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业环境是“武汉.中国光谷”的生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论证区域环境建设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武汉·中国光谷”的区域经济特征,提出“武汉·中国光谷”建设的关键在于创业环境,并提出了改善“武汉·中国光谷”创业环境的几点相关建设。  相似文献   

2.
提出创新系统是“武汉·中国光谷”建设的平台和立足点,并有针对性地分析了美国西部内陆的犹他州通过建设创新系统使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跨越式发展的经验及对武汉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与武汉·中国光谷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产业集群是促进区域竞争力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对产业集群的特点以及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武汉·中国光谷为研究对象,提出以集群化作为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战略途径,并就光谷建设中的政策缺陷及改进的方向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迎接新世纪的曙光,武汉市政府不失时机地推出“武汉·中国光谷”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目前,光谷建设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反响。为促进武汉科技新城暨光谷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就武汉光谷的政策环境、产业发展重点,以及超常规发展应予重点考虑的体制创新等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武汉·中国光谷”构建的宏观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汉·中国光谷”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若干政策、法律问题作出探讨,以期为“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台湾、日本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经验,从领导重视、构建环境、发展教育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湖北省高科技产业和建设“武汉·中国光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创建“武汉·中国光谷”抢占科技经济高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武汉建设中国光谷的优势,通报了当前“武汉·中国光谷”的建设进展情况,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武汉·中国光谷"腹地,喻家山下,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华工科技产业园内,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工科技)大楼巍然矗立.  相似文献   

9.
区域品牌的塑造与建设关系到一个区域乃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光谷"作为国内新型的产业区域品牌,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而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为特征,享誉国内外."武汉·中国光谷"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志性品牌.  相似文献   

10.
进入武汉·中国光谷,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芳草萋萋,树木葱茏,武汉留学生创业园坐落在武汉光谷东湖高新区的腹地。在这里,有许多湖北省高校与其近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学校通往这里的路被称之为创业  相似文献   

11.
正如硅谷代表的是微电子产业一样,光谷代表的光电子产业则是新世纪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科学界预言:光电子行业将在10年内形成5万亿美元的产值,成为21世纪全球最大的产业。全球经济开始追“光”,中国也不例外。根据对世界先进的高技术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特点的分析评估,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武汉建立“光谷”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发展模式选择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武汉光谷产业集群创业环境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EM模型,通过对武汉光谷产业集群内创业者的访谈和问卷填写,调查了光谷创业环境的发展状况,发现武汉光谷的创业环境处于良好发展的阶段,同时建立了创业环境因素与创业绩效关系的统计模型,实证检验了创业环境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最后实证研究对比了武汉、温州与杭州三地的产业集群环境,发现武汉光谷在各环境因素上的得分均优于其它集群。  相似文献   

13.
武汉·中国光谷经历了数年的建设,基本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武汉·中国光谷内的产业主要是光电子信息产业。光电子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而且发展迅速,这就需要创新。没有创新,武汉·中国光谷就不可能继续发展;没有创新,武汉·中国光谷将会名存实亡。武汉市政府大力提倡创新,并且给予光谷更大的优惠,以帮助光谷的创新活动。但政府推动的创新活动具有一定障碍。  相似文献   

14.
论武汉地区建设中国光谷的背景、基础和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国内外发展态势和竞争态势,分析了建设“武汉·中国光谷”的技术、市场背景及优势。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光电子产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武汉·中国光谷”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济月刊》2008,(10):42-47
武汉东湖高新区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用心做好企业服务,成为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别是“中国光谷”已成为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7.
首先定量分析了"武汉·中国光谷"人力资源的职工人数和人均产值、人力资源的学历构成和职称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武汉·中国光谷"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继光谷软件园取得成功后,武汉光谷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了武汉的金融后台和创新基地--光谷金融港项目的建设工作.光谷金融港位于东湖高新区核心区域,规划用地1600亩,规划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可容纳8_10家金融机构设立综合性后台营运中心、30家专业后台中心和100家配套服务外包企业,能满足金融后台服务、企业总部服务、企业及机构研发、软件服务外包等四大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19.
构建“武汉·中国光谷”的法律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汉·中国光谷”创新系统运行机制中主要涉及的知识产权、人才流动以及风险投资三个方面提出了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武汉光电子产业价值链及其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思想,首先对价值链、地方生产网络与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以“武汉.中国光谷”的主导产业——光电子产业为对象,对其价值链的状况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进一步提升该产业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