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相似文献   

2.
存货期末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本文对持有目的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分别进行阐述,以期对清晰、准确计量期末存货提供有益借鉴。一、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含义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含义,因为持有存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5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人当期损益。国际会计准则对存货计量的陈述为:存货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低者加以计量。存货计价中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存货历史成本计价具有局限性。历史成本原则是会计计量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属性,由于历史成本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马红波 《时代经贸》2008,6(1):152-154
存货是公司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构件。文章根据财政部颁布的新的存货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针对存货期末计量进行了探讨。浅谈了资产负债表日,如何对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计量,分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何计提、如何转回、如何结转。  相似文献   

5.
艾莉 《时代经贸》2011,(24):71-72
存货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在存货期末计量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上。本文将针对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会计期末,为了客观地反映期末存货的实际价值,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准确地计量“存货”项目的金额,即要确定期未存货的价值。《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第18条规定,“会计期末,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相似文献   

7.
罗新运 《当代经济科学》2000,(6):105-106,108
一、存货与短期投资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核算(一 )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核算如果期末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 ,会计核算中不需作账务处理 ,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仍按期末账面价值列示。如果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应将成本降低至可变现净值 ,同时确认存货跌价损失并计入当期损益。在实务操作中有三种处理方法 :1 .不单独确认期末存货计价损失的直接减少存货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存货计价损失不单独入账 ,直接从“存货”项目下减除并增加当期销售成本 ,即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贷记有关存货项目。这…  相似文献   

8.
马红波 《时代经贸》2008,6(2):152-154
存货是公司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构件.文章根据财政部颁布的新的存货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针对存货期末计量进行了探讨.浅谈了资产负债表日,如何对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计量,分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何计提、如何转回、如何结转.  相似文献   

9.
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当存货资产发生减值时,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且,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还要进行有关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当对内部销售亏损和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抵销后,合并会计报表中反映的该存货的价值,就是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的价值。显然,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内部存货交易中的未实现内部销售亏损和相关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抵销,正是完全遵循了谨慎会计原则。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发布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存货期末计价方法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文章对其内容及采用原因进行了研究,并就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及实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新准则).与现在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做了较大变动,如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应当同时予以结转。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发布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存货期末计价方法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文章对其内容及采用原因进行了研究,并就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及实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财政部于2001年11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该准则对企业存货的确认、计量、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存货成本的结转及相关信息披露作出了明确的规范。现就此作简要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4.
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当存货资产发生减值时,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且,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还要进行有关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当对内部销售亏损和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抵销后,合并会计报表中反映的该存货的价值,就是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的价值。显然,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内部存货交易中的未实现内部销售亏损和相关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抵销,正是完全遵循了谨慎会计原则。本文主要讨论在内部销售价格(以下用R表示)小于内部销售成本(以下用C表示),产生内部销售亏损(以下用K表示,K=C—R)的条件下内部存货交易的两种抵销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浅析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在结构上层次更为简洁明了且适用范围更加的广泛在存货的计价方法和包装物与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上进行了相应的改动对于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允许资本化,并且新会计准则对存货的成本计量问题进行了说明新准则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持信息质量的有用性,在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体系中,首次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写入基本准则并在具体准则中大量的运用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打破了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提出了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为辅的新计量体系。新计量体系的提出是我国会计准则的一大进步。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作为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操作上的指导和规范,必然推动财务会计计量的改革和发展,并将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有效控制成本费用,保持低成本优势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根本前提和关键因素。本文重点论述了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实质、应注意的问题及比较方式。  相似文献   

18.
公允价值是现在学者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2006年2月15日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公布和金融危机的兴起,更引发了我们对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的思考。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并列,确立了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地位。而同期,随着金融危机的兴起,美国证监会(SEC)等,允许内部定价,由公允价值回归到历史成本,值得深思。本文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现状入手,浅析存货与投资性房地产核算,据此对我国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9.
1.公允价值本身的特征决定了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在公允价值计量中的重大影响,是由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本身特征所决定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等都有其鲜明特点而相互区别,而公允价值在不同情况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计量属性,是一种多特征的交叉重合,具有非确定性和变动性两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财务会计中,按历史成本计量是一条重要的原则.通过对历史成本等五种会计计量模式以及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辨析,提出了五种会计计量模式.并对多属性计量模式中计量单位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