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10年1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经过四年多的建设,皖江示范区已经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围绕四年来皖江示范区产业转移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以各地区产业承接能力为对象、建立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采用SPSS因子分子法,选取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8个一级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皖江城市带不同地区产业承接能力的差异。这将有利于构建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产业转移承接平台。  相似文献   

2.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和发展,将极大带动中部崛起和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汽车产业是皖江城市带的主导产业,一方面源于汽车产业链自身强大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则源于皖江城市带汽车产业基础良好、前景可观.广域产业集群是传统产业集群的拓展,它解决了过度集聚的经济负外部性问题,却并不因为空间范围的扩大而削弱产业集群所能体现的竞争力.皖江城市带沿着广域集群的方向发展,必能做强做大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研究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新机遇下,皖江城市带物联网建设的重要地位和发展现状;综合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发展物联网技术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从政府政策、城市发展顺序、科技研发等角度对皖江城市带物联网发展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4.
皖江城市带的发展思路就是与长三角地区通过产业转移等互动发展。运用EF指数分析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地区的要素禀赋状况,发现皖江城市带在劳动、资本、农产品、教育、研发和旅游等要素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长三角地区在研发、通讯、旅游等要素上具有比较优势。并针对不同的要素特点,提出了不同的要素耦合方式,对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产业构成、财政收入、对外贸易等方面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在安徽省的重要经济地位,对皖江城市带与铜陵市经济发展进行了梯度剖析,对铜陵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产业选择做出了判断,论述了国内外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并得出相应的启示,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铜陵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雪萍 《经济论坛》2010,(6):111-113
本文首先对2003~2007年皖江城市带九市的产业转移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再运用2007年的9市的截面数据对影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试图找出影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6-2012年度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示范区设立后,区域经济发生了明显好转,这说明示范区的设立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何党生 《经济师》2011,(8):210-212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的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纳入国家战略。这是我国迄今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是国家为促进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中部崛起、协调区域发展而采取的一项"先行先试"的制度安排。"先行先试"的政策与制度安排适应了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挑战。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对皖江城市带的FDI与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分析得出FDI与皖江城市带三大产业的增长总体上具有很强的格兰杰关系。然后,探讨FDI促进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效果,实证研究证明,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了安徽第二产业比重,降低了第三产业在安徽GDP的比重。最后,文章提出吸引FDI、提高投资质量,最大限度利用FDI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消除负面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建立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各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进行计量分析。结论是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合肥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最为强劲,其次为芜湖和马鞍山市,下一层次有铜陵和安庆,最后为滁州、宣城、池州和六安。由此,就如何提高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一个重点;既能加快安徽的发展,又可以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文章对皖江城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经验、皖江示范区新时期新阶段的承接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皖江城市带利用外资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江城市带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文章从以往的研究中归纳出可以评价利用外资效率水平的一系列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的统计方法、选取了近十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皖江城市带利用外资的效率,并对九个城市的利用外资效率进行分别评价和排名,研究各个城市利用外资的特点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18年26个城市面板数据,对城市群内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究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并考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两个环境变量如何通过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产出产生直接影响,以及在空间溢出过程中如何发挥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各城市创新活动存在明显正向关联;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本城市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直接促进作用,而对邻近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在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中均发挥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芜湖市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之一,应当发挥其“先行先试”的先头作用,依托自身的特殊优势,结合支柱性产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在自主创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区域合作、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做好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5.
绿色技术转移是实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并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收集2012—2019年长三角41个城市绿色专利转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剖析长三角绿色技术转移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演化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长三角绿色技术转移空间关联网络日益稠密,呈现出多线程网络结构,网络结构愈发稳定,等级森严度降低,但两极分化特征明显;②长三角绿色技术转移空间异质性显著,网络形成双向溢出、经纪人、净溢入、净溢出四类板块,呈现出多中心、多层次阶梯式发展格局;③城市经济、金融水平、地理区位、环境规制四方面的联系对长三角绿色技术转移空间关联性有显著促进作用,政府科研教育支持力度、产业结构有待提升。在此基础上,从把握整体关联网络结构、拓展绿色技术转移渠道、明晰城市网络角色地位、实施差异化政策调控、促进城际要素流动共享、赋能绿色技术扩散应用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除继续高速增长外,其区域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改革开放后的头10年主要集中于广东、福建两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外商投资企业开始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其它地区的某些省份转移。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这种转移有加剧的迹象。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例,对FDI在我国地区间转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文章首先比较珠三角和长三角吸引FDI的状况,然后对影响FDI转移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珠三角地区土地成本升高加速FDI企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改善促使FDI向本地区转移,地区经济实力增强和生活水平提高增大了地区市场容量,从而促进FDI企业向本地区转移,企业人力资本与技术水平提高对FDI企业向本地区转移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促进地区引进FDI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加快工业绿色发展进程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运用SBM-DDF模型和Luenberger分析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沿线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考察技术创新贡献程度,综合运用泰尔指数、收敛分析、空间自相关方法检验地区差异和空间溢出。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技术创新改进和技术规模效率是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但随着空间距离增加,空间溢出效应逐步减弱。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应综合运用差异化措施促进工业技术创新,加快共性技术研发、合作研发与推广,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沿长江四个城市: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安庆市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行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对安徽省青少年俱乐部运转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掌握实际情况,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更好的建设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旅游业被定位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的突破口,全民旅游计划也应运而生。而崛起中的安徽旅游业,更应抓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这一历史性的机遇,优化我省旅游产业布局,使我省旅游业迈上一个新台阶。文章利用安徽省皖江城市带2005~2009年旅游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对皖江城市带旅游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皖江城市带的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11—2018年长三角区域环境规制效率,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长三角区域环境规制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环境规制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环境规制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内部差异明显,上海一直处于最高水平,江苏、安徽呈波动上升趋势,而浙江呈下降—上升趋势,局部空间格局由较低、低环境规制效率空间集聚区上升为较低、较高环境规制效率空间集聚区。整体上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科技投入水平对长三角区域环境规制效率具有正效应,而产业结构、市场环境和对外开放水平呈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