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泛长三角"地区合作日益深化,合肥在中部地区经济总量逐渐上升,合肥提出的同城化发展问题成为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新亮点.笔者根据统计数据和经济首位度理论,对合肥经济圈同城化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同城化下广佛区域发展的问题与规划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城化已经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式、新战略。本文对同城化的理论基础与概念进行梳理和解析,提出了同城化发展的结构解析框架。以广州、佛山两市为对象,从同城化出发分析广佛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同城化结构解析框架分析广佛同城化发展的战略方向,并着重从空间层面提出由整体到局部、协调对接的规划对策,包括明确广佛一体的总体空间结构、以综合的功能区划引导和促进两市功能分工协调、重点对两市整体发展的关键空间载体进行规划协调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开始谋划建设区域物流,解决物流业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等问题。文中以福州、莆田、宁德同城化为背景,通过对福莆宁现代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借鉴珠三角、长三角的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促进福莆宁现代物流同城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都市区政府之间的合作是实现大都市区有效治理的必然要求。宁镇扬同城化是宁镇扬大都市区政府合作的重要路径探索,但是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轨迹背后却存在着严重的制度藩篱,其本质体现在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因此,从博弈论视角探究宁镇扬大都市区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合作阻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建立地方政府合作博弈模型,能够促进相关构建跨区域的城市协调机制,进而实现宁镇扬大都市区区域的利益协调与合作,促进宁镇扬同城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深圳的命运与香港紧密相联.香港回归,深港共建国际大都市的条件逐步成熟.深港一都两制是挑战也更是机遇,可以兼容两种制度的优势.深港两地的规划建设要用同城化观念指导,互把对方视作大都市的一部分.同城化涉及两地各行各业、各个阶层,贯穿两地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广佛同城作为珠三角一体化的最佳试点和突破口,已是"天时、地利、人和"齐备.但广佛同城化不是两个城市合并,而是"双城记",也就是各自保持行政上的相对独立性,经济上加强合作,产业共融,利益均沾,共同发展.而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受到观念、体制、利益等方面因素影响,广佛同城也面临诸多障碍,只有搞好利益协调,认真解决好内部整合、利益分配、适度竞争、两"手"关系、城市管理、跨区协调等关键问题,才能形成"1+1>2"的共振效应,真正同城化.  相似文献   

7.
陈非 《潮商》2012,(6):68-71
"汕潮揭"同城化需要着力有效的突破口,桑浦山是潮汕的"中心"。结合潮汕的地理、历史、经济、发展规划等实际,应该以桑浦山为平台和试验田,以旅游开发为切入点和导向,整体开发桑浦山,推进"同城化"进程。全球化时代,区域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汕潮揭"同城化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是广东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8.
借助SWOT分析法的四种组合类型即优势—机会(SO)、劣势—机会(WO)、优势—威胁(ST)和劣势—威胁(WT),分析常州在长三角同城化中的城市定位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常州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抓住外部市场机会、摒弃城市劣势、规避城市发展威胁的对策与措施,为长三角区域同城化、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常州正确定位给出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边界融合理论视角下的同城化研究——以广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城化融合发展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突破口.广佛同城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重要引领和举措,仍然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以边界融合理论为视角,选取广佛重点融合地区金沙洲为案例,从市场力量与联系流、不同层级政府治理、社会团体影响以及边界社区的独特文化四个维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联系流方面,广佛边界区域居民存在很强的跨界往来行为,其主要的活动目的为休闲娱乐、购物和工作,但是广佛边界在医保就医、交通出行、子女教育和购房资格等方面仍然有很强的障碍效应.在政府治理方面,同城化基层治理机制尚未构建,镇街政府间的行政壁垒严重,其同城化作用薄弱.在文化层面上,边界区域居民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广佛人"的文化身份认同,即认同自己既是广州人又是佛山人,但不同户籍人口的认同存在差异.在社会团体力量方面,产业协会和镇街商会的同城化作用有待加强.研究有利于加深我们对跨界区域协调发展的认识,能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同城化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潮商》2014,(3)
正2014年7月19日,记者从广东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广东将加快粤东汕头、潮州、揭阳同城化建设,在交通、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等方面进行互联和共享。汕潮揭同城化以汕头为区域中心城市,而潮州、揭阳则强化产业聚集和区域服务功能。汕头为区域中心城市近年来,广东出台多项措施,推动粤东西北区域协调发展,其中,粤东四市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余云州表示,四市的定位和发展路径有所区别,汕尾更多放到如何融入珠三角,融入深莞惠的经济圈。其他三市在资源要素上存在重叠,因此,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三市同城化。  相似文献   

11.
宁镇扬同城化发展战略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文化产业集群建设是同城化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本文基于宁镇扬同城化建设出台的政策,分析文化产业集群建设的意义、基础和优势,提出完善规划、出台政策、加强领导、完善模式、打造品牌、人文关怀等举措,来推进文化产业集群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以及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同城化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群(带)、城市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同城化是当前区域合作的高级形态。新区域主义兴起的今天,同城化协调机制构建必须从区域主义和公共选择的传统路径中走出来,探索基于信任基础上的网络化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同城化产业转型作了理论分析;然后通过分析国内比较成功的同城产业转型模式,提出了同城化产业转型的基本原则;最后,以南京、镇江、扬州同城化为例,基于三地的产业特点,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导刊》2010,(9):46-46
广佛同城是《珠三角纲要》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广佛同城化的城市规划是顺利实施和落实《珠三角纲要》的保障,也是珠三角区域发展的迫切需要,还是惠及广佛两地超过2000万民众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5.
交通是经济的“血脉”,区域大发展必须依靠更紧密、更便捷的交通网络,沟通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在不断延伸的长三角“同城化”交通建设中,包括全国首条跨省地铁线路、创新的跨省界毗邻公交班线、区域性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网络都在快速推进,未来长三角将组建起一个全新的“同城”交通系统,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的“时速”。  相似文献   

16.
付杨 《民营科技》2011,(2):121-122
通过对沈抚同城化发展背景及必要性的分析,比较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沈抚同城化发展路径进行有益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发展的大趋势。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进程加快,在经济圈逐步形成的基础上,首都经济圈区域人才高地,人才聚集与流动的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本文主要分析了首都经济圈的人才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东南置业》2011,(9):55-59
经福建省政府研究同意,《加快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工作方案》获得通过,预计到2015年初步实现三地同城化。近期,将探索建立共同发展的城市功能区和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公共服务共享和资源要素整合,形成协同建设和同城化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前,新型城市化推进已成为拉动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宁波市杭州湾新区、梅山保税港区等重大功能区块开发建设成效明显,城市轨道交通、跨海跨江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加快建设大都市区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以大都市区建设为龙头,积极构建宁波都市经济圈,不仅是宁波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由"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相似文献   

20.
以同城化背景下的广州和佛山两城市间具有城际出行行为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社会统计学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两城市间居民的出行目的、方式、频次、费用等出行特性与出行者的职业、年龄、收入等社会属性进行了交叉分析,研究了广佛城际出行的变化及空间分布特性。研究发现广佛同城效应形成了一种新的城际出行模式和新的"职住分离"群体,并且形成了以主城区地铁覆盖区域为主,以周边区县为辅的城际出行点集聚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