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到底是选择国内资本市场,还是扬帆出海?当一家企业已经决定上市,上市地点就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性选择。2010年全球资本市场终于在疲倦之后再现活力,中国内地企业也由此活跃于各个资本市场。据统计,2010年共有476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其中129家企业在境外13个资本市场上市,融资332.95亿美元;境内资本市场则共吸引347家企业上市,融资720.59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国际融资》2005,(2):12-17
纳斯达克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10家中国大陆公司2004年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超过以前的总和,可以说2004年是纳斯达克在中国取得骄人业绩的一年。关于纳斯达克,有很多的传奇,对中国内地企业自然有着吸引力,但是,对于到国外上市,国内有的学者极力推崇,列举种种好处,也有学者提出种种告诫和看法,比如高昂的发行成本,还有诸如企业到国外上市的种种代价,等等,甚至有人说:在上市“国际化”而非业务国际化的背后,是更多的无奈。我们暂且不对此发表任何评价,我们所能提供的是纳斯达克的有关资料。如果你想到纳斯达克上市,或许你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关注海外资本市场,或许能帮助你进一步了解国际资本市场,总之,到海外上市,利多?弊多?由企业自己权衡  相似文献   

3.
财经动态     
《国际融资》2008,(8):72-73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评级因资本实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增强而上调至“BBB+”;亚行设立未来碳基金;兰州市设立500万专项资金重点扶持27家企业上市;辽宁建立IPO“绿色通道”,力促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着手筹备上市工作,鸭王餐饮集团看好创业板前景;  相似文献   

4.
与国内股票市场疲弱不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了海外的资本市场,开始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舞台上书写长袖善舞的历程。充分利用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对企业而言是经济现实的选择,但我们应该看到:大量企业海外上市,对我国蓬勃发展、在股市融资方面有巨大需求的新兴资本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中国企业掀起了上市狂潮,融资额和上市公司数量均刷新2007年的纪录,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上的"IPO元年"。中国企业用集体的力量诠释着"中国时代"的到来。2010年,共有476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合计融资1053.54亿美元,是2009年上市数量的2.7倍,融资金额也增加92.8%。其中,境内资本市场共吸引347家企业上市,总融资额720.59亿  相似文献   

6.
<正> 2003年以来,香港创业板、新加坡交易所和美国纳斯达克等海外资本市场纷纷加大了对中国内地的推介力度,以吸引中国内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上市,并掀起起了一股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热潮。 对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尚福林说,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境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持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根据WIND资讯统计,2010年中国企业的IPO规模占到全球IPO规模的1/4,沪深两市募资金额达到10016.32亿元,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地位显著提升。“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预计未来企业直接融资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2--2007年我国“系族企业”所涉及的280家/年的上市成员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其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进行的实证检验,我们发现:从总体上看,市场化环境不好的地区,系族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是有效率的。相比于非国有的系族企业,国有系族的内部资本市场是无效率的;而国有系族企业内部,由地方政府控制的系族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是无效率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对馒头比较了解.有句笑话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认真思考一下.其实做馒头与管理层调控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称之为“做馒头之道”。对于资本市场来说,“面”就是上市企业的质量和数量。管理层和投资者要精挑细选“面”.企业不仅要质量好,还要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农村金融研究》2011,(11):78-78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曹凤岐近日在“中国民营企业总部论坛”上发表题为《健全和完善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体系》的演讲,演讲中提到,只有改变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让我们的企业顺利从市场上实现融资,才能促使民营企业真正发展。要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利用资本市场,而不仅仅是二级市场,更多的是搞好一级市场。有条件的企业可争取在主板上市,比如一些已经做大做强的企业,有一些企业争取在中小板上市;还有一些有条件的企业,  相似文献   

11.
《国际融资》2007,(12):63-64
选自清科集团SOHU博客 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上市劲头十足,根据大中华区著名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顾问及投资机构清科集团近日发布的《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上市报告》,2007年第三季度共有73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218.56亿美元;其中33家企业在海外各市场上市,融资74.67亿美元;境内资本市场本季度表现超越海外市场,吸引了40家企业上市,融资达143.8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2.
在最近召开的“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与发展论坛”上,众多专家对于海外上市谈了自己的观点,请看本刊报道  相似文献   

13.
刘建平 《理财》2008,(2):35-36
2007年是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持续升温的一年,不仅在融资额上有所突破,更在上市企业所登陆的资本市场布局上和行业分布上表现出值得关注的新动向。根据著名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  相似文献   

14.
伟大祖国60华诞的盛世庆典刚刚落下帷幕,我们工商银行又迎来了上市三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在上海、香港两地成功上市,开创了A股H股同时发行、统一定价和同日上市的历史先河,创造了30项中国资本市场之最和全球第一,成为资本市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IPO,不仅推动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也为国际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工商银行从此站到了一个建设现代金融企业的历史新起点上。  相似文献   

15.
“对于2008年中国概念股在国际资本市场差强人意的表现,最必要的是要保持坚定的信心,特别是对于那些商业模式好、有长远发展前景的企业一定要有信心。”纽约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杨戈说。去年的中国企业一改在境外金融市场上一片红火的场面,无论是新上市企业的数量还是已经上市企业的表现都不尽人意。2008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仅有3家,  相似文献   

16.
《国际融资》2009,(10):56-57,59
“十年磨一剑”的中国创业板,在众机构翘首期盼中隆重登场。2009年3月31日证监会颁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酝酿10年之久的创业板终于破鞘而出。2009年7月26日证监会开始受理创业板预上市企业的申报、审批,预示着创业板IPO申报正式踏上征程。中国创业板之所以被业界期待,不仅由于它能够丰富中国资本市场层次、拓宽资本市场的深度与广度、使VC/PE投资机构有更加灵活的退出选择,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年底,监管部门发布《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和《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境外上市新规”),旨在促进境内企业依法合规利用境外资本市场实现规范健康发展。近年来,境内企业境外上市暴露出了财务欺诈行为、信息披露安全及被恶意做空等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银行信贷紧缩、境内IPO政策趋严,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获得较低的融资成本和更好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到海外上市成了中国企业的一项重要选择,而澳大利亚资本市场以其深厚的金融底蕴和得天独厚的资源,日益受到中国企业家和投资人的关注。作为集金融投资、境外上市、基金管理、资产运营、财务顾问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跨国金融服务集团一展腾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展腾),对澳大利亚资本市场及其主要证券交易所的成立背景、发展定位、上市条件、上市流程、审批政策和监管政策等具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最专业的全程上市融资服务。近日,《国际融资》记者在展腾北京总部独家专访了该公司董事长高健智先生,高先生就中国企业选择境外上市,特别是赴澳上市关注的种种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顺此文所引,读者可以看到又一家“梦工厂”如何为企业圆梦。  相似文献   

19.
李磊 《理财》2006,(3):81-83
中国经济增长非常迅速,但资本市场的发展却相当缓慢,使海外上市融资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青睐。相对于国内上市门槛高、市场单一等限制,海外上市的选择机会似乎更多。而手续简单、上市条件宽松的“买壳上市”更是许多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激情,也吸引了国外众多知名或不知名的投资中介蜂拥而至,他们都将目光聚焦在上市“中介费”上。在自称提供海外上市服务的众多海外中介机构里,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于是,一些“无良中介”利用信息不对称,即国内一些民企对境外上市缺乏必要的了解,采取各种手段制造了一幕幕的海外“买壳上市”骗局。  相似文献   

20.
资本市场是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健全的资本市场体系和完善的制度安排能够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选择,也可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公司治理结构等,将大大提升企业持续发展动力。本文在分析总结福建资本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助推企业上市发展、扩大企业发债规模、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阐释了借助资本市场促进福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