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1年我国的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本文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于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从控制好货币总量、保持贷款总量合理适度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等四个方面,深刻分析了稳健货币政策的丰富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围绕经济金融转型发展,浙江省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的六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广西金融研究》2002,(5):25-27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政策之一,我国在"九五"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和反通货紧缩,先后采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这两种类型的货币政策实施,对保持经济增长,稳定币值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基层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货币政策效应还未完全得到显现,本文通过对基层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针对存在问题,着重探索完善货币政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财政与货币政策"双稳健"组合出台影响深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金融》2004,(12):1-1
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这标志着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将向中性的稳健财政政策转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大宏观调控手段的组合关系将发生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4.
由于日本经济的主要指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2006年3月,日本银行宣布结束实行了长达5年之久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保障货币政策的平稳转轨,日本央行一方面采取了稳健的分步骤过渡措施,另一方面着手建立新的货币政策运营方针。在未来,日本货币政策在要紧密关注世界资金流动趋势、加强对国内物价水平的风险控制,同时重视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从而为日本经济创造稳健发展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5.
戴根有 《银行家》2002,(7):28-30
稳健政策功不可没 这几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物价的平稳,的确与货币及信贷的平稳增长是同时出现的 1998年后,中国的货币政策以"稳健"为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罗海波 《浙江金融》2006,(10):16-17
货币政策效力区域差异研究起源于对货币政策效力非对称性的研究.包括紧缩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扩张性货币政策在不同通胀水平下效力的非对称性、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周期性变化而变化、区域性单一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等四个主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及实践的创新性发展都需要稳健的货币政策,使我们对转轨国家宏观调控有了新的认识,积累了许多经验。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使我们对稳健货币的政策有了巨大的挑战,这也就使我们对货币的操控有了更高的要求。稳健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有相通性的,只是稳健货币政策要求在货币政策的基础上进行"微调"以及"预调"。这使我国的经济状态从面对危机逐步转向常态,对通货膨胀、维护经济稳定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及其教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瞿强 《金融论坛》2001,6(9):52-56
日本80年代后期的"泡沫经济"引起了各国经济理论界与实际部门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日本"泡沫经济"形成、发展以及破裂三个时期货币与财政政策的考察,认为"泡沫经济"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与协调失误有很大关系.在80年代中期,过分强调内外经济协调,导致日元在短时期内急剧升值,为了防止由此而引发的经济衰退,在国内政策上又单纯依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过于保守;在"泡沫经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日本银行恪守传统的货币政策目标,在一般物价水平稳定的情况下,忽视了资产价格的上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在"泡沫"破裂之后,货币政策几乎无所作为,而单纯依靠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9.
一、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原因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效果,即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依赖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强度,而且依赖经济周期的具体阶段.一般认为,在经济收缩阶段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加速作用小于经济扩张阶段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减速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尽管不同的地区共享一个相同的书面货币政策,但受产业发展模式、金融供给能力及直接融资能力差异的影响,产生的货币政策效应却不尽相同。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舍弃样本地区繁杂的表象,抽象出能揭示内在本质的区域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分析了不同产业模式下货币政策调控的承受能力,提出了在稳健货币政策下"总量从紧定向宽松"、考核基层央行执行货币政策效果的重点应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货币政策在当前通货紧缩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 《新金融》2003,(3):11-13
通货紧缩指的是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并延续一定的时间(一般为两个季度),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就正好符合这一概念的特征.通货紧缩引起了人们收入水平的下降、企业利润的减少,需求降低后又导致失业的增多、社会信用链条吃紧等等一些不稳定现象.政府为了稳定经济运行、保持快速发展,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进行调节,以期摆脱紧缩,使经济步入正轨.这种政策在我国已经实行了5年,扩张财政的效果普遍被人们看好,而对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紧缩中的作用却众说纷纭,一直都是人们极为关注的活题和经常讨论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构建了包含金融部门和"双支柱"调控政策的DSGE模型,系统地比较了不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组合在应对不同外部冲击时稳定经济和金融的效应差异以及福利差异.研究有以下发现:一是相较于单一货币政策,纳入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具有更好的金融稳定效应;二是"双支柱"调控框架下不同货币政策在应对货币冲击时稳定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渠道与效应存在显著区别,价格型货币政策通过利率传导渠道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数量型货币政策有利于支撑实体经济发展,但需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隐患;三是"双支柱"政策协调搭配能够有效增加社会福利,其中价格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配合时社会福利损失最小.上述发现意味着"双支柱"框架的调控效果依赖于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因此,现阶段央行应进一步厘清不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配合的作用机理,以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检验了银行信贷冲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扩张性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区域内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效应,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经济周期下微观经济主体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建立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特点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以及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功能,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作用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和2012年稳健货币政策的异同2011年货币政策方向转变为稳健,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样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实际实施起来,是存在异同点的。相同点在于"稳健"。稳健货币政策提出的背景是国际金融危机。为尽快摆脱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本经验 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是1998年以后逐渐形成的.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含义是指: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实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总结1998年以来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经验,我想特别强调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2008至2011年我国执行不同货币政策背景下的县域经济、金融和民间融资变化情况的调查分析,探索不同货币政策背景下基层民间融资发展趋势.从而对民间融资作用、风险监测、风险防控和宏观引导中存在问题进行揭示,进而提出在当前稳健货币政策下如何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1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重要信息,2011年中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这是中国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货币政策基调的转变.是中国决策层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科学应对,最终将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加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1998年以来,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扩大内需来确保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至2004年,这种宏观调控政策一直在我国得到积极执行.本文就是根据不同时期宏观调控政策,通过株洲与沿海发达等城市经济比较,探寻宏观调控下的区域经济差别,以及在现行宏观调控政策下,株洲应如何调整信贷策略,加快株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勇 《海南金融》2007,(4):9-12
200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依然是2007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鉴于稳健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本文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对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深刻内涵、运行效应以及经济适用性等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新的经济形势对稳健货币政策操作提出若干新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货币供应量增速偏低,特别是贷款增幅下降,对经济走势无疑会有相当不利影响 受国际经济环境及内需不稳定的影响,前几年出现的通货紧缩趋势,现在又加重起来.有人认为,货币政策的"紧缩"是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认为,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有必要改变当前的货币政策取向,对实质性的"紧缩政策"进行调整,迅速实行"积极的"、"宽松的",也就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