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助学金贷款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银行,高校三者协同帮助贫困高校生的银行贷款,是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该政策自出台以来,推行过程十分坎坷。国家助学贷款呆账坏账率屡屡居高不下,给各个银行带来的风险以及成本远远高于其收益。本文从银行角度出发,主要分析了助学贷款风险成因以及防范措施,帮助银行更好地规避风险,从而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良性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的问题十分突出。实际上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基于贷款学生、高校、银行三者博弈的必然结果。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三者的理性决策行为,即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较易忽视的银行与高校,银行与学生,高校与学生主体间利益博弈存在的风险成因入手探讨,提出走出困境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的问题十分突出。实际上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基于贷款学生、高校、银行三者博弈的必然结果。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三者的理性决策行为.即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较易忽视的银行与高校。银行与学生.高校与学生主体间利益博弈存在的风险成因入手探讨,提出走出困境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是国家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有力措施.本文以榆林市就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分析,为有关部门进一步修订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政策传导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银行与银行博弈结构下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以致银行风险大——银行惜贷严重已不容忽视。全面认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风险,保障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用博弈论来研究我国助学贷款:即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较易忽视的银行与银行这对主体间利益博弈所存在的风险成因入手探讨,得出现行国家助学贷款要走出困境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了及时了解和解决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促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最近,我们对人行咸阳市中心支行辖区(包括咸阳市和杨凌区)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一、辖区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发展较为迅速截止2003年6月末,全辖有高校12所,具有申办国家助学贷款资格的高校12所,其中3所高校与银行签订了国家助学贷款合作协议,3所高校已实际开办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特别是随着“四定三考核”措施的实施,贷款人数、合同金额、贷款申请满足率不断提高,贷款规模迅速扩大。2000年末,辖区国家助…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就是国家为资助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而推出的重要政策,是集政策、福利、教育、金融于一体的复杂混合工具,其利益主体涉及政府、银行、高校和学生四大群体,从理论上讲,国家助学贷款是使各相关利益群体受益的好政策,但由于各利益方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体,对风险评价和利益评价的角度不同,甚至有相反的看法,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阻滞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实施。本文将以国家助学贷款所涉及的各利益主体为切入点,具体分析当前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困境及原因,以期为国家助学贷款更加合理有效的实施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8.
国家助学贷款:如何做到各方面都欢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显亭 《中国金融》2005,(23):40-40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运用财政贴启、资金撬动银行贷款、资助高校贫困学生的一项重要政策。国家助学贷款如果不“助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国家助学贷款如果不按“贷款”的原则来办,也就失去了可持续性。如何把国家助学贷款办成各方面都欢迎的贷款,积极推动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政府相关部门和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各经办银行始终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的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出发,在详比较了新、老助学贷款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政策给学生和银行带来的好处以及给高校带来的责任和挑战,提出了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要更好的、进一步的发展,还必须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宁  王静  吴昊 《海南金融》2011,(9):86-88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国家积极推动,政府、银行、高校以及个人参与博弈,具有某种准公共性质的学生资助贷款.政府的积极态度、商业银行的消极行为、高校的旁观角色以及个人的热情使得国家助学贷款在不停的变革中前行.本文基于海南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现实,指出海南省国家助学贷款存在政策性目标与商业性运作的矛盾难以调和、信用贷款违约率高等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助学贷款政策,但在边远山区开展此项业务面临诸多困难.本文对地处桂西北山区的河池地区开展调查,发现存在困难学生借款难、助学贷款优惠条件落实难、国家助学贷款落实难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有宣传不够、助学贷款效益与风险不对称、银行贷款权限上收、学校配合不够、政策扶持不到位、个人及家庭因素等综合影响.并根据山区实际情况,从政策、管理、银行、高校、政府、个人等方面探讨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南方金融》2002,(11):31-33
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助学贷款政策,但在边远山区开展此项业务面临诸多困难。本文对地处桂西北山区的河池地区开展调查,发现存在困难学生借款难、助学贷款优惠条件落实难、国家助学贷款落实难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有宣传不够、助学贷款效益与风险不对称、银行贷款权限上收、学校配合不够、政策扶持不到位、个人及家庭因素等综合影响。并根据山区实际情况,从政策、管理、银行、高校、政府、个人等方面探讨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不容忽视的两种现象 一是部分高校把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仅仅当作解决学校欠费问题的重要手段,致使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困难重重.客观上讲目前部分高校出现较为严重的学生欠缴学费问题,学费欠缴已经影响到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和持续发展.在国家财力有限,高校投入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希望通过国家助学贷款缓解学生欠缴学费问题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14.
“助学贷款信用保险”就是将商业保险机制引入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分担商业银行助学贷款的信贷风险,探索并建立政府主导,高校、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参与的助学贷款风险管理机制,切实发挥商业保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从目前中国助学贷款的实践来看,积极开办“助学贷款信用保险”,不仅能提高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扩大助学贷款及商业保险的覆盖面,而且还能有效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学难问题,有效推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与教育机会均等的思想和高等教育财政的改革相匹配的教育成本分担方式,属于政策性金融业务.我国助学贷款政策要求高校承担相当部分的风险补偿资金,这使得高校在多重任务代理下必然做出逆向选择.本文对我国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分担机制设计上的缺陷给高校带来了政策、声誉、管理与关系上的四大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风险可能导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失灵以及高校发展机会丧失的严重后果进行了阐释,认为国家应承担主要的贷款风险,本质上作为金融产品的助学贷款存在创新的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信贷配给理论,建立新的分析框架,从单个银行的信贷配给过程入手,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寻找国家助学贷款银行惜贷的内在原因,提出破解惜贷的两条路径:一是以小银行为主体开展有担保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二是以高校为单位“打包”贷款,增大单笔额度,由大银行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  相似文献   

17.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支点,信用风险是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的一个障碍.一方面由于部分贷款学生信用不佳,另一方面由于无论贷款银行还是学校都缺乏相关的防范机制,使得国家助学贷款的不良信贷率上升,也就成为该贷款品种持续扩展的瓶颈.因此,建议建立相关机制,并由政策银行承担助学贷款,是扩展助学贷款,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金融对于高校发展提供的支持中,助学贷款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1999年9月,北大,清华、中科院的4名学生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成为首批受惠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国家助学贷款具有明显的外部收益。目前政府和央行要求各主办银行加大助学贷款的力度,但是国家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业务风险又比较高,各主办银行在办理该业务时面临两难选择。本指出,各主办银行按毕业生就业率对高校申贷学生进行市场细分,并确定营销的目标市场则有助于解决该问题,促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以及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家助学贷款贷后违约现象、成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助学贷款是高等院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推行国家助学贷款这一政策,2004年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在贷款政策、实施机制、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和完善,建立了以风险补偿机制为核心的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新机制.新政策、新机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贷款风险,提高了银行为贫困生提供贷款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助学贷款这项下作的持续发展.同时,各相关部门,如学校、银行等也在新政策、新机制的指引下,加强了助学贷款的管理,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但是一些固有顽疾依然存在,没有得到彻底遏制,诸如贷后违约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