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及其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有瑜 《金融论坛》2002,7(1):53-56
财务危机(Financal Crisis)也称作财务困境(Financial Distress),一个企业由于财务危机导致破产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直接损失,并由此构成银行的信贷风险.财务状况的好坏不仅具有先兆,而且可以进行预测分析.本文在综合介绍国内外对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所进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两个适用于我国实际情况的预警分析模型.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引入定量化预警分析模型必要性的同时,通过选取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指出该模型可以应用于我国银行业的信贷风险管理.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使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每个企业都可能发生财务危机。如何建立合理预警机制,提前识别财务危机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笔者介绍几种常见的定量预警分析模型,包括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并针对性地分析各模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财务危机(Financial Crisis)与称作财务困境(Financial Distress),一个企业由于财务危机导致破产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直接损失,并由此构成银行的信贷风险。财务状况的好坏不仅具有先兆,而且可以进行预测分析。本文在综合介绍国内外对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所进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两个适用于我国实际情况的预警分析模型。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引入定量化预警分析模型必要性的同时,通过选取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指出该模型可以应用于我国银行业的信贷风险管理。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使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唐桂森 《财会学习》2016,(14):44-45
国有上市公司占据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地位,但是由于其受到政府的干涉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影响,使得国有上市公司缺乏治理,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弱,给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对国有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其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5.
潘雪莹 《云南金融》2011,(8Z):35-35
防范财务危机,进行财务预警是目前每个企业面临的既现实又紧迫的任务。文章利用EVA指标优于传统财务指标的特点,将EVA指标应用到公司财务危机预警中,构建出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财务预警模型,并且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以提高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潘雪莹 《时代金融》2011,(23):35+67
防范财务危机,进行财务预警是目前每个企业面临的既现实又紧迫的任务。文章利用EVA指标优于传统财务指标的特点,将EVA指标应用到公司财务危机预警中,构建出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财务预警模型,并且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以提高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将复杂系统的脆性理论引入到公司体系,从系统的观点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进行了探究.文章将企业的脆性定义为财务危机,针对已有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缺陷,从企业的脆性因子、脆性过程和脆性结构等方面对企业的脆性机理做了分析,并根据企业的脆性行为刻画出财务危机的预警机制,将定性预警和定量预警相结合,构建了针对企业脆性因子、脆性过程的预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指标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ST公司在财务危机发生前1~5年的财务指标数据,同时通过随机抽样选取相应的非ST公司为对比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对29个财务危机预警指标进行预处理研究,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了超前1~5年的财务危机预测.通过对比,分析了各财务预警指标在财务危机爆发前不同年份的作用,找出了5个对于财务危机爆发前3~5年尤其具有重要影响的预警指标.这些预警指标和相应的预警模型能够为投资者、金融机构以及证券市场监管层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基于神经网络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基础上,本文以最近几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整合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指标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并作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整合调整后的财务指标的BP神经网络模型较传统指标的BP神经网络预警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多家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因财务失败而走向破产的事件表明,我国企业应当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企业构建财务预警机制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在技术层面包括应用数据分析模型,如单变量预警模型、多元判定分析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和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等,在组织架构层面应建立专门机构负责财务预警的具体运作,并由企业最高决策层直接监管.本文通过对财务预警机制的论述,为我国上市公司构建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1.
构建我国货币危机预警机制--基于KLR信号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建立我国货币危机预警机制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KLR信号法对建立货币危机预警系统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KLR信号法还存在许多不足,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80年代,经济崛起中的东亚经济体遵循金融深化的发展思路,纷纷开始了金融自由化进程。然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东亚经济体遭遇重创,韩国经济也陷入战后以来最严峻的时期。为应对危机,韩国政府果断地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逐渐走出了危机的阴霭。韩国与我国有着相近的文化、历史背景及经济增长道路,经济社会的可比因素较多,韩国面临的一些经济金融困境对我国是难得的“前车之鉴”。分析韩国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无疑会给我国正在推进的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沈悦  谢勇  田嫄 《金融论坛》2007,12(10):14-18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自由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立金融安全预警机制,及时掌握金融安全动态,对防止金融危机的爆发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三性原则"筛选出能够反映我国金融安全运行状况的20个指标,其次参照国际标准和中国具体实际确定了临界值或区间值,最后经计算得出反映我国金融安全程度的指数--FSI(Financial Security Index),并运用FSI对我国1992~2005年间的金融安全状况进行了评判.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1992~2005年我国的金融安全总体趋势是逐渐变好,加入WTO虽然并未使我国的金融安全状况变差,但是在目前金融业逐渐开放的条件下仍然需要高度关注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4.
对企业投资预警系统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确定警源、分析警兆、预控投资风险,对该系统的研究是企业投资决策正确性与有效性的保证。投资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以下工作:一是以“非优思想”构建投资预警系统;二是加强投资预警的战略分析;三是建立完善的投资预警内部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15.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方法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务风险预警是企业集团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结合企业集团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理性遴选具有较高显著性水平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在科学合理制定各预警指标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采用通行的指标评分法对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企业所处的财务风险级次,从而实现对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有效监管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乡镇财政自给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财政危机目前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焦点,乡镇财政赤字和负债数额巨大,乡镇财政自给程度到底有多大,本文运用财政能力系数指标来定量探讨乡镇财政的危机程度,通过全国五级财政自给系数纵向对比、分省区四级财政自给能力纵向和横向对比以及两个乡镇个案的财政自给系数,来揭示乡镇财政危机的制度内涵.  相似文献   

17.
如何积极有效地防范金融监管腐败是当前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金融监管腐败形成的必要条件,探讨了防范金融监管腐败的制度约束办法,并建立一个博弈模型,讨论了金融监管反腐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要有效防范金融监管腐败,反腐机构要在查办和惩罚两个方面加大力度,强化金融监管部门业务经费的透明度管理,重点打击中小案件,既要事前重成慑,也要事后抓惩治,降低腐败的期望效益。  相似文献   

18.
投机性货币冲击引发货币危机的条件及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投机性货币冲击所引发的固定汇率制崩溃给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影。为此,本文运用国内外关于货币危机中货币投机性冲击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欧洲货币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投机冲击致胜的基本条件,进而提出了我国加入WTO后防范和化解人民币危机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cent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context of the dual processes of market development and regulation. It discusses how, in the absence of a globally integrated financial framework, past and present regulations and interventions in reaction to national and global financial crises did not resolve the cross border regulatory arbitrage.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crises often lead to the emergence of new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It also analyses the proposed “new global framework” that needs to be in place if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contained in the G20 communiqué are going to be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The paper argues that unless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are ratified by all nations and become part of national rules and laws, the presence of regulatory arbitrage and the lack of adequate cross border information and data may prevent the global economy from addressing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 recent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of central banks and their new role in contributing to 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recent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provided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go beyond economic data and attempt to capture cross border financial data and other information that could assist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institutions to measure and manage financial risk more effectively.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too big to fail” and argues that only an internationally integrated financial system will make large banks global, both when operational and in the event of insolvency.  相似文献   

20.
China's growth model suggests that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may have affected the Chinese economy differently from what one observes in mature market economies.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how Chinese corporate investment responded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by using 1689 listed nonfinancial firms during Q12006–Q32010. We document that (1) the overall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ese corporate investment is negative; (2) among three channels conveying the effec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namely, the demand channel, the financial constraints channel, and the uncertainty channel, the demand channel dominates; (3) financial assets held by a nonfinancial firm are important in explaining the firm's fixed investment behaviour; (4) as compared to non-state firms, state-controlled firms are less affect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more active in engaging in financial assets investment; and (5) foreign ownership can be seen as a buffer agains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foreign-involved Chinese firms are less active in financial assets investment as compared to domestic fi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