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企业是由具有较高科学技术水平、丰富的科学管理经验的人组成的。因此,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物质资源,而是人本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企业来说,通过关心人,爱护人,激励人然后获取利润,这大概就是取财“有道”。不懂得通过关心人的工作去赚钱,恐怕就是“无道”。“无道”就是无利润。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是关系到企业命运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知道,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组成“物”的要素,劳动者是”人”的要素。在一切影响生产力水平的因素中,也就是在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中,人的要素是起主导作用的,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从形式上看,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商品的竞争,但实质上,就是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人并  相似文献   

2.
人才与企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所谓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观念的创新。应该说,这已成为所有企业的共识。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等陈旧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和“逐步形成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这种“观念”和“机制”问题在国有企业有突出反映。解决人才的“观念”和“机制”的问题,既有深化改革的任务,也有改善管理的任务。把改革和管理结合的着眼点放在人才开发上的企业,才是真正有希望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正如一个人应有其精、气、神一样,一个企业自然少不了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建设来辅助其经营发展。没有企业“灵魂”的企业是个可怕的企业,如同一个人没有“筋骨”。  相似文献   

4.
企业管理,无有形象,外境内情,时时变化,众说纷纭,盲人摸象.理清企业管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在把握正确的方向上,做大量的管理试验,琢磨、调整试验的配合比,找到最佳的理论配合比,并根据实地的“含水量”,进行调整,才能使企业管理踏上发展的正轨.企业的技术发展,基础就是人的发展.一个企业专业技术的衰落,就一定会伴随着技术团队的衰落.关注三类人才关注技术稳重的基层人才.专业技术上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尖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骨干力量,在技术上实事求是、工作稳重、勤于探索的技术人员,是公司技术和科技工作的坚实力量.这种人往往老实巴交、重业务,但却是企业很基础的力量.关注技术稳重并且善于表达的人才.一定的口头和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了这个人的系统思维能力、对关键指标的把握水平、工作思路是否清楚、逻辑是否清晰等.有的人自己做馒头,会做也会说,他可以当培训师,当技术专家,传播知识的种子,这样的人,是可以做“种”用的人.  相似文献   

5.
《轴承工业》2010,(6):22-24
在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近二十年的奋斗历程中,公司一直在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对企业有着高度认同感的稳定的人才队伍。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在探索适合长江特色的人方资源管理体系,以其建立充分挖掘和发挥个人潜能的运行机制,在实现公司企业目标“CJB与世界名牌并驾齐驱”的同时,给每个人提供发挥个人能力的空间,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的先进文化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职工队伍为目标,适应时代的要求,代表发展方向,并能够应对历史挑战,铸造时代精神,领导时代潮流。 一、培育“四有”新 人,促进企业发展 1.“三个支柱”构建企业先进文化 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可称之谓企业先进文化三条腿。国有企业先进文化的这几个组成部分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企业文化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准则,是企业职工的信念和凝聚力的体现。企业文化以现代管理理论为依据,承…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不仅需要有现代市场意识,还必须认识到: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人”在生产力各要素中的地位已经日益突出;人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既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的立企之本,是企业获得竞争力、提高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加强企业人本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方针,将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置于管理的核心,使企业通过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8.
企业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从作坊到公司,这对一个组织而言是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从原来的三五个人两三条枪到正规军甚至集团军,企业管理必须实现由“火车头模式”向“动力组模式”转换。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时代性,要求按照“人本”思想,对自身作出合理整合,而融入“美的规律”是必然选择。“企业人”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集中在于把人看作企业根本而不是企业成本,核心是将企业管理“人格化”,目的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把人的主体性与企业理性、企业形象有机结合,形成统一企业价值观,全面提升内外统一的文化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正泰集团党组织始建于1993年7月,1998年12月成立温州首家非公企业党委,现辖16个党支部、党员252人。2000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在江、浙、沪视察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时,10日亲临正泰视察,11日正泰集团党委书记颜厥忠专程到杭州向江总书记汇报党建工作,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泰集团的健康稳定发展,党组织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这个活水之“源”是什么?是结合非公企业实际,认真实践“三个代表”。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实践非公企业是我国社…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的变化1.对人的管理更加重视,提出了“人本管理”的新思想重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眼光远大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历来都强调人的重要作用。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加以分析,在不同的时代,企业家、专家、学者对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等的认识是有很大差别的。在传统的管理思想中,是把人作为和土地、资本一样的重要的生产要素看待的,认为它们都能创造价值;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中,也只是把人当作“经济人”对待的,因此,片面强调金钱的刺激作用,运用严厉的控制手段来管理工厂…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人作为生产力诸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第一资源因素”,在企业文化漫长而艰苦的变革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促进企业发展“原动力”的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这个企业经营核心的资源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将如何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3.
正如“企”字,无“人”则“止”,意思是企业没有人才就要停滞不前,甚至要走向衰败。如果从观念和制度设计上,真正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就能化危为机。  相似文献   

14.
美国管理学权威彼得杜拉克说,企业或事业惟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潍坊石油的领导班子深深地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对企业来说,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公司把“关心和尊重每一位员工”纳入到核心理念之中,实行了人本管理的三部曲: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实行同工同酬、探索职业生涯设计。  相似文献   

15.
吴约林 《中国石化》2005,(11):61-61
某单位一位中层干部年度考核不合格,被免了职。他自然无法接受,但听到反馈的意见时,他还是哑口无言了。同事们给他的评价是:愿干事但不能干事,更干不成事。一个现代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物质、机制、精神的综合竞争,实质上是一种专业人才资本的竞争。作为一级领导没有能干事、干成事的能力,只有良好的愿望是无法在竞争的社会生存发展,如果管理一个团队,后果更是难以预料。目前企业的管理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用对人、用好人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更是事业开拓创新的关键。而衡量人才的标准则由企业生存发展的方向而定,用“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作为评价人才的标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无锡供电公司党委鲜明地提出了构建“和谐企业”的目标和任务。他们认为,“和谐企业”远不只是一种状态,一种现象,一种情调或是一种生活,而是一种使命,是企业党委在企业发展的征途上所实施的伟大战略。为了实现这个战略,公司党委一班人抱着“承担重责,成就企业”的理念,打造了一个坚强的政治核心,促进了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有位哲人讲过:“企业即人”,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企业主要是由人组织的或企业离不开人的管理,意在突出企业对人的管理的重要性,另一层意思是指企业好比一个人,意在说明企业也必须像人那样具备一定的思想,有一定的化,才能得以生存、发展,事实确实如此,企业不能离开不而独立地存在,而强调对人的管理也早已成为中外企业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胡臻 《武钢政工》2008,(5):34-3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企业管理逐渐从“以物为本”或“以资为本”转向了“以人为本”,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现代社会,决定企业发展前途的不仅仅是技术、质量、规模等物质因素,更要看员工的素质、技能和水平。而如何发挥员工的最大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模式,也就是企业把促进优秀员工实现其合理的愿望和梦想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在尊重、真诚、信任和支持的环境中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让员工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和信心,在工作中感受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外企业文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琼 《华北电业》2002,(4):19-19
企业文化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企业组织的管理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20世纪80年代初,威廉.大内的《Z理论》、特雷斯·迪尔和艾兰·肯尼迪的《企业文化》和阿索斯和沃特曼的《寻求优势》三部专著的出版,掀起了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80年代,企业文化的研究以探讨基本理论为主,如企业文化的概念、要素、类型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关系等。进入90年代以来,企业文化研究出现了四个走向:一是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詹珑 《广西电业》2003,(3):33-34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随着形势断发展,外国企业不断地在中国生根,再加上外国猎头公司的出现,人才流失现象将会日益加重。因此,企业如何能留住人才,保证人才不被流失,也就是说人才的安全问题,现在已不得不提到日程上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