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琳琳 《魅力中国》2010,(25):270-270
开放数学教学是通过改革传统教学过程中束缚学生发展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新型教学。实施“开放型”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大胆开放,随机应变,不断改革束缚学生情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条条框框。改变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讲解,去探索,去创新,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2.
袁俊莲 《魅力中国》2010,(14):206-206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再创造’,即由学生把自己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或发现出来。”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探究创新过程的揭示、再现,给学生一个启迪的过程。这是创新教学的精髓所在。在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把“双基”扩展为“四基”,其中增加了对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培养。丰富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既要用好学生现有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又要让其得到发展和提高,这样学生才能全面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杜明清 《老区建设》2008,(22):56-57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学习的主人,激发学习兴趣。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实验、分析,自己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从而达到“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张琦 《魅力中国》2014,(14):219-219
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事例中,逐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思想方法。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结”起来,让智障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的“交互”中获得直观经验,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何道明 《魅力中国》2013,(8):250-250
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人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  相似文献   

7.
傅晓 《魅力中国》2009,(2):94-95
现状调查表明,我国数学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封闭性,普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训练和题型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即使一些数学技能较好的学生面对现实的数学问题也常常感到困难。我们学生通常认为“数学就是解题”,“学数学就是通过解题求得一个结果”。其实不然,数学应该是一个过程,一种活动,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果把数学比作是鱼,那么生活就是数学所需要的水;如果把数学比作是花,那么生活就是数学所需求的泥土。只有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让数学融于生活,走进生活才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马佳丽 《魅力中国》2013,(14):175-175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会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分析、解决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但长期以来,由于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数学的逻辑性、严谨性、系统性和理论性,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片面化、狭隘化。比如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只是一门考试科目”,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九年主务教育数学教学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靳抒情 《魅力中国》2013,(31):354-354
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2.
汪海明 《西部大开发》2011,(10):113-11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数学基础”的理解掌握。理解掌握“数学基础”,要从基本概念、公式、定理、计算、以及解题的步骤,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掌握简单的逻辑推理入手。在教学中,我们要紧扣教材,体会教材的编排特点,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己感悟,发现隐藏在教学情境中的“数学基础”,并在练习中有步骤,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反复训练。  相似文献   

13.
孙萍 《魅力中国》2013,(34):130-130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主要资源,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开拓视野,开发思维,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本文从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知识运用生活化三个方面探讨了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淑兰 《魅力中国》2014,(19):167-167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对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起着独特的作用,经过严格的训练,可以使人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正如加里宁所说的那样:“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从“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四个方面展开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更能突出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弄得不好,有可能出现大面积的分化现象。因此,对于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很多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下面我结合自己三十多年的教学实际,主要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学习的难点和解决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杨亚萍 《魅力中国》2012,(32):134-134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学会“做数学”,发展学生的能力,获取积极的情感价值观。(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兴趣是“做”好数学的前提。(2)多种感官的有机活动是“做”数学的核心。(3)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做”数学的重要方式。(4)“做”数学时注意的事项。在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数学带给他们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于春波 《魅力中国》2014,(10):195-195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以人为本”是一种适应未来管理发展趋势的科学理念,“以人为本”应用在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便是“以生为本”。“以生为本”的班主任管理,强调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以及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它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感想、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独立意志和独立追求的社会人来看待,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从不同方面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途径和方式,为进一步完善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银虎 《魅力中国》2011,(8):159-159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王动罕握敬竽知识,茂艘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相似文献   

18.
孙广平 《魅力中国》2013,(19):219-219
小学数学是一门应用极为广泛的学科,在提高人的逻辑、思维、创造等能力方面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一位学生来说,数学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么样才能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如何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素;怎么样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成了必须要探讨的问题。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上课多提问,适当开展学习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把“课堂”改为“学堂”,将“一言堂”改为“群言堂”。从而真正激发弦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数学的历程中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9.
谭仕芳 《中国西部》2012,(18):92-93
合作学习宗旨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合作强调学生自主,学生合作,老师就势必让出讲台,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不管讲台在与不在,最重要的是从心中撤掉,把讲台看成课桌,老师“讲”是合作学习的一个环节,不是“秀”自己。  相似文献   

20.
刘惠莲 《魅力中国》2010,(6):179-179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