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树德 《财经研究》2005,31(11):29-40
文章根据我国股市的特点,对Barberis、Huang和Santos(2001)的模型进行了改进,推导出了带有波动项的行为资产定价模型.并用该模型对西方7国无风险利率及股票溢价进行了检验,发现该CCAPM模型不能解释我国证券市场的溢价现象,Mehra和Prescott(1985)发现的"股票溢价之谜"在我国同样存在.相比以前的分析方法,文章所考虑的模型比较符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征.文章最后利用经修正的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溢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楗炆 《经济研究导刊》2015,(9):134-136,139
通过建立Engle(2002)提出的动态条件相关多元GARCH模型DCC-MVGARCH来计算时变的市场收益对市场总流动性相对变化的敏感性(协方差),进而建立三因素资产定价模型,从时间序列角度研究市场总流动性风险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存在显著的市场风险溢价、市场收益对总流动性变化的敏感性风险溢价以及流动性相对变化的波动性风险溢价。  相似文献   

3.
《经济研究》2016,(3):110-122
基于双城模型,本文构建了大城市企业生产率溢价的概念框架,考察了选择效应、分类效应、集聚效应与竞争效应如何导致城市间异质性企业生产率分布差异;同时,基于1998—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回答了中国大城市的企业生产率溢价之谜。研究发现:(1)城市的企业生产率溢价是集聚效应、选择效应、分类效应和竞争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行业中这四种作用的溢价贡献不同;(2)集聚效应提高了大部分行业的企业生产率溢价;(3)竞争效应不一定导致大城市企业生产率呈现更大的"贫富不均";(4)城市间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存在着"水往高处流"现象;(5)大城市并不一定有更高的市场进入门槛。  相似文献   

4.
钟普 《经济论坛》2008,(6):128-129
一、股权溢价之谜 股权溢价(The Equicy Premium)是指股票收益率大于无风险资产收益率的现象.由于股票的风险较大,市场上大量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必然会要求以高收益来补偿持有股票所带来的高风险,因此一定程度的股权溢价是正常的市场现象.然而,大量针对不同时期与地区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权溢价程度远远超出了标准经济学模型所能解释的范围,这一现象被称之为"股权溢价之谜".  相似文献   

5.
徐舒 《经济学(季刊)》2010,(4):1519-1538
本文建立了一个信号博弈模型,在该模型框架下实证研究了大学教育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对大学生收入溢价的贡献以及高校扩招对大学生非大学生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模型的结构估计(structural estimation)证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工资分布.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1)大学教育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约能解释大学生工资溢价的72%;(2)与基于劳动力供给角度的分析不同,高校扩招可能通过劳动力市场歧视加剧大学生非大学生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本文发现了中国股市存在“高价股溢价”现象,这个结果无法用常见的流动性溢价、规模效应或者账面市值比效应解释。以1998~2007年的数据为基础,发现中国市场的低价股存在显著的折价,即高股价组合的收益率在统计上显著高于低股价组合,进一步以考虑了风险的夏普比率作为业绩测度,结论不变。最后以CAPM和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考察,发现在控制了市场因素、公司规模和“账面/市值”比效应之后,高价股依然存在显著的溢价。这种现象难以用市场有效假说解释。最后试着给出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7.
蔡祥锋 《产经评论》2012,(4):145-150
本文在BGG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包含企业、金融中介、投资者的双重委托—代理模型,将金融中介纳入信贷市场摩擦的分析框架内。分析了金融中介自身受信贷约束时,其资产净值变化对经济产生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得出在双重委托代理的信用契约下,企业外部融资溢价不但受自身资产净值的影响,还受金融中介资产净值的影响。各种外部冲击通过信贷市场中金融中介的传导对经济波动造成进一步放大的效应,经济波动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在考虑金融中介资产净值的影响后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8.
顾娟  刘建洲 《经济研究》2004,39(2):106-114
本文从简化的假设和模型出发 ,从理论上得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信息不对称之间的关系 ,从而从原理上说明信息向资产价格传导的机理。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是 :(1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如果投资者对资产的预期提高 ,则资产的均衡价格升高 ;反之则相反。 (2 )如果是有利的信息 ,那么获得信息的投资者的比例越小 ,资产的均衡价格就越高 ,收益就越大 ;如果是不利的信息 ,那么获得信息的投资者的比例越大 ,则损失越大。 (3 )获得信息的投资者的比例越大 ,则整个市场的风险溢价水平也越低。这些结论可以部分解释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针对利用信息不对称操纵股票价格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蔡祥锋 《经济前沿》2012,3(4):145-150
本文在BGG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包含企业、金融中介、投资者的双重委托一代理模型,将金融中介纳入信贷市场摩擦的分析框架内。分析了金融中介自身受信贷约束时,其资产净值变化对经济产生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得出在双重委托代理的信用契约下,企业外部融资溢价不但受自身资产净值的影响,还受金融中介资产净值的影响。各种外部冲击通过信贷市场中金融中介的传导对经济波动造成进一步放大的效应,经济波动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在考虑金融中介资产净值的影响后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10.
我国股票市场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是否存在股权溢价一直是国内研究学者争论的问题.本文选取我国股票市场1991年到2008年的数据进行股权溢价的计算,并以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模型为基础,考虑消费对股权风险溢价的影响,验证我国是否存在股权溢价,结果发现我国存在很高的风险溢价,而模型却不能对其进行解释,主要是消费和风险收益的相关性很低。通过对我国股权溢价的研究,提出研究风险溢价,对投资者和政府决策的意义重大.对投资者来说,关注分析股权溢价,能够作为合理分配资产进行投资的一种参考方式;对政府来说,监管股票市场需要首先了解股票市场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控股票市场,完善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