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企业破产法》通过明确规定适用范围、引进管理人制度、设立重整制度、明确担保债权优先受偿原则、规制破产不当行为以及规定跨境破产等内容,确立了企业有序退出的法律制度,对于规范企业破产程序,公平清理债权债务,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将产生重要影响。《企业破产法》在企业破产司法程序方面的创新,对银行维权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2.
汤伟 《金卡工程》2009,13(7):85-85
2006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新的破产法把破产范围界定为企业法人和法律规定的部分其他经济组织,对学界呼声较高的自然人破产没有涉及。本文试就自然人破产上述问题做一分析,希冀对统一破产法的制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何佳艳 《投资北京》2011,(12):88-8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自2007年6月1日施行以来,各地法院受理破产案件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企业破产法》的空转导致许多企业未能依法定程序退出市场。2011年8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简称"破产法司法解释一")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7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企业破产法律规范主要有1986年颁布的《企业破产法(试行)》(该法仅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1991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第十九章“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将破产的适用范围从全民所有制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法人(该法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也包括由全民所有制企业与其他联营的企业);此外还有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企业破产法(试行)]若干  相似文献   

5.
陈丽 《金卡工程》2009,13(11):158-159
企业法人是商业银行主要的信贷客户群,商业银行在通常情况下也是企业的最大债权人。企业的经营好坏将直接影响银行的信贷安全。因此,规范市场主体退出的《企业破产法》与银行利益密切相关,认真分析《企业破产法》施行后对传统信贷管理模式的影响,及时采取有效法律手段保护债权、提高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拟对现行破产法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出商业银行赖以实现其破产债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慧玲 《金卡工程》2009,13(1):48-49
按照国际经验和目前国际组织的倡议,我国新的《企业破产法》将商业银行破产纳入其适用范围。该法完善了银行破产申请人制度,确立了破产标准,创设了破产管理人制度,引入了重整制度,调整了破产清偿顺序,这些规定对商业银行破产的适用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金融机构破产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正式施行。有识之士喜忧参半,喜的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终于有了市场经济第一法;忧的是,《企业破产法》提纲挈领,相关破产条例如何尽快跟进。日前,有消息透露,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已进入立法进程。酝酿金融机构破产条例,《企业破产法》精神是根本,对金融机构特殊性的认识和充分考虑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破产法》是诉讼法和实体法相结合的一部法律,创设了许多新制度,如破产重整制度和破产管理人制度等,对于平衡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保障破产程序的公平有序进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规制。但在不良债权诉讼和破产案件中却发现,曾经寄予厚望的《破产法》在很多时候,竟然成了债务人逃废债务的保护伞。一方面,是体制和司法环境的问题,特别是某些地方政府和法院不正确的行政和司法指导思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破产法》在某些关键制度上含糊不清,即存在立法缺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纵观世界各国的破产法律制度,尽管采用的是不同的破产主义立法,但自然人都是其破产法的调整对象。我国目前的《企业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中有关破产的程序都只规定了企业法人具有破产资格,而不承认自然人具有破产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人主体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的经济组织,且濒临“破产”的问题亦相当突出。应将所有自然人都列入《破产法》调整范围,普遍实施自然人破产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为政策依据,阐述了国有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前进行破产预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破产预审工作中应关注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比美国、日本的相关税收法律制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实施中引起争议的破产中税收债权的申报、破产管理人撤销权的行使、税收债权的优先性以及在企业重整中的有关税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余长虹 《会计师》2010,(5):23-24
<正>破产抵销权、破产债权等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破产法》)中做了规定。但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会计准则中却没有规定或没有明确规定,本文拟就此谈一下笔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张睿 《上海会计》2000,(3):53-54
一、只要存在产权的分割 ,使财产的所有者不能完全占有产权 ,产权的维护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此主题下 ,审计的作用受到了重视 ,事实上 ,审计也在维护产权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本文中 ,主要讨论为维护债权人的产权利益而进行的破产审计。笔者认为 ,根据破产前后应对债权人的产权利益承担责任的责任人的不同 ,可把破产审计分为两个层面 :破产条件审计和破产清算审计。(一)破产条件审计破产条件是指审查申请破产的企业是否真正具备破产条件。依据《破产法》的规定 ,要宣告企业破产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之一 :(1)《破产法》第三条…  相似文献   

14.
梅东海 《时代金融》2013,(15):41+43
企业破产清算制度是那些已经不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有序退出市场竞争的有力保障,本文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破产制度存在的价值及相关的法律问题,期待对我国破产法的完善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已于2006年8月27日通过.它在立法理念和制度设计上有很多突破和创新,对市场经济主体的"死"和"再生"问题意义重大,完善了市场退出机制,是中国转型时期立法上的一个里程碑.在立法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争议比较大,新《破产法》做出了一定的规定,但尚有不尽完善之处.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破产立法经验,对我国《破产法》的进一步完善将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于1986年出台,继2006年修订通过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新《破产法》不仅规范了破产清算程序,确立了拯救濒临破产企业的重整与和解程序,建立了不同于旧破产法中清算组的破产管理人制度,并于2011年,2012年,2019年先后出台了司法解释(一)、(二)、(三).企业会计信息反映...  相似文献   

17.
李刚 《济南金融》2007,(11):40-42
新《企业破产法》已于200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将金融机构的破产纳入调整视野。但金融机构毕竟不是一般的企业法人,破产程序必有其特殊性。新《企业破产法》仅对其破产程序作了一些原则性规定,这些规定如何具体实施,将有赖于一系列具体措施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新《企业破产法》已于200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将金融机构的破产纳入调整视野.但金融机构毕竟不是一般的企业法人,破产程序必有其特殊性.新《企业破产法》仅对其破产程序作了一些原则性规定,这些规定如何具体实施,将有赖于一系列具体措施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栾甫贵 《财会学习》2006,(10):21-22
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将于2007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称新破产法).这一法律的颁布实施,不仅是我国法律界、经济界的一件大事,也是破产会计的一件大事.因为以《破产法》为基本法律依据、以破产案件为基本内容的破产会计,必然随着破产法的重大变革而面临深刻改革.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的破产立法和其他民商事法律相比,其革新的进程可能稍显缓慢。自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试行)》生效后,直至2007年,我国才颁布实施了第二部破产法,也即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在《破产法(试行)》总则中,将立法目的定位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