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各界不少人士都曾提出过推迟退休年龄的观点,延迟退休是否真的能够破解老龄化问题?又会带来哪些新的社会问题?对此,笔者将介绍日本的情况(日本同样也被老龄化困扰,甚至更严重),以期对解答以上问题提供镜鉴。一、日本退休政策的变迁与退休年龄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了解学界关于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影响因素的看法。然后对养老金支付的公式进行假设,利用两个假设条件:一是延迟退休年龄后职工的养老金收入,二是工人没有延迟退休年龄的养老金收入。通过对两者数据结果的比较,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延迟退休年龄是否真的能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的效果及作用。  相似文献   

3.
常子瑜 《中国经贸》2014,(7):226-226
从全世界的角度分析来看,有40岁就退休的,也有的国家延长到67岁退休的,每个国家退休的年龄不同,不过大多数国家在60岁左右。当前,我国对于是否应该延长退休年龄展开了激励的争论,究竟延长退休年龄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学者们众说纷纭。本文重点对延长退休年龄是利还是弊展开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4.
赵志泉 《改革与战略》2012,28(5):209-212
肇始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欧洲各国陷入严重财政危机。为缓解债务压力、减少财政赤字,欧盟各国相继改革退休制度。其中,以延长退休年龄为政策首选。欧洲退休年龄制度改革引起我国国内各阶层强烈关注,并围绕我国是否应推迟法定退休年龄形成支持与反对两大阵营。前者主要包括技术人员、职业经理人、公务员、专家学者和部分在职者;后者主要包括大学生、待业者、部分私营企业主和一线工人。专家建议与网络民意的偏差缘由可以借助人力资本成本—收益分析模型得以解释。文章认为,延迟全民退休年龄应满足一定先决条件。现阶段,该条件尚不成熟,但这并不妨碍先行退休年龄改革整体设计和局部试验。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我国经济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社会已经出现了越发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人都很重视延迟退休年龄这个话题。对老人退休年龄进行延迟,对于我国社会的经济增长以及产业是否真正有益,还需要展开深入研究。根据研究可以得知,将老人的退休年龄进行延长,可以大大提升我国社会的整体劳动力,不仅如此,这对于消费、投资以及贸易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资本和劳动替代关系的改变让要素使用效率大大的提升,推动产业结构变得更加合理。不过因为第二产业延长退休年龄可以得到最大的效益,这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根据各自方案来分析,通过那种时间跨度相对较长、比较温和的方案来进行退休年龄的延迟,可以让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定,这样对于产业结构的不利影响也会大大下降。文章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经济增长及产业效应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隋国利 《特区经济》2013,(10):71-73
退休制度和养老限险制度都是为了保障劳动者晚年生活而制定的,然而养老保险危机在多个国家出现并产生重大破坏,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退休年龄的改变往往是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分别对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了因素分析.肯定了提高退休年龄通过降低赡养率和被动率,分剐可以改善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缓解养老保险危机。但是否实行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还要对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奎面考虑。  相似文献   

7.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 "目前,我们对退休年龄的问题还在进行研究,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同时他认为,有的人即使健康也可能不想继续工作,所以研究退休年龄是否延长时,应该统筹考虑,实施弹性退休制度,让想上班者继续上,让想退休者及时退休,恐怕这是最科学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1.9万亿?2.2万亿?18.3万亿?养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演算方法和具体数额已经出现了N个版本,但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我国基本养老体系收不抵支、亏空巨大、令人堪忧。为了补足缺口,有人想到了用开源节流的方式:延长退休年龄——让更多的人缴纳养老金,更少的人提取养老金。消息一出,这个关乎所有人切身利益的话题就引发了公众的激烈讨论,反对之声不绝于耳。但延迟退休年龄真的是唯一的办法吗?其中最受争议的就是养老金"双轨制"。从1992年起,我国就实行两种退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社会中的最优退休年龄问题一直是广大专家学者研究的焦点,而寻找合适的测度方法则成为了关键.本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最优退休年龄的测度方法作了回顾与总结,对不足之处进行评述.对寻找合适的方法测度最优退休年龄,制定退休标准,适应我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系统分析有关退休年龄的理论,论证得出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等环境的变化,理论上必须适时考虑调整退休年龄,退休年龄调整的三种国际实践则表明虽然退休年龄调整方式各不相同,但是退休年龄的延长是各国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退休年龄为视角审视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主要概述了退休年龄政策的历史变革,介绍了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决定退休年龄的相关因素,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改革退休年龄政策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丛春霞 《发展》2010,(2):12-14
延迟退休年龄效果分析 (一)不同退休年龄组合方案对社会统筹基金收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定退休年龄基本沿用了20世纪50年代的规定,存在着退休年龄较低、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较大、提前退休较为严重等问题。实施延迟退休对维持养老保险的运行、增强经济竞争力和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延迟退休年龄需要有合理的政策来减少成本和规避其可能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老龄化的加快,使得社会养老负担越来越重,为了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是不是应该延长退休年龄成为当前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该文的观点是:延长退休年龄改革应该现在就实行,虽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困难,但也要逐步分阶段推行。该文首先简要概括了延长退休年龄提出的背景,并对延长年龄与劳动就业,企业及养老保险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延长退休年龄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自2000年我国便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发达国家普遍采取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我国2013年也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渐进式的延长退休年龄政策,但具体方案一直未出台。作为一项与民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延迟退休年龄的推行必定影响社会中的大多数群体。本文就以此为突破口,具体分析延长退休年龄对不同职业与不同阶层的群体造成的影响,进行延长退休的利弊比较,为具体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钧 《山东经济》2007,23(5):21-23
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从长远发展来看,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压力是必然的。对此,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采取分步骤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积极鼓励和引导就业,消除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带来的负面影响,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7.
金博轶 《山东经济》2013,(4):97-103
通过改进的OLG模型分析了在死亡率动态变化情况下最优退休年龄的确定问题,讨论了弹性退休计划对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影响。得到以下三点结论:首先,弹性退休计划并不能使所有个体都推迟退休,在其他参数给定的情况下,个体是否延迟退休取决于退休时工作带来的负效用水平,只有负效用水平低于某一临界值时个体才会选择延迟退休;其次,长寿风险的存在使个体的退休年龄不断往后延迟,但延迟的幅度小于预期寿命增加的幅度;最后,弹性退休计划能够部分缓解但不能完全消除长寿风险给养老金带来的支付压力。  相似文献   

18.
解决之道     
眼下,是否考虑延长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以减轻“白色浪潮”对社会养老的压力,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与之相应的是,随着老龄化的进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老有所养”,总不能让人们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到晚年却过着“凄凉”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栽了一棵梨树,浇水打杈,辛勤耕耘。等到果实累累,这个栽树人已到退休年龄。后来人欢欢喜喜分享甜美的梨子时,却忘了栽梨人。这公平吗?  相似文献   

20.
张鲁 《中国经贸》2014,(13):76-76
有关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争议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逐步延迟退休年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此作为切入点,全面分析了我国现行退休年龄制度,深入揭示了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存在的诸多矛盾,从多个角度论证了延迟退休年龄的利与弊,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