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及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 ,通过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贸易所面临形势的分析和研究 ,提出了增强我国农业及农产品竞争力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创建名牌农产品 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农产品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挑战 ,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地位是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名牌农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此文主要就名牌农产品对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作用及如何创建名牌农产品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迎接入世对我国农业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成定局,入世后,中国各个行业都将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其中受影响较大的可能是农业和农民利益。 入世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协议,中国将对所有的世贸成员放开贸易经营权,降低关税和减少非关税措施等。目前,中国已经降低关税,开始逐步放开经营权,正在进行登记制试点工作。可以预见,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类性质的企业都可以申请贸易经营权,拥有经营权的企业包括外国企业将越来越多,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农产品也将增加。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差异大,在这样一个潜在市场较大…  相似文献   

4.
宋艳兵 《经济师》2001,(7):49-50
一、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一 )机遇之一 :加入WTO我国加入世贸的谈判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如今已到了最后阶段 ,可以说是指日可待。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好处有以下几方面 :有利于减少其他国家对中国农产品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等不公平待遇 ,促进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WTO成员国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取消了非关税措施 ,均以关税及关税配额来管理农产品贸易 ,这样就大大改善了农产品的出口环境。有利于扩大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乌拉圭回合谈判后 ,由于发达国家削减农业保护水平和增加市场准入量 ,有利于中国抓…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农产品国际贸易大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农业的生产和贸易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有利有弊,利大于弊.应采取的措施有:改革现行的政府管理机构;采取“绿箱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动植物检疫。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美签署关于中国加入WTO双边协议和加入WTO进程的明显加快,各界人士就“入世”对我国农业影响发表了不少评说。总的看法是“入世”对农业有冲击,也有发展机遇,是利大于弊。 农业部负责人指出:加入WTO,第一,有利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第二,有利于调整国内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进出口结构。第三,有利于改善我国农产品出口环境,享受WTO成员国的无歧视贸易待遇。当然,对部分地区的一些质量和单产较低、技术含量不高的农产品及加工品带来一定挑战。 目前,苏南农业的整体状况、价格水平与全国部分地方及世界农业相比,…  相似文献   

7.
加快建立我国的农业保险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保险体系是构筑我国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保险保障制度在城市中得以发展和完善,而如何建立我国的农业保险体系尚待研究和探讨。中国农业面临加入WTO后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对农业这一基础性弱质产业的保护已成为我国政府的当务之急。根据世贸组织《农产品协议》第7条、8条规定,政府可以在财政上参与农业保险,以支持本国农业发展。因此,我国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绿箱”政策,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农业国情,行之有效的农业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8.
赵江 《时代经贸》2005,(1):124-126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的来临,2005年我国关税总水平针降至10.1%,农产品关税水平降至15.35%,关税配额数量达到最高点,其中小麦和玉米的关税配额量达到国内生产量的10.7%和6%,而世界农产品关税平均水平为62%,我国将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这必然有利于国外农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对国内农产品市场带来较大的影响,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但随着形势变化、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这样,就要求我们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留发展后劲,以促进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不断完善、进步。  相似文献   

10.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业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只有加快与国际接轨,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的意识、方法、手段,充分利用丰厚的自然资源,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才能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名优特新产品比重,促进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6.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