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通过构建新疆农村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1994年至2013年的农村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新疆农村农村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函数值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耦合度波动幅度不显著,整体徘徊在0.49左右;而耦合协调度却变化显著;同时发现以2003年为分段点,2003年之前新疆长时期属于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型,2003年以后为生态环境发展滞后型,表明新疆的农村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匹配化程度偏低,甚至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相互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背景下,从高质量发展视角出发,本文选取2001—2018年的数据,借助熵权TOPSIS法对中国31个省份的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衡量,采用差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对其空间均衡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引入障碍模型剥离出旅游经济高质量的主要障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上呈缓慢波动上升的态势,大部分省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不高,由东部沿海向中部、西部呈现阶梯递减的空间状态,协调和绿色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占比较高,依次是创新、共享和开放三个准则层;(2)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系数呈现上升的趋势,地区间不均衡系数逐渐增大,泰尔指数演变经历了波动上升下降又收敛的过程,且区间指数贡献率大于区间内的贡献率;(3)准则层方面共享是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制约因素,创新和协调是第二和第三制约因素,子系统障碍因子层中劳动生产率和旅游收入共享障碍度高,公共卫生环境净化能力、产业结构合理化次之.  相似文献   

3.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省级城镇化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中国省级城镇化发展呈现两极分化趋势,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高,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偏低;省级城镇化发展的地区差异明显,但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动态演变过程基本一致;除华东波动幅度较大以外,其他地区波动较小。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城镇化内部耦合协调性波动上升,2007年—2015年间全国各省份城镇化子系统均处失调状态;全国七大区域(除2009年)城镇化协调性稳步上升;两两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分异现象。据此,论文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对旅游产业、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系统(简称T-U-E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作用机制的分析,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9—2018年长株潭城市群T-U-E系统的协调等级进行测算分级,并从时空分异视角分析其耦合协调度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值在研究期内跨度较大,整体协调情况已从失调发展到协调,在末期皆处于优质协调等级.②长株潭城市群各市的耦合协调等级存在些许差异,空间分布由基期的"北及东南高,西南低"转为"南高北低"的格局.③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发展指数皆有显著增长并达到较高水平,但三市各系统发展不完全同步,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构建旅游产业与城乡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值法、灰色关联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并结合灰色预测模型(GM1, 1)对未来五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00—2018年新疆旅游产业与城乡融合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各子系统对城乡融合的平均灰色关联系数在0.865~0.955之间,城乡融合各子系统对旅游产业的平均灰色关联系数在0.832~0.948之间;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呈小幅度波动上升趋势,其耦合类型均处在颉颃阶段,其协调等级从严重失调逐步发展到轻度失调;在未来五年内,新疆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小幅增长趋势,但其耦合协调等级仍处于轻度失调阶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旅游产业与交通系统的耦合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近年来贵州省旅游业持续井喷式增长, 水陆空立体交通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促进贵州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有必要对贵州旅游产业与交通系统间的耦合度和协调水平进行研究。方法/过程 分析了两系统相互影响和耦合的作用机理, 构建了旅游产业和交通系统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测度了两系统的发展水平, 并借鉴耦合协调模型度量了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贵州省旅游产业和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平稳提升, 耦合度和协调度整体较低, 两系统由极度失调向中级协调发展, 且时序特征明显; 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与两者的综合发展水平有较大关联, 彼此互相促进。基于研究结果, 提出贵州稳步提高旅游产业和交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协调为重要理念,所谓协调即与信息化、农业化和工业化相辅相成;同时让人口、环境、资源以及经济相协调;市民化和人口积聚、公共服务相互协调。本篇文章以旅游带动城镇化为切入点,探讨旅游业的发展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是我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优化,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方向。以黄河流域73个城市为研究单元,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空间差异也在不断缩小。最后,从城乡统筹、经济发展等方面对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耦合理论,利用中国大陆31个省域2012年旅游环境和旅游收入数据,对各省域旅游环境和旅游收入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空间自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发现:1除极个别省份,多数省域的旅游环境与旅游收入具有较高的耦合度,旅游环境和旅游收入基本上处于同步发展状态;从空间视阈看,各省域旅游环境与旅游收入的耦合度与其所处地理位置关系不大。2大陆31省域的旅游环境与旅游收入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存在空间溢出效应。3处于耦合协调等级水平的省区,多数是旅游环境时滞于旅游收入,反映出旅游环境"投入-产出"的高效率;耦合协调度等级处于濒临失调或失调省区,其突出的特征是旅游收入都时滞于旅游环境,旅游环境的投入难以同幅度提升旅游收入。4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服务环境等要素对旅游环境和旅游收入的耦合协调度贡献存在差异,自然环境对耦合协调度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社会环境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作用次之,服务环境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相对最小,经济环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交通通达性与省域旅游经济是相互关联而又相互依赖的。文章以云南省为例,运用物理学上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对2000-2010年云南省交通系统与旅游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交通系统与旅游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提升的态势,耦合互动效应显著;但总体来看,两系统协调等级还处于较低水平。云南省应努力提升铁路与航空交通系统的发展水平,构建旅游交通集散体系,使交通系统和省域旅游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可以通过各自系统的耦合元素影响和相互作用,因此运用理论分析法、频度统计法、专家咨询法,构建全部可量化的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物理学的耦合理论,构建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综合水平指数模型、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此来分别反映两系统间的指标对于总系统的贡献程度、耦合发展程度、协调发展水平。最终将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系统耦合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将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为10个层次。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可为两个系统的耦合关系测量和定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诠释喀斯特贫困山区低碳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状态变化趋势,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低碳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协调性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极差变换、变异系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贫困山区2005-2015年间低碳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度表现出波动下降的变化趋势,但下降幅度很小,0.75 < C < 1.0,处于良好耦合水平等级。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表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上升幅度分别为115.30%和36.32%,0.4≤D<0.6,属濒临失调衰退类型向勉强协调发展过渡的类型。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趋于好转,系统区域协同效应呈增强趋势,揭示研究区低碳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3.
根据旅游环境复合系统承载功能的内涵,构建包括旅游资源、旅游生态、旅游经济、旅游社会环境四大子系统在内的旅游环境承载水平评价体系,采用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结合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环境系统承载功能协调耦合关系的时间序列变化与空间分异特征进行量化测度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呈稳步上升的态势。系统承载功能的互动耦合和协调发展均有一定的提升潜力,同时协调发展程度在!间上表现出较强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模型,实证分析20052013年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耦合过程。研究发现:20052013年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耦合过程。研究发现:20052013年安徽省城市化发展指数总体上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发展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在20052013年安徽省城市化发展指数总体上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发展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在20052013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耦合协调类型呈现出从极度失调到优质协调的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发现2006—2015年成都市旅游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值表现为延续的小幅下降。成都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处于上升状态,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新常态下成都市应树立新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旅游发展;加强旅游景区协同合作,发挥热门景区辐射作用;科学规划旅游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居民生活质量三维度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成分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基于VAR模型对其传导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促进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是新型城镇化的原动力;(2)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新型城镇化的重中之重;(3)转变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是当前紧迫的任务。应树立集约型发展理念,打造绿色生态产业系统工程,积极培育并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做好产业承接;通过推动特色小城镇化建设,助力新型城镇化发展;打造各地区主导产业,实施"以工促农"行动计划,加快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转型,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对新型城镇化的驱动效应日趋明显。本文回顾了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关的研究,发现了乡村旅游推动新型城镇化主要体现在旅游产业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三个方面,新型城镇化主要通过影响旅游目的地居民、社区、政府来影响乡村旅游发展。最后根据前文的分析,探讨了两者互动发展的模式,提出了促进两者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乡发展转型的助推器,是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压舱石。根据新型城镇化的理论观点,通过构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测算200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状况,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的时序演进与空间分布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地域差异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性增长趋势,地域上呈现东、中、西部地区依次下降的特征,东北部地区近几年出现了小幅下滑趋势;二是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距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特点;三是区域之间差距是导致我国目前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不均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将物流节点—线路作为切入点,以江苏省为例,基于耦合协调发展模型测算区域物流网络的耦合度和协调指数,分析物流网络系统的时空演变特征及规律,利用逐步回归模型探索耦合协调指数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城市物流系统处于“高度耦合”状态;协调度集中于“基本协调”和“濒临失调”阶段,空间上呈现“外围—中心”递减趋势;物流需求与基础设施建设对耦合协调的优化表现出促进作用,从业人员系统的冗余则体现一定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20.
旅游产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典型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已成为当前城镇化建设关注的一大趋势,本文在借鉴以往旅游与城镇化建设互动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产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机制,总结概括了当前最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产业引导下的新型城镇化的五种模式,并对模式选择的匹配条件和情境因素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