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跨境电商是全新的贸易和销售方式,直接面对世界各地不同背景和多元化的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具有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与独特的创造愿望,能够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创意资源。通过价值共创提升消费者的品牌偏好成为了跨境电商领域的热点问题。文章从产品设计与产品营销两个阶段、创意共创与创意选择两大体系,建立了跨境电商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的四种类型对品牌偏好的影响模型,并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创意选择体系主要影响品牌识别,创意共创体系主要影响品牌形象,品牌认知和品牌形象都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偏好。  相似文献   

2.
定位对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消费者大脑里的品牌定位才是品牌的实际定位.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认知关系到品牌的存在与发展.本文将探讨品牌发展指数对于研究服装消费者在品牌形象认知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期品牌形象已经成为影响企业长远业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研究学者纷纷从不同侧面对品牌形象进行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品牌概念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品牌长期形象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品牌概念管理不单纯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还应该包括厂商期望向消费者传达品牌形象,即消费者了解到了品牌的什么,消费者了解到这些内容对于厂商意味着什么,厂商是否期望消费者了解到这些,二者是否没有差异。因此本文将长期品牌形象看作是厂商和消费者对品牌认识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品牌偏好形成机理及营销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立足于认知学习理论探讨了品牌偏好的形成过程,按照信息输入、存储及输出的过程,认为其历经了品牌接触到品牌知识再到品牌偏好三个阶段。其中品牌接触对品牌知识存在促进作用;品牌知识中的品牌认知是品牌偏好形成的基础,品牌形象则是品牌偏好形成的关键。为此,应着重从品牌形象的全方位塑造以及品牌信息的双向沟通这两方面进行品牌营销。  相似文献   

5.
品牌认知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提出一个概念模型,探讨品牌知识和品牌关系如何影响消费者当前购买行为和未来购买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品牌认知(包括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当前购买行为,但是不直接影响未来的购买行为;品牌认知通过品牌关系(包括品牌满意度、品牌信任和情感)影响消费者的未来购买行为,并从产品质量、服务理念、品牌形象和消费感受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行为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品牌形象影响并决定着人们的购买和消费行为,独特的品牌形象可以帮助企业确立品牌定位,阻止品牌竞争,改善品牌的市场表现。品牌形象由品牌表现、品牌个性、公司形象三个维度构成,三者不存在层级关系。其中,品牌表现是影响消费者行为倾向的主要因素;品牌个性影响消费者行为倾向,但影响程度较弱;公司形象通过品牌表现和品牌个性间接影响消费者行为倾向,对消费者行为倾向无显著影响。文章提出,企业可以通过三种品牌形象进行品牌定位,即品牌功能属性定位、品牌个性定位、公司形象定位,品牌形象管理即企业进行品牌定位的过程。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品牌个性和公司形象的定位更值得关注。开发独特的品牌形象,建立吸引人的差异化的品牌形象的品牌战略,加强企业品牌形象的推广,是提高顾客忠诚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网络传播为企业的品牌传播提供了许多新的途径,如企业网站中的品牌形象传播、网络广告宣传中的品牌传播、搜索引擎营销中的品牌推广、电子邮件中的品牌建设和传播、基于网络的品牌口碑传播等。网络是一个高效的传播工具,但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品牌的宣传和推广中,品牌本身所提供的核心价值的作用至关重要。对消费者来说没有价值或价值缺失的品牌,推广做的越好,对品牌的负面影响越大。企业应时时考察品牌所提供的价值是否符合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的品牌对抗忠诚是通过对竞争品牌及其消费者的反对,来表现对依恋品牌忠诚的行为。它削弱竞争品牌,增强企业品牌资产,是企业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采用自我概念-品牌形象一致性、品牌依恋、心理距离三个因素论证消费者品牌对抗忠诚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自我概念-品牌形象一致性对品牌对抗忠诚存在正向影响;自我概念-品牌形象一致性对品牌依恋存在正向影响;品牌依恋对品牌对抗忠诚存在正向影响;品牌依恋在自我概念-品牌形象一致性与品牌对抗忠诚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近社会距离情境下,品牌依恋对品牌对抗忠诚的关系将被削弱;远社会距离的情境下,品牌依恋对品牌对抗忠诚的关系将被增强。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理文化价值是城市品牌的重要内涵,江苏淮安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以下简称“地标园”)是全国少数几个以挖掘城市地理文化价值打造“城市名片”的品牌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该“地标园”品牌现状指出其品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品牌核心价值识别三维匹配模型揭示其品牌核心价值,以此为基点提出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整合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6,(4)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企业开展网络业务已成为大势所趋。企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品牌资产起到的作用以及线下品牌资产对消费者线上购买意愿的影响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研究将线下品牌资产分为线下品牌认知、线下品牌形象和线下品牌态度三个维度,并构建了线下品牌资产对消费者线上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模型。通过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线下品牌资产通过线上信任和线上态度间接影响消费者的线上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As brand management and brand perceptions attract more attention in both academia and in practice, examining the link or lack thereof between brand identity and imag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e existence of brand consistency and coherency is examined in this research, which aimed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pre- or post-event brand image of the Olympic Games or the London 2012 Games, in the domestic UK population and media, were aligned with the brand identities of these objects. Online surveys and media conten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both brands have yet to achieve consistency or coherency within these two key stakeholder groups, even though the brand image of the 2012 Games improved following the event. What this study suggests is that unless the brand owner takes key stakeholders’ perceptions into consideration, a coherent and consistent brand identity does not necessarily equate to these being a feature of the brand image, wit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erceptions requiring additional attention.  相似文献   

12.
公司品牌化是把公司名称作为公司供应物的唯一或主要标识进行推广的过程,其概念化模型包含公司品牌外部化和公司品牌内部化两部分。公司品牌外部化是指企业主动地向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传递品牌价值和重要信息,促进正面的、积极的品牌形象认知,引导顾客购买行为意向;公司品牌内部化则是确定品牌价值并借助员工等内部可控要素,即公司品牌内部化维度,传递品牌价值。公司品牌外部化和公司品牌内部化之间具有相对独立、相互依赖、目标一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袁燕 《江苏商论》2012,(4):82-84
进入品牌营销时代的江苏经济要走好创新发展之路,需要依赖有自主品牌的本土企业作为支撑,江苏省多数企业急需将品牌提供的超越产品和服务本身利益之外的价值做到最大化,即提升品牌资产价值。江苏企业在自主品牌建设中存在三个方面急待正视的误区:认为做品牌就是做广告、做品牌就是做产品质量、做品牌就是做客观产品;江苏企业应当改进观念认识,把握创建与管理自主品牌资产的根本,在做信号产品和符号产品、明确品牌创建的主要途径、抓好品牌专业化管理等三方面把好关,切实提升企业品牌认同感和品牌形象,真正有效提高品牌资产价值,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江苏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14.
The antecedents of brand equity are considered to be brand attitude and brand image,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brand equity are considered to be brand preference and purchase intentions. This study concentrates on service brands, selecting 18 from 3 service categorie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s presented. Not only does it show a good fit with the research constructs but als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rand image and brand equity, and brand attitude and brand equity. The impact of brand equity on customer preference and purchase intentions is confirmed as well, which tends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research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5.
三个实验检验了品牌拟人形象性别与目标消费者性别一致性的积极效应以及品牌热情能力定位对其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出于社会认同动机,当性别刻板印象未被激活时,消费者对于拟人形象和自身性别一致的品牌态度更加积极。而当性别热情能力刻板印象被激活时,性别一致性的积极效应被品牌热情能力定位调节。具体而言,对于男性消费者,相对于能力型品牌,热情型品牌由于和男性高能力低热情刻板印象不同,男性消费者对男性拟人形象的社会认同降低,品牌拟人形象与消费者性别一致性对社会认同和品牌态度的积极效应消失;而对于女性消费者,与传统刻板印象相反的高能力低热情的女性拟人形象并未对她们的社会认同及品牌态度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商业集聚内的许多小店铺以自己的经营理念来组织备货,将店铺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在这一经营过程中,零售商店铺自我认同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店铺自我认同的概念和测量问题几乎还没有学者研究。文章借鉴品牌自我认同的概念,将店铺作为一种品牌,界定了店铺自我认同的概念,明晰了店铺自我认同和店铺印象的关系,并对店铺自我认同这一构念进行了初步的测量。  相似文献   

17.
网络零售强烈冲击下的国内传统零售业面临行业生存危机,电商化转型已经成为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文章通过界定电商化转型零售商及其品牌形象、品牌权益的概念,提出其“实体-网络”双渠道品牌形象结构的概念模型,并进一步构建其“双渠道品牌形象——品牌权益”驱动机制模型,以结构方程结合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电商化转型零售商的实体品牌形象各维度变量对网络品牌形象的对应维度变量都具有非常强的直接积极影响(即支撑效应),价值维度、价格维度、供应维度的支撑效应由强至弱;实体品牌形象各维度变量对品牌权益产生明显的总积极影响(即提升效应),价格维度、价值维度、供应维度的提升效应由强至弱,但供应维度无直接影响;网络性品牌形象各维度变量对品牌权益产生明显的直接积极影响(即提升效应),供应维度、价格维度、价值维度的提升效应由强至弱。  相似文献   

18.
品牌识别是品牌在时间维度上的独特统一,是关于品牌的外在与内在的系统认识。通过对品牌元素的分析与综合,可以构建出一个层次分明、清晰实用的四维识别模型,它分为品牌的文化系统与品牌的产品系统两个部分,其中品牌理念是品牌识别的灵魂所在。对照这个品牌识别系统可以发现品牌管理中的漏洞所在与未来品牌建设的方向与策略。时间也许不是品牌识别的唯一维度,但肯定是首要的与不可或缺的维度。  相似文献   

19.
The current research investigates a potential disadvantage of building brand associations that resonate with consumers' identities and facilitate consumer–brand bonding. The authors propose a theory of consumer response to changes that either dampen or augment the associations central to brand image (e.g., due to brand acquisitions or reposition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sumers with a high degree of self–brand connection respond more negatively than others do to changes that dampen brand associations. Counterintuitively, changes augmenting brand associations can also lead to unfavorable consumer sentiments in certain instances. When brand connection was linked to an ideal self-identity (i.e., self-enhancement motives), changes that augmented the brand image increased the brand's ability to signal an ideal identity. Conversely, when brand connection was linked to the actual self-identity (i.e., self-verification motives), augmenting brand image reduced the perceived similarity between the self and the brand, thus causing brand identification to deterio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