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考察实验室对沙门氏菌的检验能力。方法:样品的前处理按作业指导书要求,检验按照GB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对编号分别为CODE0461、CODE0593、CODE0615的3份巧克力样品进行沙门氏菌检验,并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结果:CODE0461、CODE0615样品均未检出沙门氏菌,CODE0593检出双相亚利桑那沙门氏菌。结论:通过此次能力验证,辽宁省食品检验检测院微生物检测所的检测能力得到了有效验证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室参加了NIFDC-PT-135巧克力中沙门氏菌检验能力验证,检验方法如下,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及GB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中的方法,将3份巧克力样品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生化实验和血清分型。运用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进行初步筛查,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对疑似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编号CODE0375检出肠道沙门菌双相亚利桑那亚种,编号CODE0770、CODE0766均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本实验顺利完成,与考核方结果一致,获得满意结果。最后得出结论,参加能力验证能够提高检验机构的检验水平,亦可增加检验机构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是检验机构内部质量控制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微生物实验室大肠菌群的检验检测能力,本实验室在2016年参加了乳粉中大肠菌群的计数检验能力验证活动,试验方法依据NIFDC-PT-060《食品大肠菌群测定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和GB 478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编号为CODE1的样品结果为10 CFU·g~(-1),编号为CODE2的样品结果为4.4×10~4 CFU·g~(-1),编号为CODE3的样品结果为1.2×10~4 CFU·g~(-1)。z值均2,试验结果为"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的沙门氏菌检验方法。〔方法〕以传统标准方法为基础,与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技术结合使用。〔结果〕检验进口冷冻禽畜肉样品3177份,检出沙门氏菌105份。〔结论〕该方法的应用使沙门氏菌阴性样品得以快速放行,沙门氏菌阳性样品的鉴定更准确、科学,在进口动物源性食品的检验检疫工作中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参加FAPAS(food analysi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scheme)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能力验证计划来确认及提高本验室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检测能力。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法GB 4789.7-2013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对收到的两份鱼肉盲样进行检测。结果:编号为M230d21A盲样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编号为M230d21B盲样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通过参加此次FAPAS能力验证来评价和监控实验员检验能力的持续状况,为自身的持续改进和质量管理提供信息,进一步促进实验室管理体系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能力验证中运用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方法,提升实验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能力。方法:按照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方法要求进行检测,并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片同步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方法对编号1~9的样品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编号为10的样品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按照Baird-Parker平板计数法的结果上报,阳性样品的Z值结果均2;阴性样品的结果为10 CFU/g,10个样品测试均取得满意结果。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能力验证中获得满意结果,通过开展能力验证工作可以更好地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升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能力,本实验室参加了弗帕斯(FAPAS)分析实验室能力验证机构组织的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表明,编号为M228d02A的样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M228d02B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2个样品检验结果均取得优秀等级。  相似文献   

8.
进出口食品中沙门氏菌的高效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当前沙门氏菌检验方法,总结了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实验室在进出口食品沙门氏菌检测中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手段配合的检验方法,以及实现简化检测过程、提高检测阳性率的实践经验,同时提供了近年来在进出口食品中检出的沙门氏菌事例,以期为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凉拌菜中沙门氏菌的生长规律,将沙门氏菌标准菌株接种到杀菌后的凉拌菜中,分别置于5、15、25、35℃条件下培养,每隔24 h测定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数量,用Logistic模型对实验数据拟合,建立沙门氏菌生长规律关于温度的二级平方根扩展模型,结果表明,Square Root模型拟合度较好,可信度高,适用于评价凉拌菜中沙门氏菌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0.
沙门氏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不同的沙门氏菌血清型对于人和动物的致病性不尽相同,了解肉制品中沙门氏菌污染情况并进行血清型研究对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 GB4789.4-2010对采集的肉制品共75份进行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进行检测,并采用传统的血清凝集法和全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系统(Ribo Printer~?)对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鉴定。对分离纯化的沙门氏菌进行了血清分型,两种方法分析结果一致:检出的沙门氏菌有鼠伤寒沙门氏菌、斯坦利沙门氏菌、姆班达卡沙门氏菌和沃兴顿沙门氏菌,均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血清型。肉制品中存在沙门氏菌的污染,提醒相关部门做好监控,以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水产品中沙门氏菌的分离与血清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如何准确并快速地进行水产品中沙门氏菌的血清学鉴定。[方法]将经过VIDAS SLM初筛、API鉴定为沙门氏菌阳性的菌株按照国标方法进行血清学分型鉴定。[结果]从9个水产品样品中分离出9株沙门氏菌,其中沙门氏菌B群3株、C1群4株、D群1株、其他群1株。[结论]用沙门氏菌阳性菌株的营养肉汤增菌液的菌苔沉淀来进行血清学分型鉴定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方法,有助于提高沙门氏菌血清学鉴定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零售盘点     
《现代商业》2012,(34):10-11
1酒鬼酒检出塑化剂检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近日向质检总局报告称,酒鬼酒样品中被检出含有塑化剂。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其中DBP(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俗称塑化剂)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质监局此前对酒鬼酒公司进行执法检查,暂未发现人为添加塑化剂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Mini VIDAS)检测法和常规培养法对230份样品进行沙门氏菌检测,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一致,230份样品中有11份为阳性,MiniVIDAs检测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检测的快速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保障香港市民的食品安全,避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从中山市供港水产品及其制品中抽取15个品类39个批次样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鉴定分析,检出阳性样品1个,检出率为2.6%。  相似文献   

15.
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品中增塑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食品中4种邻苯酸二甲酯类化合物进行检测。对于非油脂类食品,气相色谱法的检出限为1.5mg/kg,平均回收率为67.4%-92.9%,相对标准偏差为1.6%-4.7%;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检出限为0.05mg/kg,平均回收率为66.3%-112.9%,相对标准偏差为2.9%-11.3%。对于油脂类食品,气相色谱法的检出限为30mg/kg,平均回收率为73.4%-96.1%,相对标准偏差为1.6%-2.8%;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检出限为1.5mg/kg,平均回收率为64.1%-80.2%,相对标准偏差为1.6%-4.5%。用该分析方法对285批食品样品进行了分析检测,1批食品样品检出BBP,13批检出DBP,63批检出DEHP,总检出阳性样品68批,总阳性检出率23.9%,其检出质量分数为0.05-1.27mg/kg。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能够满足食品中4种邻苯二甲酸酯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沙门氏菌是食品中一类较为常见的致病微生物。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过多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因此,对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对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的传统方法、ELISA法、免疫荧光标记法、PCR法、电阻抗测定法以及生物发光法进行了系统分析,为更好地实施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前增菌时间对沙门菌检验的影响,对沙门菌检验方法进行优化,为国家标准的修订提供科学数据。方法:按照沙门菌国家标准方法检验20份生禽肉,每个样品分别采用8h和18h两个时间前增菌,对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当前增菌时间为8 h时,检出沙门菌阳性样品8份,阴性样品12份;当将样品继续前增菌至18 h时,其中4份阳性样品中沙门菌未检出,5份阴性样品则检测为沙门菌阳性。结论:不同前增菌时间对沙门菌的检验影响显著,同时采用8h和18h两个前增菌时间检验生禽肉,可以大大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能力验证试验中大肠杆菌O157:H7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7年CNAS组织的肉制品中大肠杆菌O157:H7检测能力验证试验中,对比对样品(含肉粉的冻干粉)先用BP肉汤进行前增菌,并利用大肠杆菌O157:H7不发酵山梨醇的特性,在山梨醇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初步进行分离,再用传统方法和miniVIDAS快速初筛,与API、VITEK生化鉴定系统结合起来,进行检测,结果表明,B320号样品未检出O157:H7,B057号样品检出O157:H7。CNAS对该实验室检测样品能力验证实验结果的结论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验证多重荧光PCR方法在食品中致病菌检测的实用性,并为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为测试对象,设立阳性、阴性、空白样品对照,以GB4789.4-2016、GB 4789.7-2013、GB 4789.10-2016、GB 4789.30-2016为方法对照,设计引物和探针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多重荧光PCR方法的阳性、阴性、空白样品对照结果准确,检测结果与上述国标一致。结论:采用荧光PCR方法,可大幅缩短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时间,且操作简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化工科技市场》2006,29(7):66-66
饲料级磷酸氢钙标准样品,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批准发布的标准样品,其编号为GSB05-1697-2004。它主要应用于生产、科研、检测、教学、培训、检查和管理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