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典型样点验证、国家政策标准限定、土地成本约束,以及城市间基准地价和经济指标比较,对城镇基准地价更新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定.并以淮北市2011年更新成果作为实例进行分析,以期通过基准地价合理性分析,使其在调整引导或控制各类经济社会活动,落实城市规则、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方面起到切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基准地价合理性判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目的:考察分析北京市等32个大中城市间基准地价与相关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联系及其与之相关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方法:逐步回归和序列化比较.研究结果:针对城市基准地价相对独立的特点,运用上述两种方法,揭示影响不同类型城市基准地价的敏感性因子及其规律,判别可比性区域内不同城市间的基准地价水平是否合理及具有区域可比性.研究结论:为解决区域基准地价平衡问题和与之相关的土地利用问题提供宏观统计依据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地价形成的内在机理与博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地价之间的压价恶性竞争,通过建立实证模型阐述工业地价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城市间的博弈过程,为促进该区域间的合理博弈和协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Delphi法,相关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分析了工业地价形成的内在机理,并且构建了最优地价模型.研究结论: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路网密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协议出让土地面积所占比例是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工业地价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对工业地价形成的作用程度不同.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制定跨区域的国土规划、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构建新型土地税收体系是推进长三角地区从非理性博弈过渡到理性博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城镇基准地价平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基准地价体系是基于土地所处区域内的各项因素评估制定的,很少反映不同地域或城市差异,对土地市场和土地有效利用缺乏引导。如何使基准地价反映不同地区或城镇的经济差异和地价趋势,使城镇间的地价实现可比性?本文提出了城镇基准地价平衡观点,主张通过数理分析和城市间的横向比较,调整本地域的城镇基准地价,实现平衡,使地价与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致,对土地利用方向和效率更具指导意义。本文以我国29个城市为例,将这些城市地价纳入到同一个体系中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地价的制定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基于2008—2019年长三角城市地价数据,实证分析地价增长及空间分异格局、机制。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长三角城市地价历经复苏增长、相对企稳、快速增长和平稳增长4个阶段;(2)城市间地价差异整体缩小,并且呈现出一定的空间依赖性;(3)不同层级城市地价受到核心城市地价变化影响而呈现出相似变动和关联特征;(4)长三角区域地价空间关联格局成因主要是要素流动聚集效应与市场联动。研究结论:当前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长三角城市地价一体化效应还不强,应进一步出台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促进土地要素流动、土地市场整合与地价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借鉴国外住宅用地市场演化经验对规范中国房地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以日本城市住宅市场为例,通过分析其1970—2012年城市住宅地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发现日本城市住宅地价在1970—1991年经济增长期高速增长,在1992—2012年经济萧条期大幅下跌,至今日本城市住宅地价的跌幅呈收窄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其城市住宅地价指数与消费指标的关系模型,并对比中日两国城市住宅地价分析发现:日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居民消费水平指数的年增长率对城市住宅地价指数的解释力达到72.6%;通过对比分析目前中国的城市住宅地价水平和经济发展、居民消费的关系,发现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具备了日本地产下跌前的基本特征;中国房地产价格将呈持续波动趋势,短期内住宅地价将会面临下跌的风险,而未来中国房价的涨跌主要取决于国家的宏观经济走势。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构建城市地价均衡模型,从理论和实证层面研究金融发展对城市商业地价和住宅地价的影响作用,为国家地价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岭回归分析。研究结果:人均贷款规模对城市商业和住宅地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强度基本相同,而人均存款规模只对住宅地价产生影响,但对地价变动的贡献小于贷款规模;金融相关比率对城市地价的影响效应尚不显著;工资水平对地价的影响强度要明显大于贷款规模。研究结论:当前阶段,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是地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但金融发展规模特别是贷款规模对城市地价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金融结构尚未对地价产生明显影响之时,控制货币供应对稳定地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结合2000—2010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从产业集聚和政府作用两个角度实证研究影响中国城市工业地价的主要因素。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产业集聚对工业地价有显著影响,且其作用在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2006年工业用地出让制度改革之后,政府土地总供给才对_丁业地价有显著影响,而在此之前不显著;此外,其他控制变量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交通条件也对工业地价有显著影响,但外资对工业地价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产业集聚和政府作用是影响中国城市工业地价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以湖南省湘潭市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为基础和平台,探讨城市地价预测方法.研究方法GM(1,1)模型、贝叶斯方法及先行指标法.研究结果(1)GM(1,1)模型对湘潭市区地价水平的历史趋势拟合程度高,预测结果符合湘潭市社会经济及土地市场变化规律;(2)转折点预测的结论是湘潭市城市地价水平将继续上行,短期内不会改变方向.研究结论通过编制城市地价指数,采用GM(1,1)灰色模型、贝叶斯方法及先行指标等对市场地价水平及其波动转折点进行预测分析,是一条较科学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南京市城市动态监测资料,探讨基于GM(1,1)模型的城市地价预测方法.在研究中,构建了可用于对南京市主城区地价水平进行预测分析的GM(1,1)模型,据此模型对南京市主城区的地价指数进行了预测.通过对南京市社会经济及土地市场变化规律的分析表明,GM(1,1)模型对南京市主城区的地价指数的历史变化趋势拟合程度较高,说明该模型在预测城市地价水平和发展趋势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GIS在城市地价动态宏观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准地价的评估,常根据监测样点地价的变化来反映城市总体地价水平的变化。本文在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以地价监测样点信息为基础,通过TIN和监测样点地价建立地价分布三维模型,运用内插地价等值钱图与城市用地基准地价底图的叠加来宏观分析城市地价面的变化,引起价格变化的原因,为政府高效合理利用土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对房价与地价关系进行因果关系检验,探索其地域等级差异规律,以期为因地制宜地制定房价调控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ECM,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1)地价对房价的短期影响表现为:三线城市最强,二线次之,一线最差;房价对地价的短期作用表现为:二线城市强于一线和三线城市;(2)房价与地价的相互关系在中期稳定性差,且不同城市表现出变动的随机性;(3)地价对房价的长期作用表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逐渐增强;房价对地价的长期影响则恰好相反。研究结论:(1)房价与地价关系特征相似的城市,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上可以彼此借鉴;(2)房价调控政策要将时效性考虑在内;(3)房价调控政策的制定要依据城市等级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土地价格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价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城市发展,掌握地价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政府对土地价格有效监控,保持土地市场的平稳运行。本文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和194个城市的土地价格数据,分片区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模型)探究了城市地价和夜间灯光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研究两者的分形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夜间灯光强度与城市地价的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呈现同向耦合关系,其强弱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两者耦合关系越强;片区间的分形特征具有差异性。西北和东北片区的城市地价和夜间灯光强度均表现出中心与四周大致持平;西南和华东片区的夜间灯光强度表现出从中心向外增加,而城市地价表现出从中心向外递减的趋势;华北、中南和华南片区的夜间灯光强度和城市地价均表现出由中心向外增加,与边缘城市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在明晰城市地价空间非平稳格局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将空间计量经济学前沿技术首次应用于国内地价研究,改进当前常用的地价估计方法及模型,提升地价空间测度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为实现对地价空间格局更科学系统的认知及城市空间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空间自回归模型(MGWRSAR模型)。研究结果:(1)区位引导地价形成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非平稳并存的特征。(2)目前既有研究中地价空间格局测度的模型方法未同时考虑两类空间属性参数异构的情况,存在无法测度地价空间依赖强度动态变化的缺陷,模型估计的偏差降低了地价空间研究的准确度。(3)实证结果表明,相较于常用的空间计量模型,MGWR-SAR模型在地价空间非平稳格局测度及决定因素研究中的估计效果更佳。研究结论:未来可采用MGWR-SAR模型提高地价空间测度研究的准确性,并且该模型在其他地理要素空间测度上也具有一定适用性,可为其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类型与地价成因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城市地价构成因子进行定量剖析,得出城市地价主要由城市规模、用地需求、开放程度及用地供给4个主因子构成。在此基础上,配以聚类分析,将我国沿海23个城市按地价水平及成因划分成高速发展的特区城市、特大城市、历史较长的大城市及中小城市4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