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借鉴智力资本的相关理论成果,将之运用到区域经济层面上来,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来评估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区域智力资本水平,并进行相关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广东省区域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区域智力资本的4种构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所差异,而且省内各个地区之间的区域智力资本水平很不平衡.本文进而探讨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泉和机制,并为地方政府选择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1995—2006年的区域智力资本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测度来定量研究二者的关系,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的理论分析和定量的实证研究方法(因子分析方法、相关性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探寻了湖北省区域智力资本各要素的构成对各要素的贡献度,以及区域创新能力各要素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度。并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评估了湖北省12年来的区域智力资本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运用相关性分析,定量地探索了湖北省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性强弱。运用回归分析,探索了湖北省区域智力资本各要素的构成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定量关系。根据研究发现,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富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 Malmquist 指数对我国30个省市区(除西藏)2005~2012年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对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深度评价。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在2005~2012年期间下降了0.7%,科技创新效率明显低于东部、东北部和中部,说明我国科技创新效率与区域分布状况明显相关;从西部地区及各西部各省市区来看,技术进步的下降是引发科技创新效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软件企业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潜力的评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智力资本密集是软件产业的特点之一,在软件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智力资本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本文在界定有关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潜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软件企业智力资本特点的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以我国15家上市软件生产企业年度报告为样本数据,对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潜力进行了评估,依据评估结果的比较和分析,提出增强我国软件企业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潜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主要是对智力资本评价指标及其与我国服务业企业绩效的关系的研究,在整合前人学者对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方面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归纳总结企业智力资本的内涵、特征、构成要素及评估方法,并进一步构建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研究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智力资本与我国服务业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技术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应结合高技术企业的特点,借鉴BSC基本原理,构建财务、成长性、价值链流程、产品与技术创新、智力资本开发五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包括产业规模比率、区位熵等在内的主要产业识别指标体系,以2003~2012年我国31个地区的工业主要产业为研究样本,统计出各产业在地区之间的同构程度,进而研究了区域产业同构对产业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产业同构与产业率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经过分类之后的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产业,其地区同构程度与其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8.
结合已有文献资料,从经营业绩、智力资本、战略管理、核心能力、三维绩效等研究视角,对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对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评价的概念进行合理界定,揭示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评价的基本特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方面,剖析评价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财务和非财务两个视角,从财务资本绩效、人力资本绩效、技术资本绩效和社会资本绩效4个维度,设计了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关联分析法、投影寻踪模型、对比分析法和线性加权法,构建了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评价方法,进一步测度不同时期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指数,评价不同时期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指数的变化态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5~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从整体、分维度和分区域角度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整体和分维度检验中发现,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随着分位点位置提高,正向促进作用愈加显著。但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5个维度的正向促进作用有明显差异。分区域检验发现,随着金融集聚水平提高,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普遍存在先降后升的现象;随着分位点位置提高,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在落后型地区呈逐步减弱趋势,而在明星型地区和平庸型地区其正向促进作用愈发加强。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京津冀区域物质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以京津冀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区域物质代谢分析指标,实证分析了京津冀地区2005~2012年间的物质代谢规模、强度、效率。结果表明:(1)京津冀物质代谢规模呈上升趋势,河北省物质代谢规模明显大于北京和天津;(2)河北和天津物质代谢强度呈上升趋势,北京市物质代谢强度呈下降趋势,且整体上低于河北和天津;(3)京津冀物质生产力2012年相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114.63%、74.8%和14.28%,环境效率分别提高了17548%、86.65%、7.21%。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也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布均衡性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我国2001~2012年31个省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通过区域创新能力的聚类分析、空间分布图和全局Moran指数,直观地发现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和空间正相关特征,即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阶梯层次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创新水平普遍较高,而中部六省创新能力普遍一般,西部地区创新水平则较为低下,并且这一空间相关程度整体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徐程兴 《中国工业经济》2003,26(8):70-75,96
企业智力资本报告是目前国外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在我国尚属一片空白。本文在对目前的智力资本报告进行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由智力资本报告主表、附表及报表附注所组成的报告框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和数字经济环境3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域相关数据,运用熵权Topsis评价法、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空间收敛模型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以及区域差异进行探析。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但区域“数字鸿沟”现象严重,呈现出东、中、西区域梯度式递减特征;省域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演化不变”和“演化退步”两种类型,空间正相关性的省域数量大于空间负相关性的省域数量;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导因素来自于区域间差异,全国与东、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而西部地区在不考虑空间因素下存在绝对β收敛,不存在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智力资本价值创造理论研究文献,对智力资本价值创造基础理论、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型、智力资本价值创造能力评价等理论研究进行梳理与评述,提出智力资本价值创造理论未来研究内容与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碳排放、 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之间的影响作用机制, 本文选取长江经济带 11个 省市 2005~2017 年间的样本数据, 建立碳排放、 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之间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 运用 脉冲响应分析和预测方差法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表明,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碳排放、 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之 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且两两之间的互动作用明显。 此外, 对长江经济带的上、 中、 下游进行方差分 析, 发现不同区域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深入总结区域科技创新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区域科技创新指标权重,结合TOPSIS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的10个典型区域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展开分析与讨论,指明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地区治理机制作为一种区域环境因素会影响企业创新产出, 此理论已经得到学界广泛认同。 同时企业社会资本也会影响企业的创新产出, 但较少有人研究地区治理机制对社会资本影响企业创新产出过程的调节作用。 本文通过网络研究法和HLM模型对此进行研究, 发现: 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有正向影响, 尤其是信息共享维度和群体认同维度的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产出有显著影响, 地区治理机制对该影响过程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即完善的地区治理提升了当地企业的创新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4个维度,架构了中国工业数字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对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工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评价,还结合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核密度估计对中国工业数字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变进行了有效的解析。研究发现:目前中国工业数字化水平处于波动上升发展态势,但发展水平低、区域差异大仍是制约工业数字化水平快速提升的主要因素;同时,广大中、西部内陆地区工业数字化发展滞后,也是摆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走深走实”面前的一大难题。建议从促进区域工业数字化协同发展、进一步强化工业智能化及推动工业绿色化转型发展等入手,推动中国工业数字化水平全维度提升。  相似文献   

19.
既有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仍主要以静态分析为主,动态分析尚显不足。本文基于最新研究进展,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截取2005~2014年各区域统计年鉴相关指标数据,并借助STATA统计分析工具,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测度研究我国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从横向和纵向两条线分析我国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并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实证研究表明:(1)从空间分布状态来看,我国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自东向西逐步降低,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度相关关系;(2)从时间维度动态趋势变化来看,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呈现V、倒V、M、W 4种变化趋势,同时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律性。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扩大内陆地区全方位开放格局及协调产业体系建设和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岑晓倩 《化工管理》2013,(14):171-172
本文旨在编制有利于石油企业进行班组安全氛围测量的指标体系。在文献基础上,结合石油企业班组的特点,提出8个安全氛围维度。以维度为依据编制了石油企业班组安全氛围指标体系,通过对某石油企业189名员工经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内部一致性相关程度较高,基本符合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