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命运之光     
刘子 《西部人》2003,(9):39
银色的月光照耀在我乘坐的列车上.这一片一片飞快掠过的光影,照亮了我将要到达的远方,也照亮了我单调如一的平庸的生活.这羽毛般轻柔的光芒带着微微的水气,让我有一种被露水打湿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道路与心声     
1980年,我随着当时的稀罕物--还不太普及的黑白电视机走进了千家万户.弹指一挥,我已在荧屏上为三秦父老服务整整二十年.二十年来,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荧屏上的我是以"大我"的身份出现,传播的是党和人民的声音.而现在的我,只想敞开心扉,向读者吐露一些"小我"的心声.  相似文献   

3.
张斌 《中国高新区》2007,(1):106-107
每当我看到身边一片片荒地上屹立起一座座高楼大厦时,每当我看到高新区一户户企业由小变大时,每当我带着孩子漫步于人行道内一个个设施完备的植物园、公园时,每当我在报刊、电视上看到对高新区日新月异变化的报道时……总禁不住心潮澎湃,禁不住为自己是一名高新人而感到骄傲.当我看到"我与高新区"这个征文活动时,想到了我父亲在高新区开发建设时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的变化过程,情不自禁的写于纸上.  相似文献   

4.
1980年,我在海西州州委宣传部工作.一天早晨,州委办公室主任王平顺陪着一个陌生人来到我们办公室,他给我们介绍说,这是刚从西宁调到海西的副州长赵喜民同志.王主任介绍一毕,赵喜民同志就补充道:"我以前在青海日报社工作.因为分管州上的文化、教育、卫生工作,以后免不了要和宣传部打交道.今天先来认认门,认认人."听我说着一口"秦腔",赵喜民就问我:"陕西人?哪个县的?"我回答说:"富平."他接着说:"我是西安的,离你不远,乡党.以后在工作上多多支持."平易近人,清新随和,让人感到一种无可抗拒的亲和和热忱,这就是赵喜民同志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5.
牟丰勋 《走向世界》2009,(15):50-57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没有什么花比荷花更能自成世界. 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大明湖畔,那些盛开的红、白荷花和滴落着水珠的荷叶,深深打动了我.从此,我痴迷上了荷花.只要看到了荷花,我就会用心的眼睛与她对话;每次在荷的身边,我都会感到自己浮躁不安的心在慢慢地复苏人性的本真.  相似文献   

6.
我不是研究教育的专家,但是,这些年看到国内的教育,特别是我自己从小在中国受教育,然后又去了美国,自然有许多观察和体会.到目前为止,我这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学校.1968年在湖南茶陵县开始上小学,1979年读完高中在长沙上大学,1986年去美国读研究生,1990年毕业以后至今一直在美国的大学教书.我有两个女儿,一个15岁,一个13岁,她们在美国出生、长大,这些年看着她们在美国上学.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习仲勋同志百年诞辰之际,我从一本杂志上读到了当年习老的两封信.信是写给毛主席的,很短,加在一起不过200多字,但内容却是关乎国家形象、社会安定、人民吃饭的大事.这里,不妨全文抄录下来: 主席: 我于元月11日被红卫兵抓到西安,现住西北大学,请转告总理,请他放心. 来西安以后,红卫兵把我武斗了两次,我的一只耳朵也被斗聋了.建国初期,我在西安工作,现在红卫兵把我抓到西安的大街上批斗,只能让那些反革命分子的亲属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8.
胡杨·人     
曾经在我的心里,胡杨树就是一棵树.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塔里木河流域的两岸,生长着这样一种叫做胡杨的树种.维吾尔人把她叫做"托乎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她的秋天是美得让人动容的,除此之外,我以为她与我没有任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薛宁 《西部人》2003,(8):16-17
站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我激动万分.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我的名字里有一个土字,土地是我的根基,我在土地上找到了财富,土地将我送上了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一 近些年,因为写作上的事情我多次到过延安.徜徉在那片凝聚历史、激荡时代的土地上,漫步在华灯齐放的夏夜里,看着一对对青年情侣满脸洋溢着沉醉与幸福相依而行,我总是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无法忘却我“认识”的那些花季女战士——那些当年身穿灰蓝军装、欢笑着走过这片土地的延安女孩.她们与今天的女孩同样活泼,同样多情,同样爱美.她们把肥大的军装裁剪得十分合体,领口缝上一条白布,好像内穿一件整洁的白衬衣.  相似文献   

11.
1.大多数中国人在美国只能做些技术活我不是研究教育的专家,但是,这些年看到国内的教育,特别是我自己从小在中国受教育,然后又去了美国,自然有许多观察和体会.到目前为止,我这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学校.1968年在湖南茶陵县开始上小学,1979年读完高中在长沙上大学,1986年去美国读研究生,1990年毕业以后至今一直在美国的大学教书.我有两个女儿,一个15岁,一个13岁,她们在美国出生、长大,这些年看着她们在美国上学.  相似文献   

12.
我从柴达木出来时,身边多了一样东西--一根乳白色的枯枝.这是我从荒芜的戈壁滩亲手折下来的.至今也还记得,那一坨一坨的草棵子在光秃的戈壁上充满诱惑地铺排着,冷眼看去就像一片珊瑚丛.我挑选的这枝,造型讲究,很像缩小的黄山松.枝枝蔓蔓,遒劲柔韧,很有风骨.我当时把它放在车上并没有想过我一定要带着它行程万里.我只是觉得它挺好看的.  相似文献   

13.
囧途     
前几天,我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件囧事. 车厢内人挤得满满的.我费劲地掏出钱买了票后,接过售票员找回的零钞,往裤兜里一塞,这只手便挤得拿不出来了,于是顺势一手抓住头顶上的扶手,一手插在裤兜里. 正盼望着赶快到站下车,身旁一位年轻女子突然抓住我伸向裤兜的那支胳膊,大喊:"把手机还给我!"拥挤的车厢中,人们居然还能立马给我和她让出些许空间.感觉人们的眼光像X光一般扫描着我的全身,我有些慌乱:"我哪里拿了你的手机,你赶紧放手,你这人咋这样子." 她见我一只手插在裤兜里,直接就往我裤兜捏过来,我把手抽出来,她一捏,没有发现手机,又捏了另一个裤兜.活了40多岁,还从没被人这么侮辱过,可这时即使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我生气地质问:"你凭什么说我拿了你的手机?莫名其妙!"她不再做声,全车的人也没有一个说话的.  相似文献   

14.
黄宗跃 《中国西部》2013,(27):126-126
曾经的晓雨并不是一个懂礼貌的学生,他从不会主动和老师们问好,有时甚至会远远地避开.于是找个机会,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是不是我们哪儿做得不好,你有看法?" "没,没有——"晓雨急忙辩解道.一会儿,他慢慢告诉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大街上遇到您,我高兴地上前和您问好,可是您却板着脸,理也不理,当时我就很尴尬;还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碰到您,我一直都想找机会向您问声好,我望了您好久,可是你看都没看我一眼,搞得我好无趣,今天碰到您的时候,我本来想问候您的,可是想起以前,也不知怎么回事,话到嘴边,却没有勇气说出口……"  相似文献   

15.
陕北印象     
我的高西沟 我一直羡慕有故乡的人,因为我没有故乡.没有故乡灵魂就总在漂泊,于是我的灵魂就总在漂泊. 故乡大约说的是出生地,但故乡里大约也应该有泥土.城市太大,一个大都市可以容纳几百万众生,但一个灵魂要想驻足却很难很难.比如我,出生在西安城中心城隍庙的一条小巷,那条小巷至今还在,但小巷里的人没有谁能记得这里降生过的一个黄毛丫头是我.故乡需要认同,大都市里的人没有这种归属感.有一天,我到了一个叫高西沟的小村庄,住进了其中一个农户的家里—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世界上有这样一小块地方.但我突然发现我的灵魂在此很安宁,就像我此生之前很早很早就住过这里.泥土很甜,村人很亲,就像他们早就熟识我,就像我早就熟识我的村人.  相似文献   

16.
乘车     
2004年过去了,但有一件事深深的烙印在我心里. 一连下了几天雪,这天雪住天晴.早晨出屋,那冰冷的森气和刺骨的寒风冻得我直打哆嗦.我站在村旁路口等着乘车去县城上班,等到7时半却连一辆车也未等见.离上班只剩下半个小时了,家里距县城有10多里路,我急忙回家骑上自行车去上班.  相似文献   

17.
付秀宏 《产权导刊》2021,(11):74-75
1983年,我一个人从老家坐火车去保定上大学.上车后,我发现对面坐着一位50多岁的中年人,皮肤黑红,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对方主动开口告诉我,他在宁夏中宁工作,回河北高碑店探亲.当得知我考取气象学院后,对我很羡慕,言表之间非常兴奋.他在即将下火车时,从行李架上取下一个人造帆布包,拉开拉链儿,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封得严严实实的报纸包,然后再谨慎地打开,里面包着他从中宁那边带回来的红枸杞.  相似文献   

18.
1982年春,我由组织上送到北京鲁迅文学院去进修时,海西州文联业已成立.这次进修,对于我个人的文学创作,是一次质上的变革与飞跃.这是后话,不提.我们进修,原来是一年,后来改为两年.1983年夏,我回到海西休假,同时也回到<瀚海潮>编辑部去工作了几天.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长期与"三农"打交道的科技工作者,我被选派到酉阳县花田乡生基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 进村前,我就开始思考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和科研成果,带领父老乡亲们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让振兴的火种在革命老区这块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20.
剑南春之恋     
初识剑南春是24年前的事了.   那年夏天,我以学校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在乡亲们眼里,这是了不起的一件大事.亲朋们为我高兴,教我学业的老师们为我高兴.我记得,拿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我与母亲一起到学校去感谢我的恩师.说是感谢,也仅仅是从自家的菜地里摘了点瓜果什么的.从乡村的深处到小镇的学校有十余华里,路上,母亲给我聊起了老师和亲戚们对我们家的好.我知道,我的成长过程并不顺利,小时候常生病,后又经过多次转学,在很多人的帮助下,才拥有了上大学的机会.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