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公司制度下,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使得经理人追求的是个人私利最大化而非企业或股东价值最大化,由此导致了投资决策的非最优化。本文从股东与经理人利益冲突角度分析了非效率投资行为,提出建立有效的经理人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是提高投资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芳芳 《云南金融》2011,(3X):153-153
在现代公司制度下,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使得经理人追求的是个人私利最大化而非企业或股东价值最大化,由此导致了投资决策的非最优化。本文从股东与经理人利益冲突角度分析了非效率投资行为,提出建立有效的经理人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是提高投资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证券公司治理中的经理人激励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券公司经理人激励的理论描述 在证券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下,经理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自身效用最大化,与股东追求的公司资产不断增值的目标不一致,两者利益会在一定情形下产生冲突,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如处理不当,都会加大代理成本,其中道德风险是指因证券经理人故意隐藏行为、隐藏信息、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使股东利益遭受损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股票期权的实施某种程度上是追求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结果.税收因素因为决定实施股票期权的企业和经理人的现金收入,而影响企业授予经理人股票期权的行为,以及经理人持有行权所得股票的时间、股利政策和盈余管理等.税收的行为调节既可能促进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也可能抵消其激励作用.因此,如何协调宏观层面的税收政策制定与微观层面委托代理问题的缓解是未来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委托代理理论下经理人殴票期权的出现满足了经理人决策的过程控制与企业利润剩余的结果控制之间的统一在将经营者与所有者的效用函数趋于一致的同时,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股票期权亦称认股权,是指公司无偿 (或有偿)授予经理人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以合同规定的价格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选择权,其实质上是由公司所有者向经营者提供激励的一种报酬制度。经理人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激励制度,是建立在委托-代理理论、激励-动机理论和人力资源产权理论等多种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报酬激励和所有权激励等产生作用。在我国,股票期权作为一种协调经营者与股东利益关系的长期激励制度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机制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股东越来越关注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企业是否在为股东创造价值.而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或员工,他们追求的是个人财富最大化.怎样使企业经营者或员工的个人利益服从于股东利益,也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宋永梅 《中国外资》2010,(18):141-141,143
在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机制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股东越来越关注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企业是否在为股东创造价值。而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或员工,他们追求的是个人财富最大化。怎样使企业经营者或员工的个人利益服从于股东利益,也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财务目标:最大化还是均衡——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框架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袁振兴 《会计研究》2004,(11):38-42
企业目标由股东利益至上发展到关注相关利益者利益 ,与之相对应财务目标也由股东利益最大化发展到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和产权理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认为 ,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决定了股东不可能追求到利益或价值最大化 ;经营者也无实现股东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激励 ;现代企业由于产权残缺 ,这使得企业利益相关者在实现自身利益时 ,受到制约 ,也不可能追求到利益最大化。笔者认为 ,企业财务目标是相关利益者利益的均衡 ,并从市场一般均衡、团队理论和共同产权理论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0.
股份公司较好地克服了个人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难以满足大规模融资和大规模生产经营的缺陷,但也产生了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所引致的委托代理问题.由于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职业经理人未必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甚至在极端情况下,以牺牲股东利益来获取自身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适于股权分散型公司的传统单委托代理理论关注的仅是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实践表明,在股权集中型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也存在代理问题。本文通过综述及评价以往文献从双重委托代理角度阐述公司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是一项对企业核心人员的长期激励机制,它在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吸引和稳定人才乃至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是经理股票期权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被滥用很可能会异化成经理人损害股东利益的工具。因此本文从这个角度分析了现有经理股票期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去完善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经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是一项对企业核心人员的长期激励机制,它在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吸引和稳定人才乃至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是经理股票期权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被滥用很可能会异化成经理人损害股东利益的工具。因此本文从这个角度分析了现有经理股票期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去完善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白庆辉 《会计师》2012,(2X):3-5
<正>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以及由于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引发的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企业股东和经理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股票市场在经历了一波火热的行情后,开始走向震荡整理阶段。这与管理层对股市泡沫的隐忧而采取一系列的直接和间接的调控措施有关。然而决定股票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业绩的提高。完善公司治理成为摆在上市公司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增加实施股票期权等与股票市场挂钩的激励方法在国内的公司成为一种趋势,股权激励日益被各界所关注,目前,A股上市公司已近或正在启动股权激励相关方案的已达到30%左右。股票期权计划又是股权激励的一种最主要的方式。然而,股票期权是不是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方案却是值得冷静思考的一个问题。一、股票期权计划的激励效应公司制的区别于其它企业组织形式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以股份制公司为例,股东拥有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和索取权,拥有对公司经理人进行选择、激励和监管的权力;而经理人拥有的是企业的剩余控制权。绝大多数股东不可能亲自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经营,而只是以委托的形式委托经理人代理经营公司资产。这是因为股东与经理人各自的资源优势不同,股东拥有非人力资本优势,而经理人拥有人力资本优势,双方通过合约联系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创造财富。然而由于双方...  相似文献   

16.
赵治纲 《财会学习》2009,(11):30-31
股权激励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它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是一种主要针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制度,通过授予其股票或股票期权,使得他们与公司股东的行为目标趋于一致,进而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近年来,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在员工(主要是高层管理人员)中实施股权激励,以期帮助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股权激励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它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是一种主要针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制度,通过授予其股票或股票期权,使得他们与公司股东的行为目标趋于一致,进而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委托-代理制的代理问题对公司理财目标的影响公司理财必须以公司的目标为依据,但各公司的目标不可能一致。一般说来,公司的目标有以下几种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行为目标-利益的满足,管理者报酬最大化。对于股份公司来说,股东的目标是出资额的安全与最大限度的增值,股东总是希望管理者从整体.长远的利益出发作出正确的决策,以达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而代理人的期望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在寻求货币衡量的物质报酬时,还致力于一些非物质的因素以满足其高层次的需要,例如晋升、避兔风险等。当代理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散化的一个严重后果,是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在不断增强,很多时候他们可能不再首先考虑股东利益,而是为自己谋取福利,因此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另一方面,职业经理人也会指责股东只知道利润要求,实际上不懂企业发展之道。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终办法,就是让职业经理人也成为公司所有者,让他们在某种意义上为自己工作,尽其所能,而公司其他股东则不必再担心自己利益受损。MB0实际是对过度分权导致代理成本和道德风险过大的一种矫正。  相似文献   

20.
股份支付应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激励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它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是一种主要针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制度,通过授予高层管理人员本公司的股票或股票期权,使得他们与公司股东的行为目标趋于一致,进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