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和蔓延,内需尤其是农村内需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凸现.本文在分析吉林省农民收入和农村投资与消费需求的基础上,从农业支持力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商品流通体系和金融支持等农业支持政策视角分析了吉林省扩大农村内需的约束因素,提出了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增加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增加信贷支持力度刺激农村潜在需求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论支农信贷与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为金融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金融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发展农村经济就需要着力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村服务保障能力,提高农业自我发展能力,而要真正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就必须改善金融机构的服务,发挥信贷投入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工商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1980-2004年的实际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和影响机制。与已有的中国金融发展不利于农民收入增长的结论不同的是,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但是金融发展也显著拉大了中国城乡收入的差距。另外,本文还发现,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这种影响是通过资本积累、农村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变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等各项渠道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财政支农对于增加中国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财政支农各项资金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中国1990—2010年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及结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支出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有利因素,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于农民收入增加具有滞后性,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应当将有限的支农资金进行合理配置,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广西的主导产业,而农民收入是其“三农”问题的核心。目前财政支农仍是广西支持农业、农村、农民的主要手段。实证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广西的财政支农规模不断增加,力度逐步加大,农民收入逐年增长,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增加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然而,广西财政支农收益效率不高,财政支农资金治理不佳,财政支农力度仍显薄弱。因此,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明确支农资金的配置、  相似文献   

6.
李超杰 《经济师》2011,(11):16-19
农业贷款和财政支农是农村经济发展两种重要的资金供给模式,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期性战略选择。文章运用1980—2009年的实际数据对我国农业贷款和财政支农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不仅不能促进农业产值的增加,反而对农业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中农业贷款增加没有实现应有的贡献度。实行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贷款对农业分层次资金支持的结构安排和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是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要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职能,加快城乡的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充分体现财政支农资金的公共职能。本文探析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公共财政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业贷款、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运用经济转型以来的实际数据,对我国农业贷款和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78-2002年间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贷款的增加并没有成为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只有农业投资的增加才能够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这一结果说明,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贷款向农业投资转化的过程中存在低效率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为主线,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之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农发行应紧紧把握这个方向,在遵循政策性银行经营原则的前提下,找准业务领域和支持重点,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这应是农发行现阶段的工作目标,如果不能履行好现阶段的职能,则会加剧“三农”问题的严重性。目前,尽管粮食流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农发行对购销企业资金供应主渠道地位和作用没有改变,中央和地方储备离不开农发行信贷支持,非保护…  相似文献   

10.
特色农业产业化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支持对特色农业产业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个完善的特色农业产业链金融支持体系不仅需要为特色农业产业链中各资金需求者提供充足的信贷资金,还需要与特色农业产业链中各参与者之间在信息、技术、保险等各方面进行有效沟通和联系。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为探讨我国金融支农水平和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基本模型,运用我国1980-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金融支农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支农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前者是后者的双向格兰杰原因。并且从短期来看,金融支农水平的变化会引起农民收入的下降,而长期来看,则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且金融支农水平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基本稳定在13%左右。因此,为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需要继续强化我国的金融支农水平。既需要提高我国的总体金融支农规模,增加农村金融的普适性和可获得性。同时也要优化金融支农结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切实提高农村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1981—2011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发展结构对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却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在短期内,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结构两个指标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没有明显的正向关系,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依然具有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是农民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是其反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不存在,脉冲响应函数得到同样结论。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目前,江西省农民收入现状表现为收入水平增长速度加快,但与其他区域相比仍然有一些差距;收入结构中外出打工所占比例较高,省内各区域农民收入不均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结构不合理与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农民素质仍然不高和农村金融体制的制约,因此应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金融压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组织资源供给不足、农村金融机构功能不全、金融机构城乡与区域布局失衡并存、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不高等方面。本研究以常德市统计数据为研究基础,采用回归方法分析了金融压抑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发现:农业贷款额、三农投入额与农民收入变动之间呈稳定的正向函数关系且两者对农民收入影响的贡献率是不同的,农业贷款额为0.448,三农投入额为0.57,说明金融功能发挥不足,处于压抑状态。因此,应加强农村金融组织建设,改善金融压抑状态;创新信贷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金融扶持新兴农业产业,创造农民增收亮点等,以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5.
粮食核心区农民收入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农民收入自身,而且关系到农业稳定、粮食安全。从农民收入结构方面进行农民收入现状分析,找到制约农民收入的不利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增收的政策建议。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是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通过建立分析农村金融作用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出农村金融作用质量的得分,分析各因素对农村金融作用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农村经济货币化程度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金融对农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要充分挖掘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户增收的作用,要扩大农村金融规模,强化支农效率:改革农村金融中介机构,引导资金回流;加大城乡金融调控力度以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对农业和农民的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17.
金融自由化通过如下机制影响农民相对收入水平:经济增长、金融服务、金融发展和金融危机。转轨经济的特殊性使上述4个渠道都使农民相对收入增长受到不利影响。经济增长的再分配效应是不确定的。在转轨过程中,国有经济和国有银行从农村地区大规模撤退,减少了农民的金融机会和金融服务。在金融发展过程中,农民分享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外部性的难度提高。金融危机的再分配效应更是不利于农民。综合效应是,伴随金融自由化的推进,农民金融机会集合变窄,城乡收入差距快速扩大。  相似文献   

18.
从研究辽宁农民收入来源视角,通过统计数据和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1994—2010年以来,辽宁农村金融较好地支持了农民增收,信贷投资是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加的主要决定因素,同时农民就业结构和农产品价格的变化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据此,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对农民的金融支持,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种植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粮食补贴政策旨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本文通过构建嵌入补贴政策的农户种植决策行为理论模型,考察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种植行为的影响,并利用安徽省17个地市421户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粮食补贴政策对激励农户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粮食补贴政策在动态趋势上表现出显著的"土地投入"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20.
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制度障碍及其化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文烂 《技术经济》2010,29(12):113-116
本文运用制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制度障碍,指出农民缺乏财产性收入并不是因为农民家庭没有财产,而是因为农民家庭所拥有的财产缺乏合法所有权制度的保障,这使得农民家庭拥有的资源是一种僵化资产,无法转化为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资本。因此,解决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问题的关键是建立起一种能够将农民拥有的资产转化为资本的所有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