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前,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长江沿岸29个中心城市达成一致协议,联手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营造和谐大家庭。按照协议要求。各城市将主要做女,三方而的工作:一是加快建立农民工培训与就业的档案制度和服务管理制度,指导解决农民工在劳务合同、工资待遇、社区生活等方面发生的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二是认真落实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项政策,清理对农民务工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推进农民工医疗和工伤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努力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法律救助、劳动争议等问题,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三是要构建起一个公平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建立开放式互动就业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五城市调查数据,对进城农民工的就业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进城农民工就业呈现出行业高度集中、非正规部门比重高、劳动时间长、工资水平低、雇佣关系不规范等特征。②进城农民工的劳动保障状况很差,其保障水平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保障水平存在巨大差距。③进城农民工的小时工资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③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状况对其小时工资有显著影响,但不同行业和不同雇主类型的农民工小时工资没有显著差异。本文最后揭示了这些结论的政策含义,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劳动者的群体决策特征探讨农民工过度劳动问题,可以为缓解过度劳动创设有效政策干预提供参考。本文使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同群效应角度研究农民工过度劳动行为的群体特征和作用机制。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发现,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同区县农民工过度劳动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民工个体过度劳动的概率显著增加0.73个百分点。机制分析发现,同群农民工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社会模仿以及形成的收入渴求是同群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男性且低学历农民工的过度劳动行为具有更强的导向效应。本文研究证实了过度劳动行为决策的群体性特征,利用同群效应可以实现劳动力市场治理效果的延展性。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保障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解决农民工保障问题是顺应我国社会转型要求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重要形式.解决农民工保障问题必须消除目前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同时在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也不能操之过急.本文从农民工的职业待遇保障、医疗保障、劳动安全保障等六个方面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走近农民工——江苏农民工就业、生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江苏省进城农民工的劳动、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不久前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在13个省辖市和5个县级市中对1536个农民工作了面访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工作环境、报酬待遇、生活质量等方面有所改善,境遇也好于同期全国农民工,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基本养老保险的双轨制特征为切入点,利用2014-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考察不同养老保障水平对农民工过度劳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过度劳动属于预防性劳动供给行为,养老保障水平较低的农民工过度劳动、重度劳动的概率较大,超时劳动时间较长;养老保障水平较低的老年人再就业概率较大。异质性分析发现,双轨制基本养老保险对老一代、受雇、从事制造业和高工资水平的农民工过度劳动的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表明:一方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稳定收入预期的作用有限,收入预期不稳定促使农民工过度劳动;另一方面,双轨制基本养老保险使外地农民工产生“局外人”心态,由此引发的预防性劳动供给动机致使其过度劳动。本文认为,应适度弥合两类基本养老保险的福利差距,充分发挥养老保障稳定农民工收入预期的作用,以缓解其过度劳动。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民工劳动关系问题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农民工劳动关系具有自身的特征和问题,本文从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参加社会保险、劳动安全条件、侵害农民工的权益、劳资矛盾的纠纷、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正确认识和依法规制农民工劳动关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农民工队伍结构变化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层,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社会进步,其内部结构出现分化,农民工的主要构成人员在文化程度、劳动技能及打工目的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多,比例逐年上升.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分析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及其进城打工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认识他们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变我国城乡分割二元结构,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及影响,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较大规模的问卷抽样调查,分析了农民工权益保护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前侵犯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的现象较为普遍,劳动安全与休息权得不到保障,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不高,基本保险与福利的覆盖率低,人身权利遭受不正当对待的现象仍然存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制度压力和用工单位环境是影响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翻开报纸杂志,全国各地为促进农民工“洗脚进城”而开展培训的消息令人振奋。然而几乎是清一色的技能培训又让人不免担忧,因为我们众多农民工兄弟不仅仅欠缺劳动技能,更在思想意识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农民工进城除了劳动技能培训外更需要全方位的“包装”,农民工培训工作要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对河北省唐山市农民工护工的问卷调查,从护工的人口学特征、找工作的形式、工作时间和工资支付等方面,对农民工护工的劳动权益保障状况进行现状描述和原因分析,以期为农民工护工的权益保障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兵团与其他省市积极开展劳务合作,大量引进外来农民工,农民工已成为推动兵团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团场建设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一些侵害农民工合法劳动权益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直接影响了兵团的社会稳定与和谐,也不利于兵团与其他省市劳务合作的深入开展。因此,如何依法维护外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值得思考并研究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财务会计》2005,(11):11-11
一份专门为农民工“量身定制”的《农民工劳动合同书》最近在河南面世。这份合同书对农民工的互资报酬、保险福利、劳动条件等等,都做出了明确、细致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顾问》2011,(2):31-31
2010年12月,陕西省劳动保障监察局向全省农民工发放了10万张维权贺卡,在2011年新年到来之际给农民工送去温暖,送去求职、维权等方面的关怀。  相似文献   

15.
城市农民工是一个新型的社会群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为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未能在法律上和事实上获得公平公正的待遇,反而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农民工与城市户籍的居民或城镇职工相比,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其劳动权益时常受到严重侵害。因此,目前城市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必要从法律层面上思考和探讨如何更好地去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为推进农民工特别是矿山、建筑等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吉林省制定农民“工平安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全面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崔力夫介绍,吉林省计划用三年时间,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农民工“平安计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的质量改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是增进农民工劳动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人力资本质量的改进,农民工能够获得更好的、收入可观的工作,以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社会也会因农民工的更大贡献而获得长久的发展。因此,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将是一项持续性利好的事情,也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以来,为畅通创业渠道,改善创业环境,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河南辉县市劳动就业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推动广东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全省农民工呈现出来源区域构成多元化,就业形式多样化,就业稳定性有待加强等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真正解决农民工“留得住”的问题,这也是造成周期性“民工荒”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促进农民工就业从量变到质变,确保农民工就业的良性有序运行,文章提出建立农民工就业培训开发长效机制,推动建设高水平就业服务平台,完善农民工就业的服务机制,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创新农民工就业工作机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农村社保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1年与2005年两次城市劳动力调查数据,分析了城市中的农民工的工资拖欠状况及其变化。2003年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以来,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的比例大幅度降低。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主要就业于建筑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等行业。与2001年相比,2005年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中,就业于建筑业的比例有所降低,而就业于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和制造业等行业的比例略有提高。但计量分析表明,建筑业的农民工仍然比其他行业的农民工显著地更容易被拖欠工资。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主要集中于个体私营企业。所有制对农民工是否被拖欠工资的影响非常显著。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农民工相比,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外资和合资企业的农民工,都更容易被拖欠工资。反映农民工个人特征的变量,对是否被拖欠工资没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