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军国 《经济论坛》2004,(6):103-105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农民人均名义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2002年的247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纯收入年均增长6.5%,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约0.1个百分点。从长期趋势看,农民收入阶段性增幅波动大,近年增长明显放慢。增速最快的时期是1979~1984年,实际纯收入年均增长14.6%;1985年以后增速明显放慢,实际纯收入年均递增仅为3.9%,与1985年以前的增长速度相差近3倍。  相似文献   

2.
一江苏省农民收入增长情况从1978年到1997年,江苏农民人均收入由155元增加到3269.9元,增加了20多倍,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7.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年均增长率为9.4%。成绩是显著的,但农民收入问题又始终困扰着党和政府,本文认为,除了存在农民收入相对非农业劳动报酬过低之外,农民收入增长的不稳定性和不连续性更是问题的主要方面。根据以上资料,江苏省农民收入的增长状况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迅速增长的阶段,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卫55元增加到447.9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加1.89…  相似文献   

3.
2004年,北京市成为继上海市之后,全国第二个免征农业税的城市(省份)。北京市免征农业税有两大原因:1.为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2003年北京市农业生产总值不足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96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11.5%。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2.6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6.8%,相差近7400元。免征农业税后,将使北京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再增加24元。由此可见,尽管免征农业税对提高北京市农民收入起到的作用很小,但是政治意义重大,必将增强农民对农…  相似文献   

4.
《综合经济导刊》2002,(1):26-27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农民收入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1978年到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42元增加到2197元,增长了14倍多,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6%。纵观22年来我省农民收入增长的过程,表现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5.
王丽艳  王卫 《经济论坛》2001,(12):37-38
有资料表明,自 80年代中期以来,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持续走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和全国小康目标的实现进程。影响这一进程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我省城镇化水平和就业结构两方面入手,分析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原因。 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从 1978年到 1985年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 3.38倍,显著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 2.28倍的增长速度。但自 1985年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经济开始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农民人均纯收入小康目标是 1200元 (1990年价格 ), 1996年该项指标为 2055元,…  相似文献   

6.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化特征 1、增幅较大,但近年来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按当年价格计算,1980—199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7.2元增加到803.52元,年递增率12.9%,1995年又增加到1609.60元,年递增率达到14.9%,高于同期GDP6.8%的增长速度。1996年,吉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跃上2000元台阶,1997—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呈现出由停滞不前到逐步增长的态势.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4.6%,1998年增长4.3%,1999年增长3.8%,2000年增长2.1%.直到2001年才出现反弹,增长4.2%,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比上年增长4.4%,2003年约为2575元,增长4%.可见,这段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一直较低地徘徊在4%左右,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连续下降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农民收入的现状 近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比改革开放初期农民收入年增幅滞缓。“七五”期间年均增长15. 1%,“八五”期间增 3.66%,“九五”前四年为3.38%。1999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205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增长4%,比改革开放前的 1978年增长3.45倍。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农民年均纯收入的增幅始终在4%左右徘徊。据专家测算,1998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为 2162元,但仅有40%的农民达到或超过这一平均水平,而18个省60%的农民收人在此平均数以下。农民与农民间的收…  相似文献   

9.
贫困和发展是困绕当代中国农村的两大难题,广东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村经济发展很快。1994年,我省农村社会总产值4712亿元,比1990年增长2.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182元,比1978年增长10.3倍,扣除物价因素影响,每年实际递增8.4%。我省农民收入仅次于上海、北京和浙江,在全国排第四位。但是,平均数掩盖了一些矛盾,热火朝天的南粤大地也有“寒极”。我省山区和丘陵地区仍有部份贫困农民,他们衣只可以御寒,食仅可以裹腹,生活十分困  相似文献   

10.
高楷 《经济导刊》2007,(11):83-84
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 "十五"期间,福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趋于同步.2000年至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432元增至2006的12321元,五年增长65.8%,年均增长10.6%,同期GDP年均增长10.8%,与经济增长趋于同步.而农村居民收入落后于经济增长.2001年至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比较低,均低于同期GDP增长率.2000年至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230元增至2005年的4450元,增加1220元,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6%,只有同期GDP年均增长率10.8%的61.1%,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四大表现(一)居民收入长时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统计资料显示,1990-2003年,GDP年均增长9.3%,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增长7.7%,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4.3%,经济增长速度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分别高1.6和5个百分点。2003年,GDP比上年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4.3%,分别比GDP增长率低0.3和5 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吉林省国民经济按历史水平比较发展较快,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7%,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617元,人民生活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若与沿海一些发展很快的省份比,我省经济发展却落后了。到1991年,我省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在19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列12位。按照世界银行汇率法计算,1991年世界低收入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600美元以下,我省为358.7美元(按1990年不变汇率计算,以下同),用国际标准衡量,目前我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处低水平。建设发达的边疆近海省,首先就是要改变这种人均收入低水平的现状,使我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在全国位次明显前移,按国际标准实现人均收入中等化。  相似文献   

13.
目前,农民承担的费用和劳务仍然很重,在少数地方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据农业部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缺西藏)的统计,1990年农村人口在定项内的村提留、乡统筹费人均是41.15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7.88%,比国务院规定的5%高出2.88个百分点,人均比1980年增加了4.05元,增长了0.2个百分点;同期,农民人均还承担16元的社会性收费、罚款、集资、摊派,两项合计,已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10.95%。1991年,农村人口在定项内的村提留、乡统筹费人均是44.55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7.94%,比1990年上升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农民外出劳务收入占其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日益增强。山西省也显示出这种趋势。1986年山西省农民的人均外出收入是46.33元,占同期人均纯收入的11%,到2002年,农民人均外出收入达到616.37元,占同期人均纯收入的26%,外出收入增加额对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平均贡献率达到29%。大量数据表明,外出收入逐步成为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消费需求不足症结何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消费需求的现状1-当前居民消费整体概况。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较高幅度增长,由1992年的9705亿元增长到1997年的27299亿元,年均增长22-5%,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储蓄余额及消费水平均稳步提高。197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33-6元,到1997年上升到2090-1元,年均增长16-87%;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上升到1997年的5160-3元,年均增长10-59%。城乡居民年底人均存款储…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3000美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要达到80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农民人均收入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长3.6倍,年递增速度需达到6.6%以上。而从1989年到2002年,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九台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登台阶奔小康目标,从市情出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将多种经营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经过两年的真抓实干,多种经营有了长足的发展,1993年产值达到4.7亿元,比上年增长41%,比1991年翻了一番多。人均多种经营纯收入达到416元,比上年增加14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5.8%,在全市25个乡镇中,比重在50%以上的有18个乡镇。由此促成农民收入快速增长,199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8元,比上一年增长27.3%。结束了连续多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和徘徊的局面,出现了1984年以来第二个增长高峰。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广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势头,尤其是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省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奠定了基础,城镇居民收支同步增长,十万元级消费凸显。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7.65元,比上年增长10.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3%。人均消费性支出10694.79元,增长11.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2%,消费金额首次突破万元大关,消费需求趋旺。  相似文献   

19.
陈钰芬 《经济论坛》2005,(14):18-21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浙江农民收入不论在绝对数量上还是在增长速度上,一直居全国前列,连续1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2003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5431元,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高出2倍多。1997年以后,在全国农民收入增速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浙江农村经济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从1997年的1.76倍上升到2003年的2.07倍。1997—2003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4%,高出全国同期增长速度4%的2.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李茂岚 《经济问题》1990,(12):39-41
农民负担日益加重,屡禁不止,已成为影响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一个突出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一、山西农民负担的现状 据统计,1989年全省农民负担(含间接负担)人均74.2元,占当年人均纯收入的13.5%。从涨幅看,农民人均纯收入1989年比“七五”初的1986年增长38%,而农民负担则增长63.4%,农民负担的涨幅超出农民收入的二十五点四个百分点,超过了农民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