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作为中国第二经济大省、第一制造业大省和科教资源大省,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但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文章选择2001—2015年江苏省产业结构与科技创新资源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由产业结构熵数指数和产业结构高度值构成的子系统与由科技活动人员数、全社会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和专利申请授权量构成的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协调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复合系统协调度除了2011年、2012年和2015年大于0.1以外,其余年份都处于0.1以下,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农业科研机构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结构的基础上,基于计算实验方法构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结构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1998—2014年农业科技资源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模拟。针对不同配置方案进行组合实验,仿真模拟在各种方案下产出表征变量论文和专利申请量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政府科技投入、农业科研机构科研人员薪酬对专利和论文产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农业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比例与结构调整、课题经费投向对论文和专利的产出较为敏感。据此,探究如何调整配置结构达到最优产出,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科技政策资源及其优化含义的界定,描述了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现状,探讨了科技政策资源配置基本维度及其制约因素,提出科技政策资源优化配置应坚持参与配置主体范围最大化、配置结果公共利益最大化及配置结果社会成本最小化3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任务。广义的产业结构包括产业部门结构、产业组织结构、产业技术结构、产业地区结构和产品结构;狭义的产业结构指产业部门结构,本文取后者含义。  相似文献   

5.
区域内部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的合理布局是提高整体科技创新效率的关键。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改进并构建了科技创新资源投入优化配置模型;运用定量的方法对2007年沿海地区的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是动态的,体现着有重点、有层次、有前瞻性的深化过程。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给西部稀缺的、未来一定时期依然有限的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带来契机。它主要通过调整财税政策、引领产业结构转换升级、进行政策性与市场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补偿,以及改善区域布局与调控等作用机理,优化西部金融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效和调整机制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的手段和结构变动的原因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已经失去主导地位,资源配置行为主体、结构目标和变动途径都形成了多元化的特征,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央政府试图以产业结构政策引导结构变动的总体方向。然而从“七五”计划时期开始,虽然有日趋扩展和细化的产业结构政策相继实施,我国工业结构中的一些主要失调关系却并未随之改善,甚至有激化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对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区别它们的预期效应和实际效应,分析产生异态的原因,并通过改变实现机制,提高产业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吴进红  王丽萍 《生产力研究》2006,(2):185-186,237
从当今世界产业结构发展趋势来看,产业结构转换已向高级化趋势演变,即产业结构已由传统的仅仅追求产业部门比例关系的协调转向追求资源配置和再配置(资源的产业间转移)效率的提高和结构效益的最优化,从而推动产业升级。文章在对产业结构升级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信息化、技术创新和国际贸易等三个方面研究了开放条件下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泛珠三角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9—2007年的科技资源要素数据,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从投入产出视角对泛珠三角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泛珠三角区域R&D经费内部支出的边际弹性较大,而科技经费内部支出和科技人员全时当量缺乏弹性。应加大R&D经费内部支出的投入,同时注意科技经费内部支出和科技人员的合理配置,避免配置的无效率。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价值预算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兼顾科技创新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是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主体内在动机和生存与发展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科技创新资源约束(特别是科技创新经费)下,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主体将通过交叉补贴来实现其价值最大化。在深入分析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主体收益追求和约束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价值预算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模式,并据此演绎了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主体的资源优化配置行为。  相似文献   

11.
就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而言,资源配置的直接结果是产业结构的形成。资源在特定时间和地域内开发、利用所形成的产业、产业结构,而资源的特定时间和地域内的开发、利用也就是资源的配置。因此,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就意味着资源配置不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意即资源的再配置。而从经济发展的过程来  相似文献   

12.
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果的分形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果是反映创新型国家和省区建设的重要尺度。为了科学准确地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基于结构决定功能的系统原理,运用分形理论,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果分形评价模型,并对我国相关省、市、自治区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分类评价,旨在为各区域制定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实现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高寒贫瘠山区调整产业结构,如何做到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最优配置,使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能够正常进行,农村各产业部门都能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的基本功能充分发挥,达到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尽快改变贫困面貌,又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更高的生态经济效益,使资源能永恒利用,经济持续发展。最近我们从大山包区农村产业结构变化中研究了上述问题,现发表浅见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面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我国科技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影响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亟需从国家创新体系视角出发,准确把握科技创新投入的主线和重点,将现有财政投入根据不同类型研发项目的特点分类调整经费预算管理办法;完善科研评价体系,不断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各项政策,按照经济要素的特点对科技成果进行配置;提升科技开放合作在新时代扩大开放、改善投资环境中的作用;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共同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15.
产权性质与企业创新投入及创新绩效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尽管整合制度逻辑和效率逻辑有助于调和现有矛盾,但是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忽略了影响创新绩效的微观要素与配置结构间的差异。以要素配置为切入点,将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划分为人员结构、人员层次结构与经费结构3部分,从产权性质视角打开企业创新投入的“黑箱”。结果发现:①与民营企业相比,国企倾向于配置更多创新资源;②在国企的3种资源配置结构中,仅经费结构配置合理,能够显著提升创新绩效,人员结构配置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不显著;③相比之下,民企人员结构配置较为合理,对创新绩效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④国企、民企人员层次结构配置均不合理且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民企善于发挥人的优势,而国企更能发挥物的优势。研究结论可为解释产权性质与创新绩效差异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从发展循环经济的视角看,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还存在忽视资源环境的禀赋性、忽视产业结构性污染、忽视产业内部结构层次提升、忽视产业结构体系的完整性等不足之处。调整产业结构必须坚持循环经济理念,要求构建新型产业结构系统,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基于此,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产业结构调整途径主要有:积极发展地区资源特色产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克服结构性污染;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促进节能降耗和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完善产业结构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环境DEA技术,考虑污染物的排放,对2003—2015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及分解,并根据Tobit回归模型,以金融资源配置、绿色金融发展为主要指标进行了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苏州、盐城的能源效率已达最优水平,而淮安、常州相对其他城市能源效率水平较低;资本投入、经济增长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对城市能源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和金融配置效率具有反向效果。在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环保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干预、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等方面给出了提高江苏省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DEA软件中的BB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综合评价"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内高校科技资源的配置情况和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甘肃省内高校科技资源利用的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为0.898、0.931和0.957。2011—2015年甘肃省内理工农医类高校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对较高,文科院校效率相对较低,新合并或新升级高校的效率快速提升。单纯增加科研经费并不能有效增加高校科研产出,应加大顶层设计,加强高校科技资源的存量调整和结构优化;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精细化水平,实行分类指导政策。  相似文献   

19.
科技资源配置机制研究——基于微观行为主体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微观行为主体视角对科技资源配置主体(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与配置客体(科技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以使我们能够对科技资源配置微观主体的行为特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法,对北京市15个国民经济行业领域的科技工作投入与产出进行聚类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各个行业领域科技资源配置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资源"过剩"或"不足"。为此设计出3×3投入产出矩阵,结合分布在矩阵各个区间内行业领域的数量与性质,剖析北京市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的表现与原因,进而提出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