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邓小平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第二,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概念,并且把对外开放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三,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第四,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范畴,并且强调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邓小平提出了生产力标准,要正确认识生产力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生产力标准是绝对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标准又是相对性的,因为社会的进步除了生产力标准,还有生产关系标准,社会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标准;生产力的发展还存在暂时性与长期性,局部性和整体性的矛盾;生产力发展的受益者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都体现了生产力标准的相对性。只有正确的把握生产力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才能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工会组织和干部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贯彻落实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站在先进生产力发展前沿,引导职工学科学、学技术;站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建设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站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高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同时,对道德进步也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是积极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强化了独立、自主、主体、创新四大意识,尤其是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另一方面是负面影响,由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容易诱发人们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道德水准发生变化。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给道德建设带来的双重效应,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过程,要求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它对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纵观人类发展史,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每前进一步,人类文明程度就提高一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有利于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有利于教育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一手软、一手硬”在认识和理论上的根源有:首先是生产力最终决定作用的庸俗化。极力贬低否定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否定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其次是经济建设中心地位的绝对化。认为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否认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互动关系;第三是生产力标准的片面化。认为只有发展生产力,一切手段和方法都可以,极端夸大了生产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分析科学技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精神文明的内容,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来  谢晶 《新智慧》2006,(3):58-58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社会公益活动的增加,人们共同参加活动的机会亦大大增加,火灾、地震、冰雹等灾害却时有发生。保持沉着冷静,果断采取自救措施,是逃生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旅游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旅游的根本作用是提高国民素质和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的角度出发,揭示出发展旅游业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必然联系,旅游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如何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调动积极因素,控制旅游污染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他提出的加快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思想;重视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等构成了生产力持续发展理论框架,是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具有跨世纪的战略意义。一、重视加快发展生产力人们知道,邓小平理论已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在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时,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深逐眼光一下就盯住了发展生产力。他把发展生产力确定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纳…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与生产力的性质、水平、特点密切相关。工具是生产力性质与水平的标志。人们的认识与能力是工具更替与进步的决定因素。工具发展与进步的递进性和不可逾越性决定了生产力,从而生产关系、经济方式与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进步的递进性和不可逾越性。市场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必须客观、科学把握的重要问题,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的:“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文化理论的创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升华。把生产力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意识(先进文化)放在第二位,把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既充分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还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使“三个代表”牢牢建固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邓小平理论进一步阐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三个代表"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各项工作努力做到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以理论创新的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生产力发展的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生产力思想不同于传统的生产力理论,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力。在构建生态文明的当今世界,大力发展生态生产力是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发展生态生产力的关键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突出了生产力发展的生态内涵,明确了生态生产力发展的着力点,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物质生产和生产力同精神生产和生产力具有本质的区别。在社会分工的意义上,文学、艺术、道德、宗教和哲学等精神生产和生产力受物质生产和生产力的决定;在物质生产内部分工的意义上,物质生产和生产力包含了某些精神过程和精神特征,即与体力劳动相对的脑力劳动。不能把物质生产等同于体力劳动,把精神生产等同于脑力劳动。一方面要充分肯定精神生产和脑力劳动对社会历史愈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必须确认物质生产和生产力对社会历史的决定作用,这二者并不矛盾。因为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后者作为一种“总的趋势”处于社会历史本质和规律的层面,前者则作为一些“个别”存在形式和发展方式处于社会历史的现象具体的层面。  相似文献   

16.
试论生产力五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力要素的探讨是生产力系统、生产力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主要的生 产力要素论进行剖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劳动者、自然资源、资本、技术与管理五要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该文认为先进农业生产力能够极大地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发展。一直以来,把先进生产力理论运用到当前的农业、农村中来,以不断培育和保护农业中的先进生产力的论述不多;该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些探索,即通过对当前我国先进农业生产力特点的分析,提出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先进农业生产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道德教育的文化依托和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道德的母体,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价值理性建构功能和德育功能:精神文化为道德和价值观念提供思想资源,物质文化为道德合理性提供依据并创设“场”环境,制度文化为道德的选择、维系与规范提供保证。应当在高校文化背景下构建高校道德“场”,寻找文化与道德教育的契合点,从文化的提升、传承、创新、展现等方面来加强道德教育的文化建构,进而提高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完整的价值评判体系,具有深刻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把握生产力发展的尺度的同时,把握好人的发展的尺度.要从经济发展、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科技进步以及人际关系建设等方面,积极创造人的全面发展的道路和条件.  相似文献   

20.
管理及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就其性质而言,也是第一生产力,管理在生产力系统发展中,发挥着整分合作用,效率倍增作用,对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