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前后两年的用药改善情况。方法选取1 000份医嘱,比较医嘱中不合理用药、重复给药、无适应证给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追踪对应患者的药物费用、抗菌药费用、住院时间、服药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一步探讨最优干预办法,并选取干预后的1 000份医嘱对以上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施药学干预后,不合理医嘱、重复给药、无适应证给药等情况明显减少;抗菌药使用量大大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减少,病程缩短;患者服药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临床用药,可明显降低用药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用药情况,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的病死率,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多种西药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进行探讨及研究。方法选取北海市人民医院药剂科2017年1—10月开具的1500张西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西药联合应用的处方数量进行统计,并对多种西药联合应用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1500张西药处方中共计有1320张多种西药联合应用的处方,其中275张(20.83%)发生了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发热头疼、浑身无力、皮肤症状如皮疹、水肿、睡眠不足等,这些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采取多种西药联合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包括不良配伍、重复用药、剂量不当以及给药途径不当等,联合用药种类以多潘立酮与颠茄、复方磺胺甲噁唑与维生素C、茶碱与大环内酯类、乙酰水杨酸与消炎痛、诺氟沙星与乳酶生为主。结论临床采取多种西药联合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疾病康复意义重大。但是,如果出现疏忽就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威胁。因此,为了避免多种西药联合应用产生的不良反应,医师必须要加强用药监督和指导,以确保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西药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西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报告,对不良反应发生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60例患者均是在使用西药治疗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通过采取针对性治疗,治愈151例(94.4%),好转9例(5.6%)。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与给药方式、抗生素药物类型不同等有关。临床表现以皮肤出现皮疹、红肿及瘙痒为主。结论引起西药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较多,为有效避免西药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医护人员与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须严格遵循合理用药准则,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抗菌药物是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随着新型抗菌药物的不断出现,药物资源愈加丰富,临床滥用抗菌药物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药品不良事件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因此,只有针对西药抗菌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加强预防才能降低不良反应,保证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用药中不合理用药时有发生,通过分析门诊处方,分析不合理用药方面主要包括不适当的联合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选用药物不恰当等。其中抗生素不合理占得比例最多,因此,为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医药人员都要不断学习医药领域的新知识,精通业务,准确、慎重地使用药物,及时掌握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治疗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特点,并为其临床合理用药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记录患者用药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给予对应的干预措施。结果 128例高脂血症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8例,发生率为14.06%,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横纹肌溶解、周围神经感觉障碍及抑郁症等。18例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及干预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后果及不良反应。结论他汀类药物导致高脂血症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检测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38例,对入选患者进行年龄、性别、药物使用情况、用药过敏史、用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记录和分析,参考国家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其因果关系进行评价。结果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使用的药品种类相关。138例患者中68例停药后治愈,占49.3%,70例经对症治疗后显著好转,占50.7%。其中,102例对原有疾病的治疗影响较小,占73.9%,28例病程延长,占20.3%,8例病情加重,占5.8%。结论医护人员应根据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用药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诊抗生素用药使用不合理和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改善措施,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门诊药房所整理的门诊处方2 650张,进行抗生素种类和用量的回顾性分析,并对使用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汇总研究。结果 2 650张门诊处方中,有289张处方使用了抗生素,占10.9%。其中以头孢类为首,其次为青霉素和克林霉素类。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有10例,不良反应率为3.5%。共检出不合理用药处方42张,不合理率达14.5%。结论目前在门诊抗生素药物的使用中依然存在不合理应用所致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对此,医院应引起重视,在抗生素的使用中应形成一定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意识培训和用药谨慎性。以确保抗生素的规范、合理、有效的使用,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廉江市人民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500例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临床药师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临床药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结果经过观察两组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看出,研究组合理使用率(96.4%)较对照组(78.8%)提高(χ~2=13.892,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2.4%)明显较对照组(14.4%)低(χ~2=9.357,P<0.05);两组静脉滴注速度过快、重复给药、未单独给药、药物选择不当以及疗程不当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别(χ~2=0.304、6.545、1.005、1.565、1.589,均P>0.05),但研究组超适应证用药、使用剂量超标以及用药剂量不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93、4.571、4.917,均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在医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应进一步增强用药的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的临床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消化内科收治患者1200例,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对消化内科出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和药品发放错误类型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如何合理使用药物。结果 1200例患者中不合理使用药物情况105例,占所有消化内科患者的8.75%。2010年不合理用药40例,占38.1%;2011年不合理用药35例,占33.3%;2012年不合理用药30例,占28.6%。消化内科主要不合理用药情况有4种,主要为药物用量过大、药物重复使用、不合理联合用药以及药物联用造成毒副作用增强。2010年1月~2012年12月药物用量过大共45例,占42.9%;药物重复使用共24例,占22.8%,不合理联合用药20例,占19.0%;药物联合用药造成毒副作用16例,占15.3%。结论在消化内科的工作中,医生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提高专业知识能力,掌握科室用药的药理以及相互间的作用,才能有效提高科室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秭归县中医医院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素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统计秭归县中医医院2012年1月~12月出院患者的I类切口手术病历168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 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97.6%,共应用7类12种抗菌药物。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噻肟钠。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主要为使用率较高、抗菌药物选用不合理、术后用药时间过长、联合用药不合理、药物用量不合理。结论应加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意识,临床药师适时干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500例药物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临床中抗感染药物以及中药制剂造成的不良反应居多,主要症状有皮肤和附件损伤。结论临床中造成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是抗感染药物或中药制剂的不合理使用,所以,临床用药中应制订相应的解决办法,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病人2009年上、下半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特点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从微机管理系统中随机调取3月3日和9月1日两日住院病人的用药情况,分析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合用药、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等。结果: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主要以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为主,联合用药主要以单一品种用药为主。结论: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仍存在不合理使用的问题,医院应采取措施加强监管,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为临床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分析近年来喹诺酮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并整理、总结其常见不良反应现象及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现象较多,并可累及个体多个器官及系统。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喹诺酮类药物,重点关注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严格执行合理用药措施,以提高该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在广州市南沙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患者72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患者192例,第二代314例,第三代217例。统计所有患者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销售金额,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耐药情况。结果第一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以静脉注射为主,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静脉注射与肌内注射比例相当;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销售金额最高,其次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217例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中头孢他啶不合理用药7例,头孢曲松钠不合理用药9例,不合理用药率为7.37%;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18例,占8.29%,其中消化系统8例(3.69%),过敏反应5例(2.30%),血液系统3例(1.38%),泌尿系统2例(0.92%);临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他啶平均耐药率为33.67%,对头孢曲松钠平均耐药率为57.64%。结论本院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应用较为合理,在临床治疗时需充分掌握每种药物的应用方法和药理作用,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为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校门诊感冒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我校门诊就诊的感冒患者368例,均为在校大学生。详细询问患者的感冒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使用感冒药物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对以上情况记录、汇总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有90%以上的患者选择使用了解热镇痛类感冒药物;有50%以上选择使用了鼻黏膜血管收缩、抗生素或抗病毒类感冒药物;有接近50%的患者选择使用了抗组胺类感冒药物;仅有12%的患者选择使用了中枢神经兴奋类感冒药物。感冒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在选择感冒药物前需对其基本成分有充分地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症状选择合理的感冒药物进行使用,才能到达良好的治疗作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究其原因与药物自身、患者个体原因和医护人员的不合理使用有关。因此,严格把关药物质量,合理、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等措施,可有效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应用西药联合美容外治法对痤疮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86 例痤疮患者,将其分为A、B 两组,每组43 例.分别采用常规西药和常规西药与美容外治法联合进行治疗.结果 B 组患者治疗后的病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 组,停止用药和治疗后病灶再次出现的人数明显少于A 组;两组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结论 应用西药与美容外治法联合的方案对患有痤疮的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病历医嘱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期间的200份出院病历,对病历医嘱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结果 200份病历中合格病历84份,占4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5%;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为100%;微生物学检查百分率为0.67%。结论我院临床用药仍存在不合理情况,需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查我院2010 年1 月至2011年1 月门诊处方8000 张,平均每月随机抽取2 天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从给药途径、抗菌药物品种、联合用药等方面分析,药物使用基本规范合理.也有部分处方存在不规范现象.结论 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需进一步加强,药师指导临床医师用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