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顾莉 《时代经贸》2008,6(3):164-166
股权分置是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制度安排,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股权分置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障碍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股权所有人对现金股利的偏好;通过对样本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现金股利发放的比较,分析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是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制度安排,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股权分置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障碍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股权所有人对现金股利的偏好;通过对样本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现金股利发放的比较,分析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刘美萍 《生产力研究》2014,(1):46-51,145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流通股比例增加、股权集中度下降和国有股比例降低,文章采用2005—2010年沪深两市A股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股改限售股的逐步解禁对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实证结果发现,股权集中度的下降和国有股比例的降低并未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产生显著影响,而流通股比例的增加却有显著影响,说明了股权分置改革并未显著提高上市公司股权制衡水平和公司治理水平,而仅仅改变了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掠夺方式。  相似文献   

4.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我国推行股权分置改革旨在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通过研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股利政策和再融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以找到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目标和途径。以便针对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制度可能存在的缺陷,提出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对策建议,并指出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可能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为背景,利用2004—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经验数据,从代理冲突和博弈的角度分析了利益相关者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各方在股利分配上存在政策博弈现象。博弈的结果表现为具有控股股东的公司比其他公司具有更高的现金股利支付率;具备再融资条件的公司比其他公司具有更高的现金股利支付率;第一大股东参与管理的程度越低,现金股利的支付率越高,但这一特征并不显著。同时,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少分现金股利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2005年4月到2006年底股权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至此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后股权分置时代.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相关研究中,以行业数据为样本的专门性研究很少.本文以2008年度发放现金股利信息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其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净资产收益率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相关度不高,每股净资产与每股现金股利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涂必玉 《经济纵横》2012,(11):105-108
2005年6月,我国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并于2006年年底基本完成,此后我国证券市场迎来了股票全流通时代。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背景下,从现金股利入手,从上市公司股权数量结构角度对股利信号在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发现我国投资者对不同股权结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公告的反应各异,说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是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将能够更大程度地直接反映公司的市场价值。股利政策作为公司的核心财务问题之一,一直受到利益各方的密切关注。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是公司进行股利分配最主要的两种分配方式。通过比较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区别及影响,分析中美上市公司对两种股利分配方式的不同选择的现状及原因,据此分别从投资者、公司治理、资本市场三个角度提出思考与建议,以期对改善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基于行为股利理论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怡 《经济论坛》2009,(21):120-122
本文首先回顾了行为股利理论的相关文献,然后在此基础上,选取的A股市场2002-2007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结合股权分置改革,运用行为股利理论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为拓展行为公司财务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2~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支付行为的影响,探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这一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越高,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越高,但股权分置改革显著削弱了这一影响;股改前后股权属性与现金股利的关系均不显著;股权分置改革后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减弱,而这一变化与股权属性没有显著关系。研究结论说明股改的目的正在初步实现,但由于股票全流通时间较短,其更明显的实施效果有待于在以后较长时间的资本市场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公司财务理论三大支柱之一的股利政策,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它解决了长期以来因“同股不同权”而带来的公司治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国际上对股权结构主要从股权流通性、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等方面进行探究,而我国关于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流通性上,研究表明:我国非流通股偏好现金股利,而流通股偏好股票股利。国外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股利支付水平负相关,而我国则相反。至于股权制衡度,欧洲与亚洲亦得出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职工持股法律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工持股制度(简称ESOP或ESOPs)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普遍推行,它已成为企业中一个重要的制度。文章针对职工持股法律制度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对职工持股制在实践中的若干具体问题的探讨,集中于职工持股制度适用的企业和职工范围、职工股占总股本的份额、职工购股资金、预留股的设置、职工股的流转等问题的讨论。其次,对中国职工持股制度中问题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运营现状和实际情况,以中国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与公司成长速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员工持股与公司成长速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提高企业员工的持股比例有利于加快公司发展。研究结果为现代公司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推动企业快速成长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普遍不合理,严重阻碍了公司治理和经营绩效的提高,因此,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文章在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选择深沪两市2004年~2007年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市场化指数衡量区域微观环境,藉此分析其对现金股利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将研究样本区分为股权集中度较高和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两个子样本,考察在不同的股权集中度情况下,区域微观环境对现金股利影响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6.
We consider a firm's problem of incentivizing its workforce through relational contracts, when workers effectively face a shorter time horizon due to possible separation shocks. Commitment issues then generate a trade-off between efficiency and distribution, which affects both performance and profits. Profits under relational contracting can exceed those under formal contracting, despite lower performance, when discounting is moderate, firm bargaining power is weak, and shocks are likely. Using a matched employer–retirement plan dataset, and interpreting discretionary profit-sharing plans and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 as relational and formal contracting, respectively, we find some support for our predictions.  相似文献   

17.
劳动者股份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一方面阐明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形式的经典模式———社会所有制;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教条式地照搬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典模式,确立了传统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形式———国家所有制。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应当、而且只能是以劳动者个人产权社会化联合为基本特征的劳动者股份制。因此,应当在深入进行理论探讨和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形式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等关键人是企业的重要人力资源,构建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促使其发挥活力的重要保障.基于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综合考虑收入分配、股权及岗位管理三方面因素,设计一种有机嵌套的联动响应机制以改进激励约束效力,从而实现对传统组合式入力资源激励与管理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杨慧辉 《经济经纬》2008,(2):109-113
笔者采用委托代理模型,以股东为风险中性、经理人为风险厌恶为基本假设,分析了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两种股权激励形式的激励作用。结果显示,当限制性股票无偿赠送给经理人时,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大于股票的激励作用;为激励经理人采取股东希望的行动,股票期权对股东的经济成本低于限制性股票对股东的经济成本。这一结论为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方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利用调查问卷数据,实证分析了经理人股票期权与其离职倾向的关系,考察了心理所有权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经理人股票期权显著影响职业经理人的离职倾向,心理所有权在经理人股票期权与离职倾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该结果表明,实施经理人股票期权可有效减弱其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