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问药监局     
“贺普丁”案集中反映了药品管理审批、流通和处方药管理中昀制度漏洞。而药监局也同样有着“难言之隐”。  相似文献   

2.
《中国老区建设》2011,(5):63-63
医药专家提醒,有5类药品不宜在家庭药箱中久留:1.处方药所剩药品不够一个疗程的,这些药存放多了不便管理,还容易和同类新药造成混淆,一旦误服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从2004年1月1日起,所有执行地方标准的药品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地标药”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仍有一万多种药品未拿到国家药品批准文号,以“地标药”为主要产品的小药厂面临着生死考验。  相似文献   

4.
施东飞 《新财经》2000,(5):42-43
在老百姓对药品降价的期待之中.三九集团将药品凯帝龙由每克48元降到每克17.1元。结果非但没达到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在一些医院还“失了宠”,好蹊跷!在“医药分家”的一片呼声之中,医院的卖药积极性无疑会受到影响。但这一改革并没有截断医生与药品利润联系的“纽带”.医生仍可以通过开处方,从医药代表手里获得利益,而且摆脱了医院管理,更方便!药品本来是给患者吃的.但是在药厂—药商—医院—医生—患者这个环环相扣的链条中,究竟有多少人在“吃”药?。  相似文献   

5.
4月15 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到,在确保电子处方来源真实可靠的前提下,允许网络销售除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以外的处方药。在此之前一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于4 月7 日印发《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指出,支持开展互联网处方药销售。  相似文献   

6.
7月2日,被称为"中国直营连锁药店第一股"的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727.SZ,下称"一心堂")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交易。不过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早在2012年5月就成功通过证监会上市审核的一心堂,在这圆梦时刻可能也很难由衷开怀。尽管销售额一直稳居全国药品零售企业前五,但随着医院药房取消药品加成和允许医药电商开售处方药等政策的逐步实施,一心堂这类药品零售企业实在是上市不易,前路更难,唯有且行且珍惜。  相似文献   

7.
随着政策放开,医药网购市场吸引了愈来愈多医药企业和综合类电商染指其中,但也深受"牌照"、电子处方等问题所限。2014年9月初,商务部等六部委发布了《关于落实2014年度医改重点任务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建立由医师负责门诊,患者凭处方至零售药店或者医疗机构购药。2014年5月2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有参与其讨论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其中首次提到放开部分处方药网上销售,并将网上售药审批制度变为备案,以利于该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6年8月28日,第19次药品降价令执行,、南京市面上的一些药店和医院,再次上演了降价药品“人间蒸发”的一幕:降价的“红霉素肠溶片”,在几家医院和药店的货柜上都不见了;有的降价药如“头孢拉定”胶囊,虽然医院和药店仍在销售,但卖的已不是属于此次降价的规格。  相似文献   

9.
药品价格高.已成为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却始终未能得以解决的焦点之一。1998年以来,我国官方共出台17次“药品降价令”,然而药价却一直不降反升。为什么药品一进入降价目录就消失?行政降价为何收效不彰?有人把此罪归于不良药企“换名不换药”的商业劣行。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一直让人费解:药企为什么能把药品换换名字、或换换包装.就能使过去很普通的药变成昂贵的“新药”?难道没有把关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买得起药,河北某市相关部门出台了社区药品统一定价政策,对多种社区常用药设定了统一零售价。但药价“一刀切”之后,相关的补偿支持却没有到位,以致进货价高于零售价,一年下来,社区中心陷入了“越卖越亏”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探讨公立医院,有两个众所周知的事实:面对患者,公立院的药品零售价是其实际采购价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医院的品销售利润非常高,远高于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水平,并且近年来一直如此;而面对药企,近十年来中央数部委三令五申立医院采购药品后必须在60天内向医药企业支付采购款,但迄今为止几乎没有医院执行这一政策,医院购药回款期基本在半年以上,相当一部分长达一年。公立医院以其"寡头"垄断着这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相似文献   

12.
月轩 《中国西部》2010,(9):26-29
近年,药品安全事故频发。“齐二药事件“、“鱼腥草事件”、“欣弗事件”、“刺五加事件”、“双黄连事件”、”佰易事件”……接二连三的药品安全事件此起彼伏,使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药品安全已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同时,当我国药品产品遭遇严重的信誉危机时,我国的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肩负着巨大的使命和职责。  相似文献   

13.
药品价格的“虚高”是一个过程,是药品在流通领域各个环节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因此,需要采取医药分业、引入竞争机制、整合药企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药价虚高”问题。  相似文献   

14.
2月6日新华社著名的“新华视点”报道:云南省宣威市探索出“竞价采购,统一配送”模式,在医院和药品供应商之间建立起一道“隔离墙”,切断药品流通链条中的“回扣环”,一时引发了当地药品价格的“雪崩”:药品供货平均单价骤降35%,各医院收治病人大幅增加,药品收入大幅降低,“这一做法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假肢上搭脉”的药改已经折腾过多次、喧闹过多回了,但药价并没有多少下降,看病仍然那么昂贵。同时,“医药代表曝黑幕:教授级医生月回扣达10万”、“四川揭医药购销黑幕:已查出128人吃回扣近千万”的报道仍然不时见诸  相似文献   

15.
农历马年刚一到来,医药流通企业(下称“药企”)就拉开了一场抢占医院药品供应市场的“圈地”大戏。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再也不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做酒的、造车的……无一不是以广告开路,争抢市场。然而,2001年12月1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从2002年2月1日起,除2000年1月1日已禁止在大众媒介发布广告的粉针剂、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抗生素类处方药等品种外,非抗生素类抗感  相似文献   

17.
人们问:药监大权向一个政府部门的集中,是不是还不如原来由两个部门分别来管更好一些?“部门扯皮”固然令人望而生畏,但“扯皮”至少也增加了肆无忌惮的贪渎行为的麻烦。人们也问:从药品研发到生产、再到流通的认证制度,除了激发新的寻租动机,对药品的品质保证,究竟起了多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谈资     
《走向世界》2010,(18):15-15
天价药源于政府定价虚高。 ——广东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座大山。谁是“暴利药”的幕后推手?不少网友把矛头指向医院,认为是医生“收回扣”推高药价:也有人指责药品集中招标,不能有效挤掉药价水分。  相似文献   

19.
患者:“这种药既不难做,又不贵,为什么买不到?” 医院:“就是因为太便宜了,才买不到。” 药企:“啊!全国就我们一家在做这种药!” 相关部门:“药品停产属企业的市场行为,我们将该情况向有关业务单位汇报后,方可给出答复。”  相似文献   

20.
“3年不要利润!”“拿出20亿以超低价抢标!” 刚刚经历过短缺风波的廉价药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尤其是被列入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在竞标中,成为诸多大型药企不惜“亏本”也要争抢的热门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