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以工补农,是现阶段正确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一条重要政策,对于这一政策,目前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所以有必要弄懂“以工补农”政策的真实含义。概而言之,以工补农就是以工业(一般指农村工业即乡镇企业)的一部分收益去弥补农业扶持农业,适当调节务工与务农之间的经济利益,使目前这种种植业收益和从事工副业,商  相似文献   

2.
双向服务工业——以城带乡的纽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经济的落差一直很大,如何缩小这个落差也一直为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人员所十分关注的问题。一般说来,在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农业为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是必然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间阶段,工业与农业的最佳发展状态仍然是工业的积累用于发展工业,农业的积累用于发展农业;只有在实现工业化以后,才有可能依靠工业的积累装备农业,真正实现以工补农,以工建农。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市、县工业企业多是轻型化、劳动密集的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因而在这个阶段,探索工农业共同发展和城乡共同繁荣的途径,走出一条城乡结合的路子具有十分重  相似文献   

3.
周晓明 《农村经济》2006,(12):28-30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历来认为所谓“以工补农”、“城市反哺农村”纯粹是城市和大工业对农村和农业的支持。然而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走向,农业的现代化、农民收入的增加,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本身的需要,更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需要。因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尤其近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已无可避免地出现了市场疲软,而就市场拉动而论,中国农村是最好、最大、而且风险最小的市场。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务工、务农劳力在收入上的差别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务农劳力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少单位采取以工补农或平衡农工劳力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究竟需不需这样做,怎样做更合适一些?就此我们怍了一些初步的调查。一、以工补农的必要性以工补农是指在工副业发达的地区,为了平衡务工务农劳力的收入差别,减少劳力向工副业涌集,保证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使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方向发展所采取的一种办法。它不同于我们过去所说的那种以城市大工业补贴农业的“以工补农”,而是从农村工副业创造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来以一定的形式支援农业。就晋中地区而言,以工补农问题的提出是与普遍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取消统一分配,工副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历史背景相联系的。如左权  相似文献   

5.
上海郊区乡镇工业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主体,也是城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不可缺少的配角,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外贸出口和国家财政收入是重要的一块,对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增强以工补农、以工补副的经济实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集体经济的壮大,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以及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家之友》2006,(10S):1-1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已经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要求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为此,我们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创造条件,让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乡镇企业以工补农的理论基础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中的以工补农,是指微观经济单位内其他产业特别是工业对农业的各种补贴。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农产品价格补贴、扶持贫困地区等等,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和使用问题,不属于以工补农的范畴。 一、产生以工补农的必然与条件 以工补农之所以能在中国工业化的过程中产生并受到社会的肯定,是因为适应了这样三个需要:即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状态造就的平均分配意愿、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保证农业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南方农村》2005,(4):1-1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辽宁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强调,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威工业与农业相互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方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十六大以来,“三农”工作理论和政策不断创新,今年初又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这是加快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理论和政策基础。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反哺作用和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必将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加快工业化的进程,就必须把农业产业,农村产业规划在工业化发展之中,用抓工业的思路、理念、机制和方法抓农业,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以工补农,工农互动,农业生产,农业企业工业化的良性发展之路。农业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企业进军农业企业领域。农业领域运用工业理念进行生产,营销和管理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阶段。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自给半自给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时期,就必须用工业理念谋化农业发展解决农业、农村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研究发展辽宁农村经济新路子问题,我们到海城市重点调查了以工补农和农业集约经营两个专题。在此基础上,也旁及了辽宁农村经济新路子的其它问题,掌握了一些材料,形成了一些粗浅观点,就教于同行们、同志们。一、关于以工补农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研究了地处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江苏省丹阳市新桥、界牌两镇农村经济发展道路:首先通过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实现农业的稳产、高产;然后利用农业积累发展乡镇工业、并使其成为农村主导产业;进而又通过“以工补农”实现农业与工业的同步发展;现在正进入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第三产业的新阶段。虽然两镇的发展也有差异,但它们经济运行过程反映出具有共性的规律,对于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道路展示了一个重要侧影。  相似文献   

13.
创新性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继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是对农民利益的合理补偿,实质是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合理校正长期以来以工业和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方式,真正实现以工补农和以城带乡。因此,各位应立足实际,找准制约农业和农村进一步发展的突出矛盾瓶颈制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创新性地进行建设,切忌将其作为主要满足政绩需求的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14.
今年四月,在无锡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提出了实施八项重点工作,特别是在农村推进“三个集中”即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区集中,工业向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社区(中心村)集中的发展战略。这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之策、根本之计,将为无锡市实现农村现代化掀开新的辉煌一页。  相似文献   

15.
“以工补农”是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以乡村工业为依托,在农业内部,实行微观自我调节的一种手种。从经济较发达的江苏一些地区看,“以工补农”正经历着逐步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其特点和趋势是:1.“以工补农”的重点由分酉巴领域和社会公益事业转向生产领域,逐步变“输血”为“造血”“以工补农”的起步阶段,多数地方由于实力有限,经验不足,补农的主要办法是提取乡村办企业的利润,参加农民的分配,兴办一些社会福利事业,解决干部和有关人员的报酬。这部分资金,约占补农资金的70%左右。这种做法主要补的是消费,不能增加农业的直接投入,难以解决生  相似文献   

16.
正东台名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近年来,江苏省东台市紧扣"融入长三角、建设新东台"主题,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发展高品质、高效益农业,重抓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新提升,农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分别突破100亿元、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以工补农”是政府主导下的,一切非农产业和领域对农业的帮助和支持以及对农业内部自助的引导,“以工补农”的实施主体包括了政府主体和市场主体。通过对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带农、财政支农、金融支农等“以工补农”相关政策回顾,把“以工补农”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快速推进和完善阶段。同时结合各时期“三农”发展状况,分析各相关政策效果。最后,通过对整体政策效果的回顾,展望“以工补农”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城镇化,打破了“农村一农民,城市一市民”的格局,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开创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农村城镇化是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社会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途径。按照十七大报告指明的农村城镇化发展战略及其技术路径,应当重点开展以下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层声音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相似文献   

20.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战略重点,是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重要渠道,是促进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城市社会转型的杠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