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依据1995-2011年的季度数据,通过GARCH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进行了测算,并基于行为均衡汇率理论对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程度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以及错位对中国制造业各分类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长、短期来看,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及汇率错位对不同分类产品的影响均表现出负向影响,但影响效果因产品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各分类产品出口短期内均具有自我修正的动态机制。货币当局在关注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值的同时,应进一步减少汇率波动及错位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姚大庆 《当代财经》2007,(10):98-101
本文构建了一个汇率不确定环境下的加工贸易企业模型,结论是汇率波动幅度增加对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生产的附加值,汇率波动幅度的上升会增加高附加值企业的产出和出口水平,减少低附加值企业的产出和出口水平.对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我国12类出口商品月度数据的实证检验与上述理论模型基本相符.随着人民币汇率的逐步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将逐渐加大.因此,要减少汇率波动对产出和出口的不利影响,我国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工贸易的产品附加值,多从事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何劲 《经济师》2014,(9):62-63
文章运用价格、汇率传导效应和比较优势理论,解读了农业投入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波动与园艺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因果关系;基于1992-2011年蔬菜、水果、茶叶、花卉出口竞争力指数RCA和TSC,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就农业投入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不同园艺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不同园艺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在不同程度上弱化了园艺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人民币升值对不同园艺产品出口竞争力均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出口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2005年7月人民币新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灵活性进一步提高。本文采用前沿的ARDL边限检验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汇改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水平及波动对我国出口的长短期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2005年3季度至2013年3季度期间,出口与人民币REER水平、国外总收入、国内总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REER水平显著地负向影响出口,而REER波动并不显著影响出口。论文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启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自锋 《经济学》2009,(3):1497-1526
本文首先采用外销比例指标,构建理论模型以研究汇率变动对不同类型FDI的影响,然后使用跨国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效应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当东道国货币升值时,处于技术优势的跨国公司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双边实际汇率的波动程度对FDI的影响很弱,这是由于跨国公司采取了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由于汇率风险是影响外资企业出口的关键因素,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程度对出口导向型FDI的影响较大;人民币升值和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对市场导向型FDI的影响较弱,却能够显著促进出口导向型FDI。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采用外销比例指标,构建理论模型以研究汇率变动对不同类型FDI的影响,然后使用跨国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效应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当东道国货币升值时,处于技术优势的跨国公司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双边实际汇率的波动程度对FDI的影响很弱,这是由于跨国公司采取了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由于汇率风险是影响外资企业出口的关键因素,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程度对出口导向型FDI的影响较大;人民币升值和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对市场导向型FDI的影响较弱,却能够显著促进出口导向型FDI。  相似文献   

7.
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双向波动趋势和波动幅度日益增大,我国出口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本文通过对日本、德国企业应对汇率波动各种策略的分析及比较研究,提出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及汇率剧烈波动情况下提升我国出口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中国对28个主要贸易伙伴国出口的面板数据,对比分析了2005年汇改前后人民币名义汇率波动风险和实际汇率波动风险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后发现:无论是汇改前还是汇改后的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风险对中国的出口均未产生显著影响;而汇改后,人民币名义汇率波动风险却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由此可见,相对于实际汇率波动风险而言,名义汇率波动风险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9.
周建  赵琳 《财经研究》2016,(2):85-96
文章采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时不能忽略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文章构建了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货币政策及其宏观经济系统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在模型参数校准的基础上进行了政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但是对每个变量冲击响应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较大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将显著干扰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需求的调控,人民币汇率升值波动幅度较大时,货币政策对需求变量的调控作用会减弱,但不会影响相关需求变量在不同时点的冲击响应走势特征。较大的汇率波动会减弱利率上行对出口的负面影响,有利于缓解货币政策对出口的负面冲击,但会导致贸易条件(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的比值)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2000-2007年的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深入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并同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人民币升值显著降低了出口企业的加成率,并且对于出口依赖程度越高的企业,人民币升值对其加成率的负面影响越大;(2)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具有动态效应,且可能存在1年的时滞,它对企业加成率的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递增趋势;(3)人民币汇率对不同特征的出口企业加成率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消极影响随着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而降低,随着企业融资约束的增强而增强;从所有制性质来看,私营出口企业的加成率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冲击较大;在贸易方式方面,加工贸易企业的加成率受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小.进一步地,文章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企业加成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通过“价格竞争效应”和“规模效应”降低了出口企业的加成率.文章为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的企业行为选择和贸易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与汇率波动对FDI总量、成本导向型与市场导向型的外资规模的影响,构建了简洁的理论模型进行研究,提出了人民币升值抑制成本导向型的外资流入但促进市场导向型的外资流入、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两种类型的外资都具有抑制作用的假说.采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结合人民币汇率改革至今的月度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水平对总体外资规模无显著影响;人民币升值抑制成本导向型外资流入但促进市场导向型外资流入符合理论预期,且对我国外资行业结构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对FDI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明显增大,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8.68%,而且这种升值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关于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国外学者的主流观点是,汇率波动幅度的增大会引起出口厂商风险的增大,从而抑制厂商的出口冲动。但也有学者认为,当汇率不确定性升高时,既有出口风险增加,出口动机下降的替代效应,又有预期出口收入降低可能使人们出口更多商品以取得补偿的收入效应,所以难以确定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额的总体影响。[1]  相似文献   

13.
汇率波动是否会影响国际收支,从文献资料看,不存在统一的观点。利用2005年汇率改革后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来考察人民币汇率波动和国际收支的关系,从实证结果看: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的作用并不显著,但汇率与出口、进口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人民币汇率与外汇储备存在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晴 《财经科学》2007,(1):112-118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呈现出升值趋势.汇率的波动会影响贸易,一方面可能影响贸易收支,另一方面也会影响贸易结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使用二元选择模型分析了我国1999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我国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对日出口受汇率变动影响的概率,以此来反映人民币汇率变动可能对我国出口结构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中美韩三国的三角贸易模式,对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是否存在汇率波动的第三国效应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利用三角贸易指数刻画了中关韩三国三角贸易的动态演变,并对“韩国出口中国”和“中国出口美国”的贸易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了“韩国出口中国中间品-中国出口美国消费品”的贸易模式是中关韩三角贸易关系的实质,并基于此建立了包含美元和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变量的中美出口贸易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长短期内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中都受到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即存在显著的汇率波动的第三国效应;在长期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对美出口有正向的显著的第三国效应,其效应弹性要小于中美汇率双边波动效应弹性并与之方向相反;而短期内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增长有显著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16.
基于GARCH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建立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的GARCH族模型,实证检验了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特征。结果显示,2005年7月21日至今,人民币的汇率收益具有显著的左厚尾特征;汇率的波动并不服从正态分布,具有集聚性;并且人民币的波动具有记忆性,随时间变化不会衰减;通过TGARCH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存在一定的杠杆效应,人民币汇率还不具备浮动汇率的特征。根据分析,本文认为杠杆效应的存在源自于汇率升值的单向预期,给出以下建议:通过有节奏的汇率市场化改革,以及改善国际收支双顺差,减少对升值的单向预期;央行对汇率的波动适当控制;培育人民币汇率衍生市场,增加进出口贸易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产品;增加对附加值高的出口企业非汇率贸易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赵丹 《生产力研究》2012,(1):47-49,88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创,世界经济的复苏依赖于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当下人民币汇率争端再度提起,欧美等国家企图迫使人民币升值。随着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逐渐显现,分析汇率波动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下,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提出了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趋势下,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结构转型升级、增进出口商品附加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济》2014,(5)
正2014年3月17日,在央行的监督下,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但汇率波动扩大之后,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忽高忽低的走势,对我国进出口企业来说是一大严峻考验。汇率波动扩大消息一出,东南沿海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神经一下都绷得紧紧的。在江苏南通有两家制衣厂的吴阿瑞时不时地掏出手机查下汇率,因为他正在谈一张出口大单,他对《经济》记者表示,"汇率上涨1%就会受不了,扩大波动空间后,如果人民币汇率再上升2%,跟东南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选取1989~2007年的年度数据,利用单位根协整理论研究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化对美出口商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对出口商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十分微弱,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发生波动后,只有28%的效应被转嫁到美国的消费者身上,其他72%的效应被我国出口企业所吸收。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选取1989~2007年的年度数据,利用单位根协整理论研究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化对美出口商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对出口商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十分微弱,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发生波动后,只有28%的效应被转嫁到美国的消费者身上,其他72%的效应被我国出口企业所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